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養老,隱退。. 穴隱于骨縫之中,取穴時須轉手方得,故名。. 【位置】. 養老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前臂背面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處。. 屈肘前臂旋後,掌心對胸,當前臂伸側面尺骨小頭橈側縫隙中。. 《針灸甲乙經》:「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 ...

  2. (一)取穴 常用穴:夾脊頸2~7。 備用穴:養老、天柱、大椎、腎俞、大腸俞、曲池、外關、合谷、陽陵泉、秩邊。 (二)治法 常用穴,根據增生部位,選擇相應夾脊穴。備用穴,每次取4~5穴。

  3. BL10. 【釋名】. 天指頭部;項肌隆起如柱,穴在其旁。. 故名。. 【位置】. 項後 髮際,斜方肌外緣凹陷處,當後 髮際 正中旁開1.3寸。. 《針灸甲乙經》:「在俠項後 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 《循經考穴編》:「腦後 髮際 當中各開寸半,大筋外廉陷中,合居 ...

  4. 前臂背面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處。. 屈肘前臂旋後,掌心對胸,當前臂伸側面尺骨小頭橈側縫隙中。. 《針灸甲乙經》:「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者中」。. ﹝局部解剖﹞. 肌肉:尺側伸腕肌腱和伸小指固有肌腱之間。. 神經: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 ...

  5. 血管:足背靜脈網、第一跖背側動脈。. 【操作】. 直刺0.5~1寸,或透向湧泉。.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功效】. 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 古典:頭痛、眩暈、目昏、目痒、目赤痛、迎風流淚、唇歪,喉痛、嗌乾、咽喉氣梗、脅痛、腹痛、疝 ...

  6. 《針方六集》:「一方以腕骨、肘節為兩端,居中是穴,當臂之中,故曰支正。 」或因其為手太陽小腸經絡穴,絡脈從正經分出,支出于正,故名。 《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註:「正,正經也;支,絡脈也。

  7. 合谷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靈樞‧本輸》:「在大指歧骨之間」;. 《針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次指間」。. 《千金翼方》:「在 虎口 後縱紋頭,立指取之宛宛中。. 《循經考穴編》:「宜并二指,取紋盡 ...

  8. 陰蹻脈所生。. 《針灸資生經》:「按《素問‧氣府論》『陰蹻』注云,謂交信也…竊意陰蹻即交信也。. 至《氣穴論》『陰陽蹻穴』注乃云:陰蹻穴在內踝下,是謂照海;陰蹻所生。. 則是陰蹻乃照海,非交信矣,故《明堂下經》既有交信穴在內踝上,又出陰蹻 ...

  9. 阿是穴. 【內容】. 臨床上除了定位明確並有一定名稱的經穴或經外奇穴外,還可根據壓痛來取穴,稱作「阿是穴」或壓痛點。. 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九說:「吳蜀多行灸法,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 ...

  10. 《循經考穴編》:「外踝向前,旁解溪上去八寸。又法:于膝骨盡處量至腳腕中,折斷當中是。」 【解剖】 肌肉:趾長伸肌和腓骨短肌。神經:腓淺神經。血管:脛前動脈。【操作】 直刺1~2寸。艾炷灸5~7壯,艾條灸5~15分鐘。【功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