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手三里穴位圖解位置 | 手三裏穴. 手三里穴位 依據《 針灸學 》經絡與穴位記載 手三里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 陽溪穴 與 曲池穴 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為手三里穴位所在之處。. 手三里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 手陽明大腸經 ,簡稱為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絡 ...

  2. 手三里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前臂背面橈側肘橫紋下2寸處, 當陽 溪與 曲池 連線上, 曲池 下2寸。 《針灸甲乙經》:「在 曲池 下二寸,按之肉起,兌(銳)肉之端」;

  3. 2015年1月28日 · 【图解手三里穴位的位置】 1.前臂侧立位,在曲池下2横指,桡骨内侧处。 2.侧腕屈肘,先确定阳溪与曲池的位置,从曲池沿阳溪与曲池的连线向下量约2横指(图⑥.

  4. 穴點位置: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穴點作用: 治療 腸胃道不適 、 肘臂痛 、 牙痛 、 腰痛 。 取穴方法: 沿著橈骨,離曲池穴2寸。 手三里穴 (上三里)穴位. 特別感謝: 陳潮宗、周曉慧、程良雯中醫師熱心協助穴位資料校對.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 手三里穴 (上三里)的穴點位置與作用、取穴方法,手三里穴 (上三里)作用:治療腸胃道不適、肘臂痛、牙痛、腰痛。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5. 手三里穴,也稱上三里,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位置在前臂背面橈側,肘橫紋下2寸處,具有疏風通絡、健脾和胃、清腸止瀉、消除疼痛等功效。 《腧穴學》曾這樣描述手三里:“腹脹、吐瀉、齒痛、失暗、頰腫、瘰癧、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等均可選此穴艾灸。 通俗點說:手三里穴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手”就是手部,“三里”就是穴內氣血所覆蓋的範圍如三里之廣。 做為強壯穴,手三里專治肚臍以上及肩背部的疾病,日常艾灸手三里,可以增強免疫力。 因為手三里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像我們胃腸不適、腹脹、消化不好等可以試試溫灸此穴來緩解;如果艾灸時再加上合谷穴,對於由胃腸實熱所導致的牙痛、面部腫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當然像上肢麻木、無力、肘部肌肉痙攣、肩周炎等溫灸它就是更好不過了。

  6. 2015年1月14日 · 手三里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穴位。 ,指所在部位部。三里,指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物质由上廉传来,上廉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

  7. 解剖定位. 在橈側短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 橈神經 深支。 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效機制. 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 此穴為手陽明脈氣所發之處,且脈氣較深,針刺此穴針感很強;其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強,故可治療手陽明經的各種疾患;由於此穴通瀉的作用強,具有清瀉陽明經鬱熱、化痰散結的作用,可治療面頰腫痛、齒痛失音、瘰癧等;此穴通過調理大腸經氣而具有清腸利腑的作用,可治療腹脹、腸鳴、泄瀉等腸腑氣機紊亂之疾患。 主治病證. 中醫病症: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腰疼不伸,腰疼不得臥,肩背疾患;腹痛齒痛,失喑,頰腫,瘰癧,眼目諸疾,舌痛等。

  8. 手三裡爲手陽明大腸經穴,近於肘部郃穴位置,“郃治內腑”,主要用於大腸腑病和經脈病的治療,如腹痛、腹瀉、痺証、麻木、偏癱等 [8]。 手陽明經筋繞肩胛,夾脊,所以也可用於肩背痛的治療 [8] 。

  9. 手三里穴 是屬於 手陽明大腸經 的 腧穴 。 [1] 定位. [ 編輯] 陽谿 與 曲池穴 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1] 主治. [ 編輯] 肘臂疼痛、上肢麻木、腹痛、腹瀉等。 [1] 操作. [ 編輯] 直刺0.8~1.2寸;可灸。 [1] 參考文獻. [ 編輯] ^ 1.0 1.1 1.2 1.3 孫國傑 主編. 针灸学.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ISBN 7-5323-4102-X. 分類 : . 腧穴.

  10. 【標準定位】在前臂背面橈側, 當陽 溪與 曲池 連線上,肘 橫紋 下2寸. 【取法】側腕屈肘,在 陽溪 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2寸處取穴。 【 穴位 解剖】穴下為 皮膚 、 皮下組織 、 前臂筋膜 、橈側腕長、 短伸肌 、 旋後肌 。 皮膚由 前臂外側皮神經 分布。 針由皮膚經皮下 筋膜 ,穿前臂筋膜,入橈側腕長、短伸肌,在 橈神經 深支 的外側,針可深低旋後肌。 以上諸肌均由橈神經深支支配。 【功用】 通經 活絡 , 清熱明目 ,調理 腸胃 。 【主治 病症 】 1. 運動系統 疾病 : 腰痛 ,肩臂痛, 上肢 麻痹 , 半身不遂 ; 2. 消化系統 疾病; 潰瘍 病, 腸炎 , 消化不良 , 3.五官科系統疾病: 牙痛 , 口腔炎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