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30日 · 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是有名的大願王,也稱「普賢薩埵」、「普賢大士」、「普賢如來」、「遍吉士」等,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與金剛薩埵同體,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門的護法。. 普賢的意義,依據《圓覺經》記載之義為「體性週遍曰普,隨緣 ...

  2.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種廣大行。. 何等為?.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者、普皆迴向。. 善財白言:「大聖 ...

  3.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 [3] 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 極樂世界 ,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清淨國土。

  4. 2017年8月16日 · 所謂十種行願者:一為禮敬諸佛,二為稱讚如來,三為廣修供養,四為懺悔業障,五為隨喜功德,六為請轉法輪,七為請佛住世,八為常隨佛學,九為恆順眾生,十為普皆迴向。 此十大願王,曾稱所起,故一一都雲,盡十方,遍法界,極微塵數,約橫論也。 又一一皆云,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此十大願,終無有盡,約豎論也。 三 別釋. 禮敬諸佛願.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普賢菩薩,自己禮敬諸佛,是為行;希望大眾各各禮敬諸佛,是為願。 願與行,二而一,一而二也。 禮敬諸佛者,即俗稱拜佛。 普賢菩薩拜佛,欲人人皆如彼拜佛。 普賢菩薩所禮敬者,盡法界遍虛空諸佛,皆是當人自心之佛。 佛者,覺也;自覺、覺他。 自覺我身根前有諸佛,諸佛前皆有我身;是故一一塵剎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賢,一一普賢皆悉合掌禮拜。

  5.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具 三身( 法身、報身、應化身) 禮敬之中,以身業禮,以口業讚, 以意業敬,是則名為三業供養。. 法身如來如遮那 報身如來如彌陀 應身如來如釋迦 稱揚讚歎如來聖德,或唱或念 其功德都不可思議. 三者廣修供養. 法華經云:以身口意三業恭敬供養 ...

  6. 普賢菩薩為大眾揭示,若欲成就如來殊妙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及普皆迴向。 菩薩即是以此十大行願,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古德云:「行如山,願如海」,願與行如鳥雙翼,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經云:「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大乘菩薩,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此十大願,是普賢菩薩的弘誓,菩薩即此大願,於自證之心性中,發起「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之大行,利樂一切眾生;因此願行而生起不可思議大智慧,超越一切世出世間的束縛,證入解脫境界。

  7. 2011年3月23日 · 菩提心究竟圓滿的落實是「 普賢十願」。. 大經云:「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 。. 」淨宗法門的殊勝,在於落實普賢行,《無量壽經》云:「咸共遵修普賢大世之德。. 」普賢行無量無邊,整部《華嚴經》所說皆是普賢行。. 佛菩薩慈悲,把 ...

  8. 根據《普賢品》中的記載,此大行功德之巨大,除了佛陀沒有人能夠了解。自無量劫以來,以所有世界一切珍寶供養十方無量諸佛、布施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的功德,都不及聽聞普賢菩薩十大願行功德的千分之一,甚至更少。何況深信並受持?以下為您總結

  9. 普賢菩薩以「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作為十願之首兩願,不僅教誨我們要改邪歸正,以佛為師,更鼓勵我們應該主動稱讚諸佛的殊妙功德,以欣賞和讚美的方式,激勵自身趨向菩提之果!

  10. 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諦閑法師 講述 一、緣 起 山僧,今日受吳璧華居士請,講 《普賢行願品》;因時迫不及詳談,僅 將普賢十大願王,別為解釋。二、總 標 所謂十種行願者:一為禮敬諸佛,二為稱讚如來,三為廣修供養,四為懺 悔業障,五為隨喜功德,六為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