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出現感冒前兆,趕緊吃藥壓制就能避免真感冒。不一定。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指出,喉嚨痛、流鼻水、身體發熱等感冒前兆是因為身體的免疫反應,這時多喝水、多休息、吃感冒藥可能將症狀壓下來,避免後續的感冒症狀,「但感冒前兆不一定是感冒引起的,」他也指出,有些時候免疫反應不一定是針對病菌,而是壓力大或身體對外在環境的反應。
    • 感冒快好的時候傳染力最強錯。康宏銘指出,感冒初期的傳染力最強,感冒進入收尾、恢復期時傳染力較低;陳采汎則建議,即使自覺感冒痊癒,只要還有如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還是建議戴口罩,「感冒中病患的症狀很明顯,旁人知道要避開;但感冒進入尾聲、症狀不明顯時反而不容易察覺,但那時感冒仍有傳染力,也會遭感染,」她推測。
    • 多喝水,可以讓感冒病毒快一點排出身體錯。感冒是需要多喝水,但不是為了把病毒從身體洗出來,而是補充發燒失去的水分、稀釋痰液、鼻涕等分泌物,紓緩咳嗽、減輕鼻腔、喉嚨充血狀況。
    • 鼻涕倒流一定會變成痰,然後造成卡痰、喉嚨癢和咳嗽是。康宏銘指出,鼻涕倒流時痰會流到胃部,但有些會積在喉嚨,久了會引起喉嚨癢、卡痰而引起咳嗽。陳采汎補充,醫學上說的痰是由氣管、支氣管「由下而上」形成的分泌物,身體藉由咳嗽排出;而喉嚨是相當通暢的通道,鼻涕倒流的卡痰感受,不是真的分泌物累積塞住喉嚨,而是分泌物倒流經過喉嚨粘膜時引起的症狀。
  1. 2013年3月1日 · 中醫看感冒風寒喝雞湯風熱喝涼水 從中醫看呼吸道症狀的感冒可分為風寒及風熱兩種類型飲食上也大不相同風寒型感冒的症狀通常是畏寒清鼻涕清痰等

  2. 2017年4月10日 · 中醫觀點認為感冒分風寒風熱兩種類型春天時節感冒的患者多屬喉嚨痛咳嗽濃痰扁桃腺發炎等風熱溫病的感冒症狀。 外在氣候多變固然是致病因素,但本身「體質虛弱」才是讓人容易生病的主因。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6年7月6日 · 對症調養功效. 大椎穴祛除風邪,孔最穴肅降肺氣,合谷穴清熱解表。 三者相配能從根本上祛除體內風邪,防治感冒發熱。 【超簡單按摩法】 步驟一、按揉大椎穴5~10分鐘. 【取法】身體後中線,第7頸椎棘突下方凹陷處。 正坐,略低頭,頸根部最凸出的部位就是第7頸椎棘突,向下摸最凹處即是。 【按法】低頭,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穴位5~10分鐘,每天2~3次。 步驟二、點揉孔最穴3~5分鐘. 【取法】在前臂掌側,腕掌側橫紋上7寸,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 伸臂仰掌,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中點向上1寸,橈骨內側緣。 【按法】用拇指稍用力點揉穴位3~5分鐘,雙臂交替按摩,每天2~3次。 步驟三、掐按合谷穴20~30下. 【取法】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5. 2023年3月30日 ·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乙醯氨酚的主要作用是解熱鎮痛算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種成分不要過量使用對於緩解症狀有很大的幫助。 右旋美索芬(Dextromethophen) :右旋美索芬是一種鎮咳劑,顧名思義就是用於緩解咳嗽的症狀,也是安全性很高的藥物。 氯菲安明(Chlorpheniramine)、過敏寧(Carbinoxamine) :兩類藥物都屬於 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主要用於抑制 鼻水 ,大部分藥物提到的嗜睡副作用也多由此類藥物引起。 不過現在也有第二代抗組織胺,比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消旋鹽酸甲基麻黃鹼(Methylephedrine) :感冒時鼻腔微血管腫脹阻塞呼吸道,就會造成 鼻塞 的症狀。 而此類藥物即用於緩解鼻塞,使呼吸道暢通。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6. 2024年1月19日 · 00:00 00:00. 1x. 這一波類流感疫情中不少民眾飽受感冒感不完之苦症狀反覆發作遲遲無法痊癒。 專家表示,這是新冠疫情台灣防疫佳的後遺症,造成大眾體內缺乏抗體。 2024-01-19. .文 / 邱淑宜. .責任編輯 / 黃玟綺.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類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第2週(1/7~1/13)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2萬7,229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 而這波疫情中,不少人感冒症狀反覆出現,50多歲的俞太太去年10月中旬感染流感至今還沒完全好,每次覺得快好了又冒出新的症狀;謝小姐情況類似,一場感冒綿延2個月,近來更是咳嗽咳到肋骨痛。 兩人都哀嚎「為什麼感冒拖這麼久都沒好?

  7. 2023年7月11日 · 2023-07-11. .文 / 游奕凱.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熱衰竭症狀有哪些? 熱衰竭是最常見的熱傷害之一由於人體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下大量排汗卻沒有攝取足夠水分導致體液和電解質流失進而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體溫升高(但不超過40°C) 皮膚蒼白且濕冷. 口渴. 頭暈 、 頭痛. 虛弱、無力倦怠. 噁心嘔吐. 暈倒. 輕微的呼吸急促. 推薦閱讀:別輕忽! 重度中暑,體溫恐達40度以上 致死率高. 熱衰竭如何處理? 熱衰竭是由於高溫、水分攝取不足和電解質流失所致,因此在治療上應盡快幫助病人補充流失的水分並降低身體溫度,熱衰竭處置步驟如下所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