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孩子正在做事情的時候給指令 (如:孩子在看電視時叫他去倒垃圾)。 因為孩子不做,於是我們重複的給口語指令。 一次給多個指令 (如:妳脫鞋之後把書包放回房間,之後去洗手,洗完手過來餐桌吃飯!)。 跟孩子說「你再不去做,我就怎麼樣!

  2. 病房的電視冰箱沙發等全面更新單人房由原本的三間增加到五間其中特等房比原來的寬敞又舒適成為產婦的首選體貼產婦對單人房的需求特別增加單人房的數量其中特等房空間寬敞舒適。 每到小兒健檢的日子,東基小兒科門診總是熱鬧的,為兒童健康把關的小兒科醫師群,除了兩位次專科為新生兒科的醫師,還各有一位次專科為小兒神經科、小兒心臟科醫師。 硬體設備也持續加強,小兒科門診診間裡的超音波掃描儀是醫師們的「第三隻眼」;門診候診區牆上裝設加了滑桿的「丹佛兒童發展量表」,讓家長檢視自家寶貝的發展狀況,無形間提高對孩子發展的關注度;閱讀區有適合各年齡層的書籍,讓親子在候診空檔能享受共讀的樂趣。 病房裡的長頸鹿多功能保溫箱、HFNC(溼化高流量氧氣治療)等設備皆對照護早產兒、新生兒有很大的幫助。

  3. 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電視手機平板已是許多現代人生活中的必備品而越來越多的家長及照顧者會用這些3C產品來當家中小寶貝的玩具甚至是保母尤其手機的使用在家裡外出及用餐時幾乎可見許多嬰幼兒人手一機的狀況。 在台灣、世界各國的報導及研究指出,這些3C產品保母陪伴下的孩子們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不正常、語言理解詞彙量不足、語言表達遲緩等,而在醫療臨床上許多的父母帶孩子前來求助,他們表示3C產品讓孩子難以戒斷而情緒爆走,孩子只對3C產品感興趣卻不會表達需求並與人互動,語言能力也明顯落後同齡正常發展的孩子。 為何3C產品會讓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落後?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先理解我們如何學習語言,也就是為何我們能聽得懂、可以表達也能與人互動。

  4. 產兒好照護. 體貼產婦生產時的艱辛,2022年十一月將人性化的「樂得兒(LDR)」產房中,使用了近二十年的生產待產床全面換新之外,生產之後的產婦休息空間,也在去年進行整修。 病房的電視、冰箱、沙發等全面更新,單人房由原本的三間增加到五間,其中「特等房」比原來的寬敞又舒適,成為產婦的首選...... More. 好奇心的帶領. 為民眾照X光、做電腦斷層掃描、乳房攝影檢查……是每家醫院醫事放射師的日常。 楊芊湘卻能從中找到身為醫事放射師的樂趣,就是「從造影檢查結果中,學到許多知識。 」...... More. 小螺絲釘大關鍵. 「多看一眼並立即通報,讓一個家庭變得不一樣。 」...... More. 換我們去看媽媽.

  5. 孩子自慰 需要擔心嗎? 小兒科 鄭弋醫師 (2021/08/13)門診常常遇到小男孩或小女孩的家長問:「我的孩子會自慰,怎麼辦? More. 3C產品對嬰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 文/語言治療師 謝孟庭 (2021/06/08)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電視、手機、平板已是許多現代人生活中的必備品,而越來越多的家長及照顧者會用這些3C產品來當家中小寶貝的玩具甚至是保母,尤其手機的使用,在家裡、外出及用餐時幾乎可見許多嬰幼兒人手一機的狀況。 More. 玩玩注意力. 臨床心理師 李雅雯 (2020/11/12)常常聽到家長反映孩子不專心、很容易分心、忘東忘西、粗心錯…等,來醫院評估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但得到這個診斷後,我們還能再多做些什麼嗎? More. 1. 2. 3. 4.

  6. 「玩」的初期需要大人陪同與示範,才能漸漸發展出獨自玩耍並變化遊戲方式的能力。 重要的是大人要放鬆心情與孩子一起進行遊戲,可嘗試將自己喜歡的興趣融入與孩子的互動之中。 遊戲時請留意下述幾點(*註1) (1)避免聲光效果變化快速之物品(手機電視電腦):若孩子習慣於這些刺激可能會對於一般操作型/認知型玩具(積木搖鈴拼圖)缺乏探索的興趣降低學習動機/意願。 (2)重要的是遊戲的過程,結果為其次:與父母一起遊戲的快樂經驗是孩子學習的動機來源,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什麼才是好厲害/指責孩子為什麼做不到。 (3)不過度勉強孩子:當年紀較小的孩子不想「玩」的時候,只要有與孩子適合的互動即是最棒的遊戲,如:與孩子搔搔癢、(手)躲貓貓等。

  7. 一粒麥子基金會「鸞山文化健康站」(台東縣延平鄉)和東基「山地巡迴醫療服務」每週固定開診的鸞山醫療站,只隔了步行不到一分鐘的距離。 許多文健站長輩們一早已在鸞山醫療站外等候山巡醫護人員的到來,拿完藥後再到鸞山文健站上課。 有一個瞬間,他們的背影,好像是從學校的「保健室」離開,要回教室上課的小朋友。 照顧服務員變成了老師,忘年會成了童樂會,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舉手表決聚餐細節,再一起動手做勞作。 大家只是皺紋多了一點,眼睛花了一些,腳踏車變成了電動代步車,但每個參與班會和做美勞的長輩,都像極了回到教室的孩子。 「我來這裡二十年了,跟我同期的都離開了,只剩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