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相思
- 詩人通過紅豆象徵相思,提醒我們要珍惜身邊的人,重視情感的維繫。 即使分隔兩地,也應心存牽掛和關心,愛與思念是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力量。
chinese.bookmarks.tw/poetry/1069
其他人也問了
紅豆代表什麼?
紅豆怎麼種植?
紅豆為何被稱為相思子?
紅豆樹的來源是什麼?
紅豆有什麼功效?
什麼是「多採擷」紅豆?
出自唐代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唐詩三百首,詠物,抒情,思念,早教古詩100首譯文及注釋譯文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宋代 ...
- 一年一度,爛漫離披,似長江去浪
一年一度,爛漫離披,似長江去浪。——元代 ...
- 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元代 ...
- 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戀樹濕花飛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濕花 ...
-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宋代 ...
- 蛺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詩,寫雨後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詩中 ...
-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紅豆,生於南國,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因為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 紅豆與相思聯絡在一起,則是來源於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後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髮芽。 從此以後,紅豆被人們稱為了相思子,也在文學中引用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 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示後文的相思之情。 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 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
2018年2月6日 · 注釋. ⑴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⑵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⑶「春來」句:一作「秋來發故枝」。 ⑷「願君」句:一作「勸君休採擷」。 採擷(xié):採摘。 ⑸相思:想念。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 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 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
2021年8月14日 · 唐詩中的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曲「紅豆生南國」,唱盡了人間的相思之苦。 我國南方出產叫「相思子」的紅豆。西晉左思《吳都賦》已經提到南方有「相思之樹」。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原文
- 詩意
- 評析
- 作者簡介
- 作者生平
“紅豆生南國”出自王維《相思》,又名《江上贈李龜年》。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
紅豆樹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採摘一些紅豆,它最能夠引起人們的思念之情。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裡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採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採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裡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係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採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喑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
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 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 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