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您認為幾歲的人適合探討氣候變遷、糧食危機議題? 如果要和國小生討論相關話題,他們聽得懂嗎? 綠色和平氣候與環境教育團隊的孔德瑜分享互動經驗,以生活層面切入,發現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令人驚艷,氣候教育不須再等待! 前往Green Future學習平臺. 「我們是蒙特梭利的學校,教室在國小裡面,但不能從國小正門進來喔,我們的入口在……」 Green Future 團隊很習慣收到演講的邀請,從高中到國小都有。 但那一天的邀約訊息又與往常不同,團隊抱著期待的心情,回覆了邀請,準備這場與「實驗教育」特別的接觸。 老師告訴我們,這學期為學生們安排了插秧的課程,要帶學生到田間,所以也想向學生介紹糧食,以及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糧食會遭遇的危機。 文章目錄. 如何與國小生探討氣候與糧食議題?

    • 氣候變遷無所不在 全方位議題
    • 先導學校試推課程 結合sdgs目標
    • 掌握氣候變遷全貌 減少學生負面情緒
    • 推展環境教育 綠色和平從不缺席

    「希望透過教育,讓氣候變遷主流化。」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10年發布氣候變遷教育(CCE)作為永續發展教育(ESD)的架構、 策略與行動方案,並設定增能、氣候變遷主流化、脈絡建構3大目標。 葉欣誠分析,提升能力並推動氣候變遷主流化,這與性別主流化、人權主流化無異,換言之,氣候變遷無所不在,同時建構正規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連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希望在教育中落實此3大目標,以永續發展的思維看待氣候變遷,「這不僅是自然科學的議題,而是全方位的議題」。(延伸閱讀:上萬名科學家連署 氣候緊急宣言為地球拉警報)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環境及防災教育科科長高志璋指出,108課綱中的19項重要的議題都沒有固定的授課時數,不過同樣有議題課綱,目前教育部正在請...

    事實上,19項重大議題中的「環境教育」包含5大項目: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能源資源永續利用,目前氣候變遷比起其他主題,較少列為中小學的校本課程。 高志璋指出,108課綱上路第一年與葉欣誠教授合作,已遴選3所學校作為氣候變遷教育先導型學校,而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議題,已不僅止於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影響,可能擴及經濟、社會的層面,包含碳中和、碳交易、氣候風險評估等新興議題;面對全球重大的氣候變遷議題,期望儘快完成課程發展模式的研究,讓氣候變遷成為更多中小學的校本課程。 108年度氣候變遷教育先導型學校分別為臺北市私立中山小學、新竹博愛國中、臺中市私立明道高中,高志璋表示,氣候變遷課程先在3所學校試辦,逐步將氣候變遷落實在各領域的教學中,過去環境教育的課程融入,包含讓學生透過英文介紹...

    過去談到氣候變遷,普遍認為是歸類在自然科學領域,不過葉欣誠說,氣候變遷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全方位議題,社會科領域的老師也許可以透過模擬氣候談判,在教學現場引導學生思考氣候變遷議題,深入了解各國立場、法律、國際條約等,分析氣候變遷的問題及各國應對方式等。 不過葉欣誠也坦言,氣候變遷有門檻、先備知識多,多數老師必須不斷精進相關知識,再者,教學現場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建構也很重要,因此如何避免談論氣候變遷危機時,讓學生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無力感,而是走向盡力改變世界這條路,這是老師們的重要課題。 氣候變遷是以議題融入方式於課綱中,葉欣誠期望未來是由下而上,並且遍地開花,越來越多學校願意將氣候變遷列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讓臺灣的學生們了解氣候變遷的全貌。

    綠色和平每年舉辦的綠.日子(Green Day)為民眾示範如何將減塑、創能納入生活的一環,透過街頭倡議、舉辦工作坊、校園講座等方式,分享減緩氣候變遷、海洋保育、落實減塑等環保議題。未來綠色和平將持續結合重點專案投入環境教育,從這一代就為下一代守護地球。 由16歲瑞典學生Greta Thunberg所發起的捍衛氣候行動(Climate strike),隨著日趨加劇的氣候危機,2019年引發全球響應,臺灣青年學子也挺身而出在校園、臺北西門町鬧區、甚至3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總部,以短講或遞交冰雕等方式,傳遞年輕一輩亟需當權者因應氣候危機的訴求。

  2.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您認為臺灣在氣候變遷相關的教育足夠嗎? 臺灣的高中生認識氣候議題嗎? 在忙於尋找自我定位、學習方向及面對升學壓力的年紀,關注環境相對來說重要嗎? 綠色和平向全臺1,035位高中老師進行問卷調查,從教材、教學環境、親師生的觀念,探討臺灣環境教育的現況。 前往Green Future環境教育平臺. 2020年10月,綠色和平針對臺灣各縣市的高中教師進行「氣候變遷及環境教育」網路問卷調查,取得1,035份有效問卷回覆;同時,亦跟44位不同學校地區、資源背景、授課領域的高中教師面對面做質性訪問。 此次問卷與訪談,旨在瞭解臺灣高等教育第一線教學現場中的環境教育現況,以及教師們對相關教材使用、觀察與想法。 文章目錄. 教不教「氣候變遷及環境教育」? 因素有這些.

  3. Watch on. 以下歸納五個「無塑園遊會」計畫的成功祕訣,應用這些祕訣,推動無塑方針更加暢行無礙! 文章目錄. 1. 觀念引導實作,實作加強觀念. 2. 腦力激盪,找出完美解方. 3. 最麻煩就是最方便. 4. 團結力量大,全校動起來. 5. 小小的前進就是大大的希望. 1. 觀念引導實作,實作加強觀念. 事先的無塑課程很重要喔! 在推行「無塑園遊會」的過程中,我們收到許多來自學生的回饋,有學生說,在紀錄片「 怒海控塑 」 (A Plastic Ocean)中看到海上成堆的垃圾,感到很驚訝! 進而開始反省自己每天隨手拿取的塑膠製品,是否轉瞬間就成為掉入海裡的垃圾。 經歷過紀錄片的震撼畫面後,同學們可以更了解「無塑園遊會」的理念和目標,實踐起來心裡的感受更加深刻。

  4. 由於教育部逐漸重視環保教育,要求學校須為學生安排環境教育講習,綠色和平以氣候變遷和減塑為主題, 2020 年已在 20 所學校舉行共 24 場次的講座,分享氣候變遷造成哪些危機,溫室氣體與工業用電能源的影響,以及政府與企業的社會責任。 有些學校本來就比較關心環境教育,同學已有相關認知,與講師互動熱絡,也有許多回饋。 對於尚未進入社會的學生來說,很好奇從事環境工作的原因,更對於綠色和平的各項行動充滿興趣,尤其是 2006 年綠色和平里約行動者攀爬熱內盧基督雕像,向政府倡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 2006年,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行動者,爬上熱內盧基督雕像,懸掛布條倡議政府應守護全球生命多樣性。 © Greenpeace / Daniel Beltrá.

    • 陽明國中1
    • 陽明國中2
    • 陽明國中3
    • 陽明國中4
    • 陽明國中5
  5. Watch on. 某一年回到高中母校參加園遊會,度過了非常愉快的一個週末天! 但放眼望去,所有的攤位都是使用免洗的餐具,筷子、外帶餐盒、塑膠袋、塑膠吸管……已經習慣在包包裡準備保鮮盒和餐具的我,決定拿出餐盒,點了一份炒泡麵。 那一刻,我開始思考,園遊會這樣的場合,不使用免洗餐具是一件可行的事嗎? 過去四、五年,綠色和平每年都會舉辦會員活動,規模或大或小,但總會有熱情的支持者前來。 我們一直很珍惜這樣可以面對面對話的機會。 認真回想,長期支持和關注綠色和平的會員,當中也有不少是在學校任教的老師或行政人員,這是一個起始的機會! 於是,2017年夏天,我們開始籌備起「無塑校園-園遊會計畫」,第一步,就是邀請綠色和平的會員和長期支持者加入。

  6. 綠色和平於 2020 年開始籌備氣候教育資源網站,於 2021 年 4 月正式啟用,為第一線的老師們、同學、甚至一般大眾,免費提供豐富的教材與資訊,一起成為守護地球的力量。 文章目錄. 氣候變遷六大主題,在家也能輕鬆學習. 與教師合作與交流,打造更適切的學習資源. 教育部共同推廣學習平臺. 青年氣候行動席捲全球. 氣候變遷六大主題,在家也能輕鬆學習. 打開 「Green Future Academy氣候變遷及環境學習平臺」網站 ,您可看見六大課程主題: 氣候、生活、能源、海洋、森林、減塑 ,各主題皆有不同難度的課程內容,提供文字、圖像、影片、互動小遊戲,以及小測驗,讓參與學習的人能以自己的步調吸收資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