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藥理作用】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1.1.抗驚厥作用:細辛醚能部分地對抗震顫素(TCMLIBemorine)引起的大鼠實驗性巴金森綜合征的肌肉震顫,但作用不及阿托品。

  2. 2014年10月4日 · 1、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石菖蒲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煎劑或揮髮油均能使小鼠自發活動減少, 解除單籠飼養小鼠的攻擊行為;亦能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的睡眠時間,對閾下催眠劑量的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 此外, 尚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 研究表明:揮髮油中的細辛醚是鎮靜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揮髮油後仍有鎮靜作用, 提示其鎮靜成分不只一種。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揮髮油(β-細辛醚)在一定濃度下有使豚鼠冠狀血管擴張的作用。 臨床常用於冠心病、肺心病等屬於痰濁氣滯之胸痹者的治療,其機制可能與其能增加冠脈流量有關, 還可能與鎮靜、改善消化機能、平喘、鎮咳等作用有關。 3、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煎劑內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腸異常發酵,並有緩解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形態特徵
    • 基本信息
    • 栽培技術
    • 藥材鑑別
    • 附方
    • 藥用禁忌
    • 民族用藥
    • 園林價值

    石菖蒲(拉丁學名:Acorus tatarinowii),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全緣,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綠色,佛焰苞葉狀。根莖常作藥用。生長於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花果期2-6月。分布於亞洲,包括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中國等國。

    •中文學名:石菖蒲

    •拉丁學名:Acorus tatarinowii

    •別稱:九節菖蒲、山菖蒲、藥菖蒲、金錢蒲、菖蒲葉、水劍草、香菖蒲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芳香,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節間長3-5毫米,根肉質,具多數鬚根,根莖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叢生狀,分枝常被纖維狀宿存葉基。葉無柄,葉片薄,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可達5毫米,上延幾達葉片中部,漸狹,脫落;葉片暗綠色,線形,長20-30(50)厘米,基部對摺,中部以上平展,寬7-13毫米,先端漸狹,無中肋,平行脈多數,稍隆起。

    花序柄腋生,長4-15厘米,三棱形。葉狀佛焰苞長13-25厘米,為肉穗花序長的2-5倍或更長,稀近等長;肉穗花序圓柱狀,長(2.5)4-6.5(8.5)厘米,粗4-7毫米,上部漸尖,直立或稍彎。花白色。

    名稱:

    石菖蒲(各地通稱)九節菖蒲(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紫耳、薄菖蒲、石娛蚣、岩菖蒲、臭菖(廣東),“骨首”(雲南彝族語),“格密親”(傣族語),野韭菜、水娛蚣、 香草(雲南玉溪),菖蒲(各地),夜晚香(四川金城山),水菖蒲(四川彭水、興文),回手香、隨手香(四川峨眉),山艾(四川石柱),小石菖蒲(重慶市川區)。

    功能主治: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生長習性:喜陰濕環境,在郁密度較大的樹下也能生長;但不耐陽光暴曬,否則葉片會變黃。不耐乾旱。稍耐寒,在長江流域可露地生長。常見於海拔20-2600米的密林下,生長於溪旁石上。

    地理分布:產黃河以南各省區。印度東北部至泰國北部也有。

    繁殖技術

    根莖繁殖:春季挖出根莖,選帶有鬚根和葉片的小根莖作種,按行株距30cm×15cm穴栽,每穴栽2-3株,栽後蓋土壓緊。

    田間管理

    栽後生長期注意拔除根部雜草,鬆土和澆水,切忌乾旱。並追施人糞尿2次。以氮肥為主,適當增加磷鉀肥。在每次收穫投井下後,對保留的一小部分植株,稍加管理,2-3年後又可收穫。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稻蝗,為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增厚,葉跡維管束為有限外韌型,束鞘纖維發達;內皮層凱氏帶明顯。中柱散列多數維管束,主為周木型,緊靠內皮層環排列較密,主為周木型,緊靠內皮層環提列較密,有少數有限外韌型維管束;中柱中央有時可見少數行信束,纖維束及維管束周圍的1圈細胞中均含草酸鈣方晶。薄壁組織中散有類圓形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①治癲癇:九節菖蒲(去毛焙乾),以木臼杵為細末,不可犯鐵器,用黑豶豬心以竹刀批開,砂罐煮湯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錢。(《醫學正傳》)

    ②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節者),宣連、車前子、生地黃、苦參、地骨皮各一兩。上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後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飯下。忌羊肉、血、飴糖、桃、梅果物。(《普濟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竅:石菖蒲、生薑。共搗汁灌下。(《梅氏驗方新編》)

    ④治溫熱、濕溫、冬溫之邪,竄入心包,神昏譫語,或不語,舌苔焦黑,或笑或痙:連翹三錢(去心),犀角一錢,川貝母三錢(去心),鮮石菖蒲一錢。加牛黃至寶丹一顆,去蠟殼化沖。(《時病論》)

    ⑤治好忘: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開心散)

    ⑥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差暮劇,暮差朝發,狂眩:菖蒲、遠志各二兩,茯苓、人參各三兩。上四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秦艽、秦皮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②《日華子本草》:忌飴糖、羊肉。勿犯鐵器,令人吐逆。

    ③《醫學入門》:心勞、神耗者禁用。

    阿昌藥 受毛:根莖治神志不清,健忘多夢《德宏藥錄》。

    德昂藥 小菖蒲:根莖治濕疾蒙竅,神志不清,健忘多夢《德宏藥錄》。菖蒲柏:根莖治大便不通引起的胸悶,腹脹痛,胃潰瘍,胃炎引起的腹部扭痛《滇省志》。

    傣藥 沙木補帕,外三補:全草治皮膚瘙癢《滇藥錄》。含毫:根莖治水瀉,哮喘,脫肛,腹痛《傣醫藥》。

    景頗藥 外三捕:根莖治肚腹鼓脹,水腫《滇藥錄》。

    僳僳藥 卡匍墨及:根莖治感冒,腹脹《滇省志》。

    佤藥 山菖蒲:根莖治神志不清,健忘,多夢,耳聾,胸腹脹悶,胃脘疼痛;外治癰癤《中佤藥》。

    石菖蒲常綠而具光澤,性強健,能適應濕潤,特別是較陰的條件,宜在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園林用途. 石菖蒲常綠而具光澤,性強健,能適應濕潤,特別是較陰的條件,宜在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 繁殖培育. 通常在9~10月進行分株種植,即除去枯黃老葉後,將植株分為5~10個分櫱的小株,然後種植澆水。 株行距30厘米左右,一二年可長成茂密的植株. 藥用價值. 石菖蒲 (圖3) 【藥物別名】 九節菖蒲 (古), 山菖蒲 、 石蜈蚣 、 水劍草。 【來源】本品為 天南星 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乾燥根莖。 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晒乾。 【製法】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晒乾。 【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 3~20cm,直徑0. 3~1cm 。

  5. 2023年6月14日 ·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具有1.中樞神經鎮靜作用、2.降溫作用、3.促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腸異常發酵、弛緩胃腸平滑肌痙攣的作用、4. 舒張支氣管作用、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等。

  6. 2018年6月4日 · 石菖蒲的功效主治. 在中醫臨床應用中,水菖蒲實際的入藥部位是它曬乾的根部,中醫認為它性溫,味辛、苦,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以及殺蟲止癢等功效,臨床上可以用於中風、癲癇、濕疹等疾病症狀的治療。 《綱目》中對其功效也有記載: 菖蒲氣溫,心氣不足者用之,虛則補其母也。 肝苦急,以辛補之是矣。 石菖蒲的藥理作用. 隨著現代藥理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於石菖蒲的具體成分和相關的藥理作用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下面是其中幾個藥理作用: 1.安神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石菖蒲具有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對於人體的中醫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因而臨床上對於痰熱驚厥或是由於神經異常放電引起的癲癇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解痙作用.

  7. 即將動手術的患者:菖蒲會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若搭配手術時或手術後使用的藥物,可能會讓患者睡眠過久。 因此,請在手術的前2週,就停止使用菖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