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口攀蜥(學名: 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 )又被稱為琉球龍蜥台北亞種 [2],俗名肚定(台語)、竹虎 [3],為台灣特有亞種蜥蜴。 描述 [ 編輯 ] 其特徵為口內側及舌頭為黃色,體型為台灣目前攀蜥屬中最小的,體長不會大於23公分。

  2. 2020年4月16日 · 台灣的攀木蜥蜴體色常常因為區域和環境不同,既使是同一物種,花色仍變化多樣,其中的黃口攀蜥與斯文豪氏攀蜥是最常見的,但許多人經常誤認牠們。. 從遠處觀察牠們,這兩個物種最主要的差異在口腔外緣:黃口攀蜥有著顯著的白色、淡綠色或是淡 ...

  3. 2020年4月16日 · 自然札記|黃口攀蜥. 我第一次見到黃口攀蜥是在陽明山的竹子湖,在陽光普照的天氣下散步,經過樹林時看見鬼祟的身影在樹幹上到處穿梭,長滿青苔的樹皮為牠披上了一身隱形斗篷,一靠近時只能聽見牠的腳步聲,跟我玩著繞圈圈捉迷藏的遊戲 ...

  4. 黃口攀蜥. (飛蜥科 Agamidae)體長7-21mm,外觀近似斯文豪氏攀蜥但本種體型較小,也是台灣最小的攀木蜥蝪,嘴巴內側和舌頭黃色而得名,體背一般有深褐色的花邊縱紋,側視有菱斑連貫形成黃色縱帶,但體色及斑紋多變,雄性喉部有橘色斑塊,具領域性,若有外物靠近喉部會擴張並做出伏地挺身的趨敵動作。 本屬有5種,容易與斯文豪氏攀蜥混淆,俗稱肚定、竹虎、山狗大,一般人會與斯文豪氏攀蜥混為一談。 本種台灣北部較常見,體色會隨環境改變,隱密性高,白天出現,夜晚休息,肉食性,以小昆蟲為食。 ↑黃口攀蜥,體背有花邊狀的縱紋但有些個體深褐色的縱斑不具波狀花邊。 ↑黃口攀蜥,體背斑紋較鮮艷的個體。 ↑黃口攀蜥,腹面淡色無斑。 回主題頁.

  5. 2020年4月26日 · 我第一次見到黃口攀蜥是在陽明山的竹子湖,在陽光普照的天氣下散步,經過樹林時看見鬼祟的身影在樹幹上到處穿梭,長滿青苔的樹皮為牠披上了一身隱形斗篷,一靠近時只能聽見牠的腳步聲,跟我玩著繞圈圈捉迷藏的遊戲。 行蹤敗露的牠張著黃色的嘴巴並鼓著橘紅色的喉部對著我生氣,不久後又像是玩累似的不想繼續對著我示威。 這陣子偶有天氣回暖,走在自然谷的森林步道上可以發現印度蜓蜥、蓬萊草蜥、黃口攀蜥到處跑跳,蜥蜴們對領地和配偶互相競爭。 台灣大多數蜥蜴對寒冷耐受性比較低,即使是暖冬仍難以見到蜥蜴出來活動,所以會選擇在春季出來活動;如果是對寒冷天氣耐受性較高的種類,春季開始回暖後就會直接醒來活動。 台灣的攀木蜥蜴體色常常因為區域和環境不同,既使是同一物種,花色仍變化多樣。 攝影:王俊貴.

  6. 黃口攀蜥(學名: 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又被稱為琉球龙蜥台北亚种 [2],俗名肚定(台語)、竹虎 [3],為台灣特有亞種蜥蜴。 描述 [ 编辑 ] 其特徵為口內側及舌頭為黃色,體型為台灣目前攀蜥屬中最小的,體長不會大於23公分。

  7. 2022年6月19日 · 黄口攀蜥 ( 学名 : 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又被称为 琉球龙蜥台北亚种 [2] ,俗名 肚定 (台语)、 竹虎 [3] ,为 台湾 特有亚种 蜥蜴 。 描述 [ 编辑] 其特征为口内侧及舌头为黄色,体型为台湾目前攀蜥属中最小的,体长不会大于23公分。 [3] 体色多变,体背以褐色及绿色为主,体侧有由菱斑连贯之黄绿色纵带,体色会随所处环境改变。 雄性体型较大,喉部有较明显之橘黄色斑块及鬛鳞。 [4] 外型与斯文豪氏攀蜥十分类似,但是黄口攀蜥口内及舌头为黄色。 命名 [ 编辑] "xantho"是黄色的意思,"stoma"则是口内的意思。 习性 [ 编辑] 食物为昆虫及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

  8. 黃口攀蜥為體長約7公分,最大全長不到23公分的蜥蜴,也是臺灣產攀木蜥蜴中體型最小的種類。. 尾部不會自割的黃口攀蜥,下頜有白斑且喉部有橘紅的斑塊,也由於口腔內部及舌頭為黃色因而得名。. 黃口攀蜥體色多變,雖然體背以褐色為主,但有時也可發現體 ...

  9. 黃口攀蜥. 全長不超過23公分,尾長約體長2倍,為目前台灣攀蜥屬體型最小者。. 背部底色以黃褐色為主,口內側及舌具黃色,具雌雄二型性,雄性有較明顯之鬣鱗及喉垂,喉部具明顯銹紅色斑塊,體側較明顯的黃、綠色縱帶,雌體體色較均一,喉部不具斑塊或具 ...

  10. www.wikiwand.com › zh-tw › 黃口攀蜥黃口攀蜥 - Wikiwand

    黃口攀蜥 ( 學名 : 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 )又被稱為 琉球龍蜥台北亞種 [2] ,俗名 肚定 (台語)、 竹虎 [3] ,為 台灣 特有亞種 蜥蜴 。.

  11. 2021年1月31日 · 台灣低海拔地區比較常見的是斯文豪氏攀蜥與黃口攀蜥。 比較好分辨的方式是看牠背後的兩條黃縱斑,再來就是看牠的口腔外緣的顏色是否為灰白色及下顎是否有白斑。

  12. 特徵:身體側扁,尾巴細長不會自割,是台灣5種攀蜥中體型最小的,口腔外緣和舌頭有明顯黃色,體側有黃綠色縱帶。 體色上具有明顯的雌雄二型性,雄蜥頸鱗和喉垂明顯,繁殖期時雄蜥的喉部具有橘紅色斑紋;雌蜥縱帶不明顯,腹部呈淡黃或白色。

  13. 黃口攀蜥. 英文名:Yellow-mouthed Japalura 學名: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黃口攀蜥. 黃口攀蜥. ~~ 簡介 ~~. * 黃口攀蜥生態照片. * 智財權:黃文山. 晝 行性,喜於森林邊緣活動,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日間常會於較空曠的樹幹或地面曬太陽,但其所棲息環境 ...

  14. 黃口攀蜥 英文名: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描述黃口攀蜥為體長約7公分最大全長不到23公分的蜥蜴,也是臺灣產攀木蜥蜴中體型最小的種類。尾部不會自割的黃口攀蜥,下頜有白斑且喉部有橘紅的斑塊,也由於口腔內部及舌頭為黃色因而得名。

  15. 地址:台北市 112 北投區關渡路55號 (No. 55, Guandu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R. O. C.)) 聯絡我們 電話:+ 886 2 2858 7417 傳真:+ 886 2 2858 7416 Email:service@gd-park.org.tw 本網站由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16. 【動物/黃口攀蜥 】 ‧物種類別: ‧英文名稱: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Ota, 1991 ‧物種學名: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Ota, 1991 ‧原民稱呼: ‧出沒步道: 熊空山步道 ...

  17. 黃口攀蜥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屬於飛蜥科Agamidae的樹棲性蜥蜴俗稱竹虎山狗大,閩南語俗稱肚定,英名Yellow-mouthed Japalura。 其口腔內部呈黃色,因以得名。 全長不超過23公分,尾長約佔全長三分之二,體長由吻端至肛門約6至7公分,全身粗糙,頭大,由頸經背部至尾的上方有一條特別隆起的鱗脊,因此形狀有點像超小型的恐龍。 嘴部有一道黃白色條紋,雄性的個體在體側上有一條菱形斑連貫成的黃綠色縱帶,體色會隨所處環境不同而有極大的變異,背部底色以黃褐色為主,有時則偏綠,具有良好的保護色,雄性喉部有紅色的斑塊,下頷底色為灰色且常帶有白斑,但雌性較不明顯,體色也比較均一。

  18. 黃口攀蜥是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昆蟲和小型的無脊椎生物為食物來源。 型態特徵以背部為黃褐色,有時候偏綠,在口內側和舌頭為黃色,故因此而命名。

  19. 2016年8月2日 · 攀蜥是野外常見的生物之一。 台灣低海拔地區比較常見的是斯文豪氏攀蜥與黃口攀蜥。比較好分辨的方式是看牠背後的兩條黃縱斑,再來就是看牠的口腔外緣的顏色是否為灰白色及下顎是否有白斑。

  20. 斯文豪氏攀蜥(學名: Diploderma swinhonis ),又名台灣龍蜥、台灣攀蜥、箕作氏攀蜥,俗稱竹虎、山狗大,為飛蜥科 龍蜥屬下的物種。 僅分布於 台灣 (包含本島、 蘭嶼 、 綠島 及 琉球嶼 ),也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公尺以下 ...

  21. 2011年10月18日 · 黃口攀蜥屬於台灣的特有亞種攀蜥,還有三個不同的亞種分布在日本的琉球群島。 由於黃口攀蜥喜愛較隱蔽的棲息環境,因此在一些較為開闊的公園和人工的綠地上無法和大型的斯文豪氏攀蜥競爭而被取代。

  22. 【動物/黃口攀蜥 】 ‧物種類別: ‧英文名稱: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物種學名: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原民稱呼: ‧出沒步道: 劍潭山, 內湖, 赤上天山 ...

  23. 黃口攀蜥 Diploderma polygonatum 圖資版本 1 圖資版本更新日期 建立方法 Hybrid (MaxEnt + Expert opinion 建議引用方式 An-Yu Chang, Wan-Jyun Chen, Rui-Yang He, Da-Li Lin, Yong-Lun Lin, Te-En Lin, Shih-Ping Chou, Chun-Fu Lin, Ruey-Shing Lin, Lin-Wen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