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1日 · 以巴衝突中,駭客利用 DDoS 攻擊癱瘓網站並竄改內容,更深入攻擊預警系統發送假飛彈警報,製造民眾恐慌。 資安意識成為戰場上的重要護盾,防止誤導與混亂。

  2. 2017年5月11日 · 齊柏林導演於花蓮山區墜機失事逝世,當時他正進行《看見台灣》續集的拍攝工作。. 衷心感謝齊柏林導演對這塊土地的貢獻,並為事故中罹難者的家人與至親致上慰問。. 而在導演的眼中,除了台灣的美,他更看見了台灣這塊土地被開發得支離破碎 ...

    • 以巴衝突 懶人包1
    • 以巴衝突 懶人包2
    • 以巴衝突 懶人包3
    • 以巴衝突 懶人包4
    • 俄國幹嘛打烏克蘭?
    • 台灣人幹嘛要關心這場東歐戰爭?
    • 為什麼世界那麼關注這場東歐戰爭?
    • 美國跟歐盟為什麼不幫烏克蘭打俄羅斯?
    • 推薦閱讀

    俄羅斯選擇侵略烏克蘭的理由和時間點,可以分成三條原因:遠因、近因、官方說詞。 遠因:莫斯科在東歐大平原上,完全沒有自然屏障,數次滅國。後來養成用擴張邊境來保護自己的壞習慣。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剛好有俄羅斯缺的兩種東西:黑海出海口、溫暖的氣候跟農產量。烏克蘭跟俄羅斯算是同文同種,雖然烏克蘭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歷史,但中國也不會因為香港講廣東話和英語就把它當外國。 近因:從 2014 出兵奪取克里米亞半島後,俄國一直在烏克蘭東部零星作戰。烏克蘭知道俄國想打它很久了,整個國家也都親歐排俄,正申請加入歐盟跟北約。北約會員國受攻擊,就視同本國受攻擊,有義務出兵作戰。俄國討厭北約擴張到自己國界線上,趁還能跟烏克蘭單打獨鬥之前先打下去。另外,俄羅斯經濟下垂,統治者需要搏一點成績。俄國最有把握的比賽項目,是軍事。...

    台灣的軍事威脅從來都來自中國,而且中國在台灣上空軍演日趨頻繁。 習近平的處境和普亭非常接近:已經修憲延長法定元首任期,但國內經濟近年疲軟,需要有感經濟成長以外的政績來證明:親手打造的超長任期值得人民託付。畢竟之所以能順利修憲延長任期來做個半皇帝,靠的是前一個十年,身為開發中國家,經濟高成長的漂亮成績單。但沒人能當一輩子的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轉型又極難,得找張新成績單。 很難比較普亭比較需要打下烏克蘭還是習近平比較需要打下台灣,但歷史已經有了答案:普亭先耐不住性子。習近平在遠方觀察這個「打破西方秩序」的梟雄做了什麼、得到什麼下場,以便擘劃自己取得千古一帝歷史定位的台海戰爭。歷史會重演,而且很可能近在眼前。積極一點:如果我們改變了現在,就有機會創造不同的歷史。俄國侵略烏克蘭如果失敗,而且成本很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在這一代人的記憶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對德國侵略中歐、德俄瓜分東歐採取姑息主義,我們都記憶猶新,而且歷史課本一定要教。人類還是能從歷史裡學到一點東西,只要歷史夠近的話。 而且世界上有了核武。原子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點,但氫彈不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終點,會是地球的終點。喜歡戰爭的人都是預設自己會贏的人,但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不會有任何贏家。不然冷戰這麼久是想幹嘛?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場顯然破壞世界秩序的入侵戰爭。 世界秩序是什麼? 就普亭和習近平而言,是美國主導的國際關係。這裡頭包括了 UN、WTO,以及各種中俄明明是二戰戰勝陣營,但沒什麼規則制定話語權的全球秩序。 對西方而言,世界秩序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難能可貴的長期和平。你可能會想: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擺...

    先講答案:他們一直在幫忙,只是沒有法源依據可以出兵去別的國家參與別國的戰爭。 倒不是因為俄羅斯藉口護僑,這個噁心死人的謊言被接受了。而是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不能被成員國視為「締約國受攻擊,視全體締約國遭受攻擊,應採取必要行動恢復被攻擊國家安全。」人家沒打你你就去打人家,這樣跟普亭有什麼分別?西方國家的初衷是維護世界秩序啊! 以及核武。任何有核武的國家,都不敢先正式出兵,因為俄羅斯有核武,而且足以炸掉地球。戰爭升級對任何人都沒有任何好處。 為了不讓戰爭升級,所謂的西方國家其實做了非常多事情,而其中有一半得用上「世界秩序」。 先講另一半。美國和英國的情報系統,在開戰前就已經警告過烏克蘭和北約了,而且是連開打日期都講出來那種。但居安思危實在太難了,以至於多數人還是驚訝得要命。當然,開打後西方的情...

    【戰場不只是俄烏】俄羅斯帶來反向能源衝擊,收到電費單的美國人,請對普丁發脾氣! 台灣警惕之處!俄國用簡單的否決權就足夠壓制聯合國,中國若發動戰爭也可依樣畫葫蘆 俄國最後的盟友也可能離它而去––《BBC》點出中俄經貿的 3 大困境 (本文經原作者 麟左馬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翻攝自 Мин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и)

  3. 2014年7月17日 · 關心台灣 * 論文假審案,牽連的掛名作者已逾 30 位;產、官、學如何做到讓人敬重? 良心而已 論文風暴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包括衛福部長邱文達、疾管署研檢中心主任吳和生,都被踢爆浮濫掛名。 科技部表示,考慮引進論文互相掛名與引用的查核系統,並奉勸所有大學教授,要當論文共同作者 ...

  4. 2018年12月20日 · 方法是點擊谷歌的「圖片」搜尋,再點擊「圖搜尋」,把你電腦裡的圖片上傳後進行搜尋。 最後介紹駭客本人必用的工具 雖然我不是律師,但在你自己的網路或裝置上用這些工具應該不會觸法。

  5. 2019年8月13日 · 決策樹樹狀結構建構分類或迴歸模型。 它透過將數據集不斷分拆成更小的子集,來使決策樹不斷生長,最終長成具有決策節點(包括根節點和內部節點)和葉節點的樹。

  6. 2019年11月13日 ·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面對衝突的五個方法」,讓自己不用討好所有人,卻也不與任何人為敵;不因與別人起衝突而吃虧,也不會為了維持好關係而備感壓力。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 / 暢銷書作家 有川真由美. 究竟什麼是「不與別人衝突的人際關係」? 重申一次,就是不會因衝突而讓自己吃虧。 這裡必須思考的是,你最後究竟想怎麼解決? 即使不發生衝突之下卻仍感受到壓力,或是使得彼此之間的鴻溝加深的話,都是得不償失。 目標先設定在不傷害彼此的情形下,讓人際關係變得輕鬆,並達成自己的目的。 就結果而言,人際關係順遂的人都是這麼做。 面對衝突的五個方法. 愉快走在人生路上的小秘訣. 只不過,與別人相處融洽或是勝過對方,都不是最終目的。 真正的目的應該是「讓人生路走得更愉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