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古蹟歷建. 字級: 大 中 小. 迎曦門 (東門城) 聯絡電話: (03)5216121. 地址:新竹市東區中正路、東門街等9條街交叉圓環處.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相關資訊. 備註: 國定古蹟名稱為「竹塹城迎曦門」 相關介紹.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堪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據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東門位於新竹市內商業區中心位置,而有一百七十年歷史的東門迎曦門在東門圓環一端,為新竹市醒目地標。 迎曦門則是在道光六年(1826)同知李慎彝接受開臺進士鄭用錫等仕紳要求,自費重新改建磚石竹塹城。
東門城. 東門城 通常稱古代城池毀壞後遺留下來的東門遺跡。. 稱東邊的城門為「東門城」明顯不符合 中文 的邏輯,但這個用法與「東城門」的用法確實並存於台灣,某些情況下東門城甚至明顯較東城門更被普遍使用。. 以下列舉臺灣被稱作東門城的城門遺跡 ...
竹 塹 ( ㄑㄧㄢˋ ) 城(臺灣話: Tek-chhàm-siâⁿ ),又稱淡水廳城、新竹縣城,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廳廳治(北台灣行政中心)所在,後臺北府設立,淡水廳城改為新竹縣城。
根據建築史學者黃蘭翔教授的研究,竹塹城的建城歷史,可分為五個時期:竹城時期(西元1733 年至1759 年)、無城時期(西元1759 年至1806 年)、土城(土圍)時期(西元1806 年至1827 年)、石城時期(西元1827 至1842 年)與二重城牆時期(西元1842 年
東門城 通常稱古代城池毀壞後遺留下來的東門遺跡。. 稱東邊的城門為「東門城」明顯不符合 中文 的邏輯,但這個用法與「東城門」的用法確實並存於台灣,某些情況下東門城甚至明顯較東城門更被普遍使用。. 以下列舉臺灣被稱作東門城的城門遺跡:. 迎曦門 ...
【簡介】 新竹古地名竹塹,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進士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為磚石造城牆,並建四座城門,東門「迎曦門」、西門「挹爽門」、南門「歌薰門」、北門「拱辰門」。 日明治35年(西元190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市區改正,拆除竹塹城牆及城門,僅保留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為一柱廊式的城樓,樓高兩層,所在方位座西朝東偏南。 城座由花崗石條以一層丁一層順的方法砌造而成,前後各有外小內大的拱形門洞,正門門洞上方有額題「迎曦」,落款上題「道光戊子季冬」,比完工的時間稍早;下題「署同知李慎彝監造」。 迎曦門的屋頂形式為歇山重檐並帶有翹脊,屋頂下的大木結構,在翻修時以鋼筋混凝土仿作。 城門的後方立有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的「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石碑一方,為竹塹築城史的見證之一。
2023年2月13日 · 新竹市的東城門又稱「迎曦門」,清朝雍正時期為抵禦外侮,朝廷同意在竹塹地區設置淡水廳,並以莿竹興建環繞的城牆與四座城門樓,然而當中只有東城門存留至今,成為新竹市的歷史瑰寶。
不管你從網路上抓的,或是你從蒐集來的,任何一個有關的,我們來到東門城很簡單,這邊總共有四張地圖,我先就新竹城,新竹這個城的建築跟大家做一個介紹,好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張,這張地圖中,請告訴我,你找到新竹沒有?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