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8日 · 網傳完整解答米酵菌酸」? 發布日期/2024年4月8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8版】 台北寶林茶室發生邦克列酸中毒案網路出現大量邦克列酸衛教文章並稱腸粉河粉米線等易出現邦克列酸為免民眾對特定食材出現恐慌,查核中心諮詢專家,提供以下資訊﹔. 一、邦克列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 (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產生的毒素,致死率可達3成以上,但其產毒有特殊環境條件限制,包含中性環境、低鹽、溫暖潮濕且要有油脂,才會大量產生毒素,並非常見的食品中毒類型。 二、專家指出,邦克列酸容易汙染的食物多發生於自製發酵的玉米類、椰子果肉食物。

  3. 2023年9月18日 · 米酵菌酸 / 邦克列酸是一種由特定細菌產生的毒素,這種細菌稱為 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 主要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尤其是在發酵不完全的穀物製品中,如玉米粉和椰子製品。 這種毒素對人體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會破壞細胞內的粒線體,導致器官衰竭。 原本命名米酵菌酸,但因為並非由米酵菌所產生,為避免米製品被污名化,因次近日衛福部正名為「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容易存在哪些食物中? 穀物類製品或發酵品:河粉、腸粉、酸湯子、吊漿粑、年糕、玉米澱粉等. 薯類製品: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澱粉等. 木耳類:泡發後的黑木耳、白木耳。 椰子製品:如椰果、天貝. 這些食物如果保存不當,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就可能滋生唐菖蒲伯克氏菌,進而產生米酵菌酸。

  4. 原先於台灣並無特別翻譯起初多直接引用中國譯名2024年3月台灣發生 寶林茶室中毒案 因原名容易使當地民衆誤認爲米酵菌酸相關而引起誤會, [9] [10] 部分專家如 王必勝 、 姜至剛 等人建議改譯為「邦克拉克酸」或「椰黍菌酸」 [11] ,同年4月4日台灣 衛生福利部 宣布台灣譯名改為「 邦克列酸 」。 [12] 毒理學 [ 編輯] 其毒理機制為抑制 ADP/ATP轉運酶 (英語:ADP/ATP translocase) (又稱粒線體 ADP/ATP 載體),邦克列酸與轉運酶 受體 結合後,使粒線體合成的 ATP 無法離開,因而無法進一步向細胞提供能量,此機制發現於2019年 [13] [14] 。 歷史 [ 編輯]

  5. 2024年3月29日 · 衛福部稍早公布8個嚴重個案的檢驗報告證實全部出現米酵菌酸陽性的結果次長王必勝指出接下來的調查重點將分」、「兩個部份進行除了死亡住院的嚴重個案外希望已返家休養個案也能配合抽血檢驗另外將針對粿條調味料等食材追查寶林的儲放以及供應商的製造運送過程也要再對寶林的後廚環境進行檢驗。 查看原文....

  6. 2024年4月2日 · 寶林廚師手部檢出米酵菌酸陽性專家幾乎確定食物遭污染. 王馨儀. 2024年4月2日. 北市證實目前在廚師手部跡證驗出毒素」。 (資料圖/TVBS)...

  7. 2024年3月29日 · 米酵菌酸主要存在於發酵穀物製品浸泡過久的木耳及保存不當變質的澱粉製品河粉涼皮等),台灣目前基本上無案例。 過往於中國大陸發生曾過一家人食用自製酸湯子(由發酵玉米製成的麵食)而致命的案例。 預防米酵菌酸中毒的原則包括: 此毒素無色無味,且無法透過一般烹調方式將其去除,因此須格外注意保存食材的環境。 根據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及新加坡食品局主要有以下建議: 避免在家自製發酵玉米、椰奶等製品。 不食用存放過久的食品,如果對於食物過期、變質有疑慮者,則建議直接丟棄。 如果需長時間或隔夜浸泡木耳,建議放於冰箱中浸泡。 【 推薦閱讀:不吸菸肺癌人數漸增,空汙是致癌因子! 營養師護肺食材 助排除體內汙染物 】 圖片來源/好食課提供. 如何判斷是食物中毒?

  8. 2024年3月29日 · ... 發布時間: 2024-03-30 07:36 更新時間:2024-03-30 11:51. 游騐慈 郭俊麟 陳立峰 歐芸榕 蔣龍祥 鄭惟仁 鍾建剛 / 綜合報導.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截至昨29日晚間為止累積通報21例包含2人死亡6人住院昨日晚間衛福部再開記者會說明目前死亡與住院共8人,「米酵菌酸檢驗都是陽性但是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這些食材全數都是陰性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其他相關環境檢體會繼續檢驗,以釐清毒素來源。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道,「8例較重症的個案,包括有2例死亡、5例還住在加護病房,以及1例住在一般病房的個案,通通檢驗都是米酵菌酸陽性。 29日晚間再開記者會,衛福部公布檢驗結果,包含2名死者和住院的6例都對「米酵菌酸」呈現陽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