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咸豐皇帝拒絕續簽《南京條約》引發,英、法又各自因亞羅船事件、廣西教案而共同侵華。 經過:攻陷北京,焚毀圓明園。 結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合約主要內容有:賠款、公使入駐北京、增開長江沿岸、臺灣沿海等多處通商口岸(臺灣開港)、外國人可至內地遊歷或傳教。
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國中/歷史/英法聯軍.html
其他人也問了
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是何時簽訂的?
英法聯軍何時入侵中國?
英法聯軍為何要釋放巴夏禮等談判人員?
英法聯軍為何被稱為“亞羅號戰爭”?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清帝為何被迫簽訂《北京條約》?
英法聯軍之役為何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在英國、法國軍事和外交壓力下,恭親王奕訢完全接受要求,於10月23日簽訂中英《續增條約》(即中英《北京條約》)和交換中英《天津條約》批准書;在正式換約前夕,英國提出在《北京條約》中增加三條,其中一條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語: Second Opium War;法語: Seconde guerre de l'opium),又稱 英法聯軍之役,发生于西元1856年至1860年(咸丰 六年至十年)间,因 英國 與 法國 认为清朝未有履行之前《南京條約》中的承諾 [3],在 亚罗号事件 及 廣西西林教案 ...
《天津條約》包括《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法天津條約》,是指1858年(咸豐八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與俄羅斯帝國、美國、英國、法國在天津 海光寺所簽訂的一系列條約。
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以焚毀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 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基本介紹. 名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地點:中國廣州,大沽等地. 時間:1857-1860. 參戰方:英法聯軍,清朝北京政府. 結果:清帝國戰敗,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 參戰方兵力:清:200,000人;英國:11,000人,法國:6,700人,共173艘軍艦. 傷亡情況:清帝國:21,600人傷亡;英法聯軍:405人傷亡. 外文名: UK and France Army. 通州談判. 1.1856年英法 聯軍 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 北京。 當英法聯軍在天津和 通州 時, 清政府 與其有過一系列的外交談判。 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 巴夏禮 率領39人參加,清政府答應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 不平等條約,但在禮節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在巴夏禮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 2 .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在英國、法國軍事和外交壓力下,恭親王奕訢完全接受要求,於10月23日簽訂中英《續增條約》(即中英《北京條約》)和交換中英《天津條約》批准書;在正式換約前夕,英國提出在《北京條約》中增加三條,其中一條 []
英法聯軍 歷時四年的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 爭,是英、法兩國聯合侵華而和清廷之間發生 的大規模戰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美列強 力圖擴大在華權益,多次要求修訂過往條約,但被清政府所拒,於是決定再訴諸武力。燦爛的中國文明 圖說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