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卵囊黃體囊腫 (Theca-lutein cyst)來自於妊娠荷爾蒙hCG對卵巢的過度刺激,常見於使用排卵藥,以及葡萄胎、絨毛膜癌的時候,超音波檢查可以協助判斷,不過囊腫本身還是良性的。 妊娠黃體瘤 (pregnancy luteoma)常常是在剖腹產時被意外發現的,有實心部分,亦即不是只含液體的「水瘤」,不過這仍屬功能性囊腫,產後會自動消失。 多囊性卵巢 ( PCO)其實不是個腫瘤,只是卵巢比一般大,且內含許多小於1公分的小囊泡,它合併的問題是肥胖、不孕、稀發性月經等,如果不加以理會,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 功能性的囊腫,除非發生扭轉或破裂,否則大都沒有症狀,或者只有一點下腹不適、腹脹等。

  2. www.womenclinic.com.tw › news › news-115婦科腫瘤癌症新知

    【鄭丞傑(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台灣婦科腫瘤醫學會理事)】 經過十多年的防癌抹片宣導,台灣地區的子宮頸侵襲性癌(第一期以後)已逐漸減少,然而每年仍有近四千位原位癌(零期癌)和數萬例的輕度到重度的細胞病變,隨著社會的性開放,勢必逐年增加並且年輕化,因此如何早期偵測,避免日後演變成侵襲性癌,一直是婦女健康的一大課題。 傳統的子宮頸抹片大約有10-40%,平均至少有15-20%的偽陰性率,也就是說明明有問題,但抹片卻說是正常,這是抹片檢查的最大弱點。 過去醫學界認為只要每年做抹片,不大可能年年都碰上偽陰性,而子宮頸癌化的過程又相當緩慢,因此偽陰性不是大問題。

  3. 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瘤變成卵巢癌. 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卵巢上面相當常見,起初只是點狀,逐漸「聚沙成塔」,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瘤,由於會隨著月經而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出血,瘤會越來越大,裡面充滿了巧克力色黏稠狀的月經血,因此另一名稱為「巧克力囊腫」,也有人乾脆稱之為「月經瘤」。 由於晚婚遲育的趨勢,加上有些人合併有子宮頸口狹窄、子宮後屈、經血不易排出,便逆流向輸卵管,而進入腹腔內,附著在最低的位置,亦即子宮和直腸之間的子宮直腸凹陷,有些則附在卵巢上,這是最常見的內膜異位處。 其他也有在子宮和膀胱之間的腹膜上,或其他的腹壁上,甚至也有異位到子宮頸、陰道,乃至遠處的肺部、鼻腔,不過極為少見,但是這些地方的異位,就無法以經血逆流解釋其成因了。

  4. 所謂「子宮附件」,指的是連接在子宮兩側的卵巢和輸卵管,以及上面的一些韌帶。 也有人稱之為「子宮附屬器」。 不論是卵巢、輸卵管,或是整側的子宮附件的扭轉,都會造成劇烈的下腹痛,是婦科急症之一。 扭轉的常常是一個卵巢瘤、卵巢旁瘤、輸卵管積水、輸卵管旁水瘤。 但也有些時候,完全沒有長瘤,它還是扭轉了,例如極罕見的單純輸卵管扭轉,就有些只是過去曾結紮過,便發生扭轉。 另外,也有子宮肌瘤發生扭轉的。 造成子宮附件扭轉的原因很多,通常是先已存在一個不大不小,約五至十公分的瘤,加上一個身體的突然移動或受撞而造成。 懷孕時子宮變大,也較易引起附件的扭轉。 有段時間大家很流行呼拉圈這種運動,由於不停地扭轉身體,往往造成子宮附件的扭轉。 其他的運動,也同樣有機會造成扭轉,因此已知體內有水瘤的婦女,要特別小心。

  5. www.womenclinic.com.tw › paper › 03/11/06婦科腫瘤癌症新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多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半睡半醒之間」,卵巢腫瘤則有一種介於「半良半惡之間」,就是「低惡性度卵巢癌」(Borderline malignant potential ovarian cancer)。 它在組織學上有一些惡性腫瘤的特徵,在臨床表現上卻又比較像良性的卵巢瘤,因此還真是一個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的卵巢腫瘤,也有人稱之為「增生性囊狀腺瘤」(Proliferative cystadenoma)或非典型增生性囊狀腺瘤(Atypical proliferative cystadenoma),這個名詞聽起來似乎就容易被想成良性的了,但不管如何稱呼,它比良性值得我們小心,比惡性不值得我們擔心。

  6. www.womenclinic.com.tw › paper › 03/12/04婦科腫瘤癌症新知

    結論. 總之,停經婦女如果發現卵巢有腫瘤,務必比生殖年齡層的婦女更加小心謹慎,事實上卵巢癌本來就多見於停經婦女,想提早發現卵巢癌,以便有較佳的預後,則唯有提高警覺才是良方。

  7. 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癌一樣,是個可以在開刀之前即獲得病理確定診斷的癌症,因為可以經由陰道、子宮頸進入子宮腔,採取內膜組織,送去做病理檢驗,這個方法就是「子宮內膜搔刮術」,和人工流產手術很像,不過所花的時間比較短一些。 子宮內膜搔刮術通常需要麻醉,因為擴張子宮口,才能置入刮匙到子宮內,而擴張子宮頸口會痛,刮子宮內膜也會,通常使用靜脈注射或吸麻醉藥即可,因為手術時間只需1 至5分鐘而已。 手術時是用刮匙將子宮內膜刮下來,通常把子宮腔全部刮一遍,以減少失誤率,這樣的診斷率約有95-99%,這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可靠的方法。 如果懷疑癌症已侵犯到子宮頸,或者不大確知癌症來自子宮內膜或子宮頸,則可以採用「分段式搔刮術」,先刮子宮頸內管,再刮子宮腔,分別送去化驗,即可分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