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語: Second Opium War;法語: Seconde guerre de l'opium),又稱 英法聯軍之役,發生於西元1856年至1860年(咸豐 六年至十年)間,因 英國 與 法國 認為清朝未有履行之前《南京條約》中的承諾 [3],在 亞羅號事件 及 廣西西林教案 為導火線下,組織英法聯軍入侵清朝中國的戰爭,被認為是 第一次鴉片戰爭 的延續;又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 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2. 2024年10月20日 ·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語: First Opium War ),又稱鴉片戰爭 [2]:275、中英戰爭(英語: The Anglo-Chinese War ) [3],是公元1840年至1842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期間,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的一系列軍事衝突。

  3.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語: Second Opium War;法語: Seconde guerre de l'opium ),又稱英法聯軍之役,发生于西元1856年至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间,因英國與法國认为清朝未有履行之前《南京條約》中的承諾 [3],在亚罗号事件及廣西西林教案为导火線

  4. 基本介紹. 名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地點:中國(清)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參戰方:英法聯軍、中國. 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參戰方兵力:17700人,173艘軍艦(聯軍) 約290000人(清軍) 傷亡情況:405人傷亡(聯軍) 2150人傷亡(清軍) 參戰2萬,傷亡2000. 主要指揮官:愛德華·霍巴特·西摩爾,葛羅,額爾金伯爵. 主要指揮官:清鹹豐皇帝,葉名琛,僧格林沁. 領土變更:英割九龍司;俄割150多萬km^2. 簽訂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 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利益. 幫凶:美國、俄國. 背景. 修約失敗. 第一次鴉片戰爭 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

  5. 歷時四年的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聯合侵華而和清廷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美列強力圖擴大在華權益,多次要求修訂過往條約,但被清政府所拒,於是決定再訴諸武力。

  6. 基本介紹. 名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地點:中國廣州,大沽等地. 時間:1857-1860. 參戰方:英法聯軍,清朝北京政府. 結果:清帝國戰敗,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 參戰方兵力:清:200,000人;英國:11,000人,法國:6,700人,共173艘軍艦. 傷亡情況:清帝國:21,600人傷亡;英法聯軍:405人傷亡. 外文名: UK and France Army. 通州談判. 1.1856年英法 聯軍 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 北京。 當英法聯軍在天津和 通州 時, 清政府 與其有過一系列的外交談判。 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 巴夏禮 率領39人參加,清政府答應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 不平等條約,但在禮節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在巴夏禮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 2 .

  7. 英法聯軍 歷時四年的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 爭,是英、法兩國聯合侵華而和清廷之間發生 的大規模戰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美列強 力圖擴大在華權益,多次要求修訂過往條約,但被清政府所拒,於是決定再訴諸武力。燦爛的中國文明 圖說近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