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三毒(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称三不善根(梵語: akuśala-mūla,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佛教术语,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2. 2011年7月18日 · 貪愛通於三界,依斷惑的程度,可分為下列兩種: 1.欲貪:是欲界的貪愛煩惱,性屬不善。欲貪又分為淫慾貪與境界貪兩類。 2.有貪:是色界和無色界的禪定貪愛,性屬有覆無記;因為過患甚微,作用很弱,所以不會招感果報,但是能障聖道。

  3. 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痴是愚痴無明,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稱「三毒」。 稱爲「毒」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他像毒藥會有損眾生,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煩惱的根源是有「行」,造下種種 惡業 ,故稱「愛欲淫為本」 [3] ,但是 ...

  4. :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種煩惱──貪、嗔、癡。 又作三火、三垢、三縛。 貪: 是一種染著的心理。 所謂染著,就是對自己喜愛的對像產生貪念。

  5. 2016年3月13日 · 貪慾者,大致分為貪取、貪愛、慳貪三種,為十惡之一,三毒之一,十大煩惱之一。 不知足之貪心,於國土、人、財、物,總想佔有及控制,貪而無厭,是名為意貪業。 無想則無慾,無慾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無貪嫉則一切群生不相傷害,貪者必自相害,亦誣謗於他人;世間人為錢財相諍,父與子諍,兄與弟諍,妻與夫諍,知識朋友共諍,或諸家內外共諍,彼此背後之惡說,都是由貪樂所致。 世人為錢財相鬥,王者與王者鬥,道人與道人鬥,商家與商家鬥,士人與士人鬥,各人相罵或相殺害,都是貪的緣故。 人為錢財而相欺,口相欺,身相欺,意亦相欺,為貪慾所奴役,甚而以貪獲病,乃至喪身。

  6. 2020年5月7日 · 、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提到「貪瞋癡」,佛教中也說「貪瞋痴」會毒害人們的身心、障礙人們修行,所以稱為「三毒」。. 但是「貪瞋癡」到底代表著什麼?. 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 所謂的「貪」就是「想要更多,不知滿足 ...

  7. 佛法認為,「」是我們人類的三種根本煩惱,稱為「三毒」。 其 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過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裡,沒有表現

  8. 貪毒等,必與痴毒相應而起也。 智度論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貪欲,違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結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故是名為痴,三毒為一切煩惱根本。

  9. 貪慾者,大致分為貪取、貪愛、慳貪三種,為十惡之一,三毒之一,十大煩惱之一。 不知足之貪心,於國土、人、財、物,總想佔有及控制,貪而無厭,是名為意貪業。

  10. 煩惱的根源就是癡三毒,這三毒人人皆有。 尤其瞋心,發動起來,難以收拾。 佛經云:「火燒功德林」,外在的火僅是燒毀財產、住宅;而內心這把瞋火,卻往往讓我們喪失理智,作出令自己後悔莫及的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