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台灣民報在東京創立時合影,坐者左起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林呈祿、黃朝琴、蔡惠如,立者蔡式穀、黃呈聰/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再早個20年,距離現在100年的1920年代,就有了「台灣民報」 「台灣第一代知識份子在蔣渭水、林獻堂等前輩努力下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展開了台灣人的文化啟蒙運動,當時發行的機關刊物《台灣民報》提倡「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以及民族自決,鼓吹自由民主思潮、推動議會請願運動、關心社會公益、保障弱勢權益,促成學生、工人與農民運動,最後甚至成立了台灣人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
      www.peoplenews.tw/p/about_peoplenews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民報》創立初期有即時新聞網站、電子報、紙本雙月刊,並期望能發行晚報。創刊董事長陳永興、總主筆南方朔、總編輯張正霖 [5]。 《民報》出資股東有五百多位各界人士,於2013年籌辦、2013年12月起試營運。

  3. 2020年4月16日 · 2020年4月15日《民報》走過六年堅持理想和原則的辛苦歲月,始終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發聲,我們為台灣正名運動發起「東奧正名公投」,積極鼓吹以台灣之名參與國際組織和國際賽事,我們支持制憲正名的台灣獨立建國訴求;為社會弱勢發聲,為追求社會公義

  4. 同月21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席 陳南天 表示,本日《台北時報》報導稱台獨聯盟為獨派協議平台發起團體之一,此言並非事實,台獨聯盟「僅參與11月6日會前會,並未參與該平台創建」 [5]。. 2016年12月10日, 總統府 公布第4屆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委員名單 ...

    • 歷史
    • 內容
    • 文學
    • 相似報刊

    東京時期

    《臺灣民報》前身為1920年創辦的《臺灣青年》以及其更名之後的《臺灣》雜誌,兩者書寫語言皆為漢、日文各半。1923年(大正12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於日本東京,全部為漢文版。其重要性在於它是日治時期少見的臺灣人創辦的刊物,努力為本島人發聲,其影響力之顯著而被稱為「台灣民眾唯一的言論機構」。銷售量一度與時日島內三大報《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同為百萬發行量的報紙:38:51。

    遷台

    在《臺灣民報》發刊前,就有不少人主張將發行地遷回台灣,但由於台灣總督府的關係該計畫一直不能實行。直到第三任文官總督伊澤多喜男上任後,遷台之事才有了轉機。1927年(昭和2年)7月獲得在台發行許可,原本位於下奎府町的臺灣支局變更為「株式會社臺灣民報社」之本社所在地。:44 《臺灣民報》原先是半月刊,1923年10月15日改為旬刊(每十天發行一次),並併入日文版。1925年7月12日起再改為週刊(每週日發行),增設台北支社,社長為王敏川。1927年,《台灣民報》以增加日文版的條件下遷入台灣,於該年8月1日發行移臺後的第一號(第167號)。:59-601930年(昭和5年)增資改組後「臺灣民報」合併於「臺灣新民報」,以周刊發行。1932年(昭和7年)4月15日發行日刊創刊號。:62-63

    沒落

    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抬頭,《台灣新民報》所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另外3個日報同業(《台南新報》、《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新聞》)壓力下,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台灣新民報》漢文欄減半。同年6月1日,《台灣新民報》雖被迫廢止漢文版,但仍可刊漢詩。漢詩仍可刊登的原因是,台日語言雖不同,日本人仍可使用綴讀法閱讀漢詩,且日本政府尚並未正式下令禁止漢文。:64-66 1941年(昭和16年)2月,在《臺灣新民報》常務董事兼總經理羅萬陣及主筆兼編輯局長林呈祿讓步下,將《台灣新民報》改名為《興南新聞》,但言論風格已大不如前。1944年(昭和19年)4月,日本政府由東京派員來台,將台灣島上較具規模的6家報紙《興南新聞》、《台灣日日新報》(台北)、《台灣新聞》(台中)、《台灣日報》(台南)、《東台灣新聞》(花蓮)、《高雄新報》(高雄)合併為《台灣新報》。:35-371945年10月25日,《台灣新報》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改名為《台灣新生報》,已不如以前《臺灣民報》為民喉舌的特質。:93-97 太平洋戰爭後,部份原屬臺灣民報社的新聞從業人員,在台灣新生報社成立前曾自立門戶創辦了《民報...

    《臺灣民報》橫跨1920至30年代,可說是台灣各種社會運動的機關報,同時也是研究1920至30年代台灣不可或缺的史料。《台灣民報》對自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來的政治、社會運動均熱烈支持,積極鼓吹農民、勞工、婦女爭取權益,亦支持學生運動、文化啟蒙運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也呼應要求台灣自治及抨擊台灣總督府。此外,《臺灣民報》同時引進新知識、新思想的介紹,也經常報導中國政情及世界新知,諸如中國軍閥混戰、蔣汪對立等。1925年8月26日所發行的第六十七期,發行「紀念創刊五周年及一萬份突破」的臨時特刊,足見該報在當時是受到臺灣人的推崇且足以與日人創立的《臺灣日日新報》相提並論。:50-51:58 《臺灣民報》對鼓吹新文藝及提倡白話文也有不少貢獻,更是台灣新文學發表的重要園地。在編輯群方面,更是高手...

    在台灣作家新詩作品的刊載上,「1930年《臺灣民報》推出「曙光」欄,刊載新詩,一時之間,也使新詩人輩出,如賴和、楊守愚、楊雲萍、楊華等優秀詩人的作品,因此和同時期的日文新詩相互較勁,蔚為大觀」。 《臺灣民報》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相當重要的論述發表園地,張我軍一系列批判舊文學的論文,如〈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1924年臺灣民報)等,絕大多數發表在該報。此外,張我軍引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文章,也在大量刊載在該報,例如:胡適〈終身大事〉、〈新式標點符號的種類和用法〉、〈鴨的喜劇〉、〈故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小說作品。

    《台灣民報》(THE TAIWAN-MINPO)於1953年創刊,由劉吶明主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為其機關報。
    2014年創立的臺灣網路媒體《民報》(Taiwan People News)
  5. 2014年6月18日 · 《臺灣民報》的最前身是《臺灣青年》。 根讀上述諸書及文章,瞭解台灣到日本、中國留學的近代知識青年漸多,東京那時有台灣留學生居住的「高砂療」。 有些書稱「高砂青年會」的同學會,早於1915年就開始存在,有些書說那只不過是敦睦鄉誼的團體,每年春、秋兩季在高砂療開會。 另有遠足郊遊會而已,沒有社會或政治性意識的組織。 1910年代後期,正逢史稱日本的「大正民主」時代,日本國內的自由民主思潮及社會主義風氣盛行,又受美國威爾遜總統提倡民主自決的理想、中國革命及五四運動、朝鮮獨立事件、共產黨的興起等的影響,台灣的留日、中學生,漸有民族意識的思維,開始想組織社團提倡。

  6. 2022年3月27日 · 2014年4月15號《民報》正式創刊,沿用日治時代《民報》的標記,代表台灣人民要出頭天八年來《民報》扮演的是多元價值、言論自由、理性思辨、就事論事的媒體角色,延續台灣百年來知識份子追求尚未實現理想的努力。. 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民報 ...

  7. www.peoplenews.tw › p › about_peoplenews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民報獨家報導有心人士推動《證交法》修法,將台灣存託憑證(TDR)納入有價證券範圍,雖置入給各新聞媒體要衝關,只有民報反對到底,最後立法院財委會封殺該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