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2日 · 同日大潤發母公司歐尚零售內部信曝光表示已將持有的大潤發股份64.83%出售給全聯大潤發 95.97 % 的股份將由全聯持有潤泰集團旗下潤泰新潤泰全透過重訊公告指出全聯以每股 319.0438 元承接股權

  2. 2017年5月24日 · 年營收 1700 多億元的和泰車,是日本豐田汽車的第一個海外代理商,不僅連續 15 年蟬聯車市銷售總冠軍,市占率更是穩居三成。 論知名度,和泰比不上另一大車廠「裕隆」的家喻戶曉,但 70 年來,和泰從創辦人之一的蘇燕輝到兒子蘇純興,兩人共同打造的汽車霸業,市占率從 2002 年就正式超越裕隆集團,如今和泰車股價 360 元上下、市值達 2 千億元,也超越裕隆總市值,穩坐國內最大汽車王國寶座。 賣車不是全部! 微利卻創下百億獲利,錢從哪裡來? 然而,這個冠軍寶座近來卻頻頻搖晃,原因是去年中,日本豐田宣布停產熱門車款 Wish。

  3. 2021年11月24日 · 2021-11-24.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會挑選這則新聞】在數位轉型時代,許多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其實都是靠數據而來。 和泰用數據創新了什麼業務? (責任編輯:鄒昀倢) 台灣汽車股龍頭和泰汽車最近一再出招,從計程車隊,到金融事業,再到電商平台,招招震撼市場。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跨域殺手來襲,解析和泰蘇純興的謀略」為題,解析接班和泰總經理 10 年的蘇純興,未來的進擊謀略,將對市場產生何等衝擊? 又會牽動什麼投資想像? 和泰集團出手猛,從汽車跨入零售、金融與交通出行. 《財訊》雙週刊報導指出,位於台北市松江路的和泰集團事業,最近不斷擴充。

    • 遇到貴人,讓大立光的奇幻旅程就此起飛
    • 也不是每個股東都一路挺到底,還有很多人想搶生意
    • 延伸閱讀

    林耀英的貴人,是三芳化學的三位創辦人之一,鄧秋水。鄧秋水是台塑第一位專業經理人,也是南亞第一任總經理,鄧秋水離開台塑之後,和林瓊璋、王敬堂共同創辦三芳化學,直到現在,三芳都還是全球最大的運動鞋人工皮革公司。 鄧秋水接到林耀英的投資邀約,請人研究二個星期,從鏡頭產業的特性、產品是否容易被取代、所需資本深入分析,最後決定引入一批股東,加上旗下一家工廠的資金,投資林耀英的大根精密,這家公司的初始資金只有2500萬元。 「大根創立初期,得到鄧秋水的大力支持。」一位了解大立光早期發展的產業人士透露。本刊向三芳化工董事長林孟經求證,他也證實鄧秋水早期曾投資大立光。但在鄧秋水過世後,當年持股也因此賣出。 「大根精密第一年就打平,接著年年都賺錢」,他說,網路上對大立光早期股東的許多傳聞「都不正確」。 像梁茂...

    《財訊》報導指出,當年部分投資人因此在1999年成立新鉅科,同樣生產鏡頭,跟大立光搶生意,但兩家公司的經營效率卻差異極大。當年,大立光也想搶進相機市場,因此成立大陽科技,但梁茂漢等投資者也經營新普精密光學,和大立光在市場上競爭。《財訊》向新鉅科求證,新鉅科表示,前任董事長姓梁,但已出脫所有持股,無法了解是否和梁茂漢有關。目前新鉅科大股東是群光公司,十幾年前的往事已無從查考。 當年留下來的股東,跟林耀英繼續琢磨光學技術,虹光精密高階主管回憶,當初虹光製造的掃描器,鏡片委託大立光製造,「到今天都還有合作關係」,虹光提出的鏡片設計問題,大立光都盡全力解決,「光學就是這樣,不會走就不可能跑,不會跑更別想學飛」,大立光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起基本功,同時也慢慢形成股權集中在林耀英、陳世卿、謝文琛等人身上...

    iPhone 8 九月底要來了! 蘋果老大哥帶動台灣供應鏈股價噴發 【CONNECT TO CHANGE】靠田中央的隱形世界冠軍工廠,台灣這樣抵抗中國紅色供應鏈 【蘋果也讓步 94 狂】搶下 iPhone 訂單,還向蘋果喊價,台積電能做到的原因:有獨家技術,掌握「訂價權」 (本文訊息由 財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4. 2024年4月24日 · 當股東壓過工程師大量外包讓波音已不懂如何製造飛機股價飆升卻換來飛安問題層出不窮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蔡銘翰. 2024-04-24. 分享本文. 波音. 現在的波音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飛機,究竟是如何被製造而成,包含機尾、起落架、飛行控制裝置和其他飛航必需品,也遭波音外包到世界各地,交由其他資本所持有的工廠製造,最終才至波音公司進行組裝,美國製造商加大業務外包力道,讓股東所在乎的收益壓過了工程師的技術力,進而導致了品質問題。

  5. 2024年3月1日 · 2024-03-01. 分享本文. 上週全球股市最熱頭條是 NVIDIA 發布最新季度業績使得公司股價大漲 16% ,黃仁勳身價也一夕間突破兩兆,成為全球前 20 名的富翁另一則市場熱搜是台積電熊本廠盛大開幕台積電股價再創新高直逼 700 大關。 2024 年開局 2 個月,晶片製造業頻頻捎來喜訊,但看向另一頭,以網路科技起家的矽谷巨擘們,卻在年初就陷入愁雲慘霧,外媒財經雜誌《Fortune》甚至以「最黑暗的時刻」來形容矽谷巨頭們的近況。 裁員、福利削減、重返實體辦公,科技新貴日子不好過. 昔日的科技新貴,現在到底多慘? 先看 去年一整年,Meta、Alphabet 等超過千家科技公司總計裁員超過 26 萬人 。

  6. 2021年1月15日 · 2021 年台股首家榮登千金股、成為第 7 家進入千金俱樂部的公司,並非漲了一整年的科技股,而是去年底異軍突起的氣動元件大廠亞德客-KY(1590),1 月 7 日,這家公司成為自 1989 年台火攀上千元成就後的首家傳產股。 暌違逾 30 年,傳產股再度出現千金股王,漲得有沒有道理、千元站不站得住腳? 《今周刊》從產業趨勢、企業基本面與籌碼進行分析。 人力貴又短缺、製造業轉型自動化成必然. 先看產業趨勢,由於中國勞動人口慢慢減少、人工成本提高,中國官方早已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政策,業者透過自動化可減低缺工的衝擊,又可提高生產效能,所以自動化,本就是大勢所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