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落山風 是 臺灣 恆春半島 對於 東北季風 的慣稱,詳細來說,落山風是屬於 下坡風 ,恆春半島的中央山脈高度降低至400-1000公尺左右,每年從10月到次年4月,東北季風翻過山脈而下,強勁的下坡風直撲恆春半島西岸,襲捲在背風坡的 車城 、 牡丹 、 恆春 等地區 ...

  2. 2017年3月4日 · 其實墾丁的春夏秋冬並不是特別明顯,整年的氣候都很宜人,不過每年的11月至3月倒是墾丁的風季,是落山風季節,有時候的陣風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因這時候遊客較少、天氣也很涼爽,反而是令人覺得更舒適的旅遊季節

  3. 2021年10月1日 · 可以看出恆春機場在非盛行風的季節,有各種風向,但在全年盛行風與落山風盛行季節主要是東北風主宰,並與跑道方向垂直,表示恆春機場常常遇到側風的天氣,對於飛機起降非常危險。

  4. 2020年7月29日 · 落山風是東北季風翻過山脈而下的下坡風,每年十月至四月之間出現,風力最強更可達輕度颱風等級,從車城、牡丹到恆春都深受風害。 遊客或許會對落山風的瞬間強度感到驚險,但當地人卻早習以為常,更與落山風和諧共生,不僅成就了「港口茶」的鹹香美味,著名的恆春民謠「思想起」中的第一句歌詞:「思啊~想起」的「思啊~」更是過去古人以落山風的「咻~咻~」聲轉換而來的經典民謠。 恆春當地的文化也都與落山風息息相關,也可說是這一陣風,颳出了恆春的「不同凡響」,也颳出了恆春三怪與三寶。 恆春三怪中的「吃檳榔」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以前住在恆春的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居多,過去因荷蘭人引進外來種植物「銀合歡」大量佔據,恆春古地名得於排灣族的銀合歡族語中的「琅嶠」而來。

  5. 落山風是臺灣恆春半島對於東北季風的慣稱,詳細來說,落山風是屬於下坡風,恆春半島的中央山脈高度降低至400-1000公尺左右,每年從10月到次年4月,東北季風翻過山脈而下,強勁的下坡風直撲恆春半島西岸,襲捲在背風坡的車城、牡丹、恆春等地區。 落山風瞬間強度可達6、7級,相當於輕度颱風的威力,曾有吹翻摩托車和小汽車而造成傷亡的紀錄。 更是使九棚沙漠、海口沙漠掀起黃沙的景象。 居住景觀上,早期茅屋屋頂壓放石塊,今天鋼筋水泥普遍使用,門窗亦大多設有鐵皮或鐵捲門並加設複牆。 雖然房屋結構已能有效防止強勁的落山風,但常常在一連數天的吹襲後,空氣中的黃沙和灰塵使住家沾滿塵土。 農作物方面,耐風作物如早期的瓊麻、現在的洋蔥和牧草等。 不能適應落山風的哈密瓜與西瓜田也設置防風稻草牆。

  6. 恆春三怪指的是「落山風、吃檳榔、思想起-恆春民謠」。 深入瞭解三寶與三怪的由來,應由恆春三怪說起: 第一怪:落山風.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間,恆春半島西海岸一帶,地面上常常有狂風怒號,有時持續2、3小時,有時10天、半月不停息。 地面上的強風還伴隨有強烈的陣風,這種強風大時甚至超過每秒20公尺,漫天風沙滾滾狂飆,除了晴朗的天空外,與颱風來臨時之情景有幾分相似。 由於地面風暴的盛行區是在東北季風與恆春半島的下風區,風越出而過,有如東北季風翻山越嶺後,由山頂直落而下一般,所以一百多年來,當地人即稱之為「落山風」。 它也影響著恆春半島的人文、自然景觀和農、林、漁、牧等自然資源。 第二怪:吃檳榔. 以前恆春人吃檳榔,是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共享,據聞是為了抵禦冬季的落山風

  7. 落山風強勁的風勢,深深影響恆春半島的景觀與人文,藝術透過風的頻率,感知風的起伏與變化,與自然對話、探索共生之道,並向海明威的文學巨作《老人與海》致敬,「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8. 2009年1月22日 · 民國76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在強寒潮侵襲下,恆春就連續吹了四天的落山風,最大風速曾經達到每秒37.2公尺,已經遠超過中度颱風下限每秒33公尺的風速,難怪電線桿被強風吹倒,農作物全被吹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形成強勁的落山風,主要是和地形 ...

  9.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東北季風翻過中央山脈於恆春半島降下,形成強勁的落山風,是舉世罕有的地理現象。 風,沒有氣味、沒有顏色、來無影去無蹤,而它形成的方式,有人為的機械動力(如電扇),也會由自然的高低氣壓形成,但我們卻無法留下它。

  10. 呼呼落山風、機車族愛注意! 恆春地區大約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都會吹起呼呼的落山風,側向風力大,汽、機車駕駛人行車要注意。. 落山風,其實就是東北季風。. 臺灣因為地處亞洲季風氣候區,所以大約在每年的十月到翌年的四月,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