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三, 是錯解字義, 特別是《道德經》的「若」「似」「或」三 字。前人多將之解作「像似」「似乎」「或許」。因而把老子描 黑為口是心非, 喜歡掩飾自己的老謀深算的思想家。事實是, 老子 直斥孔子「亂人之性」(viii), 他在《道德經》裡面的言辭, 也是斬

  2. 2016年3月7日 · 可見,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須一開始就澄清概念,強調他下面要講的道,絕非人們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麼呢? 就要聽老子娓娓道來了。 翻譯: 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說他是無,因為他在天地創始之前;也可以說他是有,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 所以,從虛無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奧妙。 從實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蹤跡。 實有與虛無只是說法不同,兩者實際上同出一源。 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 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恆也。

  3. 2017年10月4日 · 道德經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那麼,《道德經》是在什麼背景下完成的?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傳》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4. 2018年1月30日 · 道德經》,又名《老子》,是春秋時道教創始人老子的著作,為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兩篇:《德經》和《道經》,全書共八十一章。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5. 2014年10月15日 · 老子道德經》是一本可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巨著。 這陣子我在學習《道德經》的原文,為求解還參考了諸多注釋和譯文。 不知為什麼,總覺得好些譯文太過於深奧,不好理解,有的則長篇大論,讓人云里霧裡。

  6. 2019年11月14日 · 老子道德經》繼承《易經》以來世界萬物生生不息的變化傳統。 當試圖用語言談論「道」、「名」時,這個不斷發展的「道」、「名」本身已經發生變化,早已不是原先那個「道」、「名」了。

  7. 道家主要思想家有老子、莊子等人,其中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而《道德經》則是他的代表作。 道德經通過對「道」和「德」的思考和論述,表達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8.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 先秦 時期的古籍,相傳為 春秋 末期思想家 老子 所著 [1]。 「完成於魯定公元年至魯定公五年或八年之間,也即前509年至前505年或前502年。 」 [2] 《老子》為 春秋戰國 時期 道家 學派的代表性經典,亦是 道教 尊奉的經典。 至 唐代, 唐太宗 命人將《道德經》譯為 梵語; 唐玄宗 時,尊此經為《道德眞經》。 「老子言道德之意,著書上下篇」,據帛書本為上篇〈德〉、下篇〈道〉;通行本為〈道〉在上,〈德〉在下。 上、下篇在各版本分章不定。 通行本八十一章的分法,最早出自 劉向 《七略》、《老子河上公章句》,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 [3]。 嚴遵 《老子指歸》分為德經四十章,道經三十二章。

  9. 2022年5月24日 · 老子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原屬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 老子是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最後隱居邢台廣陽山。 其著作被人們廣泛稱為《道德經》,為道家的經典。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1:通常譯為「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強調道是不可言說的。 但這樣的翻譯,等於一開始就剝奪了老子言說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實「常」字在《老子》中多為「通常」之意。

  10. 老子(西元前600年~470年)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周朝守藏室之史官(類似今之圖書館管理員),另有一說,老子是老萊子,也是楚人,傳說活了一百六十幾歲,或兩百多歲。 據《史記》及《莊子》記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回去之後並以以「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嘆老子之人。 《史記》中對老子身世提供許多種版本與猜測,並說「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為道家之始祖,後有莊子承繼其無無清淨思想,而以道家思想為宗旨所發展出的道教更祖述老莊,《道德經》只五千言,可謂道家及道教的最重要經典。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上下兩篇,今本以道經為上經,德經為下經,但近代馬王堆所出土的帛書老子則以德經為上經,道經為下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