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3日 · 從松山機場和基隆詭異的啟用年談起 【台灣的地圖會說話】從消失四十年的國家公園開始說起 推薦閱讀: 揭開賽夏族矮靈傳說真相——黑矮人迷走賽夏族女人,讓魯蛇憤怒回擊卻反被詛咒的故事 台南文化局長看過來!

  2. 2017年9月22日 · 文/Lumay Sapayan 其實這不是個很難推敲的問題。 荷蘭東印度是來東亞做轉口貿易,台灣作為「轉口」,本來就是經濟(貿易)考量。一開始從荷蘭對日本的貿易方式就可以看見這現象。1624年荷蘭甫治安平地區,引進漢人並沒有非常多 多了一堆陌生人,只會更有可能「出亂子」。

    • 真正的數學能力:即使無法解答,也要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向
    • 以數學為邏輯思考,最重要的是「耐心」
    • 擅長數學的人,大多具備「邏輯性的勇氣」
    • 我們需要的不是直覺,而是用「邏輯」解決難題的能力

    雖然聽起來很像在找藉口,不過數學能力其實並不等於計算能力。我知道在極為優秀的數學家或科學家之中,也有不擅長計算的人。甚至在我印象中,這樣的人反而不在少數。當然我並不打算對我低落的計算能力置之不理,畢竟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理當持續鍛鍊計算能力以減少授課時計算錯誤的情形。不過我認為計算能力並不是必備的能力,尤其對大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現在連百元商店都買得到計算機了,而且只要有智慧型手機的語音辨識功能,就算光靠一張嘴也能知道計算的結果。 那麼「快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又如何呢?其實這也不足以構成一個人是否具備數學力的證據。因為只要多接觸各種題型,懂得將問題分門別類,然後套用既定的解法,就能夠快速解答應用題……啊,我這樣說好像有點太武斷了。對不起啊。但數學本來就不是一門講求「速度」的學問。比如說著名的費...

    在現在這個資訊化社會,任何事情都講求速度。人們很容易認為能夠立刻解答問題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把世界上存在的各種可能性都納入考量的話,應該有些問題是無法立即解答的才對。 實際站上教學第一線以後,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孩子們在答題時向來被要求速度,我發現大家愈來愈不習慣思考了。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我認為比起快速作答,深思熟慮應該值得獲得更多的鼓勵。 我有一位朋友 T 君,當年以「筑駒(筑波大學附屬駒場高等學校)有史以來最頂尖的天才」之稱進入東大。我和他相識於以「東大歌劇團」為名的歌劇社團,一年級的時候共同擔任公關的職務。這位 T 君在我和他共同執行社團業務的過程中,真的非常地「深思熟慮」。比如說,當我們要寄送明信片至各大學,通知演奏會的消息時,我只會直接提議: 「反正只要有...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第三點「能夠快速解答數學謎題的能力」吧。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數學教師之一的安田亨老師,在《東大數學多拿一分的方法:理組篇》一書中提到: 「頭腦能夠放入數學性事實的容量大小,是『數學好不好』的要因之一。優秀的人腦中都有抽屜,可以整齊地排列順序,即使情況稍微複雜也不至於造成混亂。數學性的一步,步伐是很大的。但不擅長數學的人,容量通常很小。因此習慣一味地把眼前的事物化為公式,無視於整體的面貌,只計算眼前的問題。」 這和我在教授數學時實際感受到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舉例來說,擅長數學的人即使在操作一台無法靠直覺理解的機器時,也會靠著說明書徹底瞭解其功能;相對地,不擅長數學的人大多下意識地排斥沒有說明書就無法理解的機器,寧可選擇像是 iPhone 或 iPad 等產品。當然,擁有優秀的...

    能夠以驚人的速度解開智力測驗或數獨的人,不管任誰看了都會覺得「頭腦真好」吧。事實上,那些人應該具備了靈活的想像力和直覺力(我就沒有這種天賦……)。而許多人似即會因此以為: 「擁有直覺的人就是擅長數學的人,沒有直覺的人就是不擅長數學的人。」 但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來自上天啟示般的突發奇想、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的「直覺」,和數學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這種東西就叫做數學力的話,那我只能說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必要學數學了。至少,要在大學的入學考試中合格,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需要靠數學式思考來解決問題時,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直覺」,所以各位可以放心了。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藉由「直覺」比別人早一步找出解答的能力,而是無論碰到多麼困難的問題,都能夠一步一步以邏輯性方式邁向正確解答的能力。 「滴水穿石...

  3. 2020年2月16日 · 這種文字由於大多流行在臺南「新社」, 因此我們稱之為「 新文 」,這種文書就叫「新文書」。 今日我們能親眼看到的新文書,大部分是與漢人買賣土地的契約, 一半寫漢字,一半寫新文,至今留存約一百五十件左右, 是研究平埔族語非常之重要的文獻。

  4. 2020年3月6日 · 每題滿分為 7 分,總分 42 分。 奧數每年都由不同的國家主辦( 台灣曾擔任 1998 年的主辦國 ),題目由主辦國外的其他參賽國提供,主辦國會組織擬題委員會,從題目當中選出候選題目,再由參賽各國一同商議出最終競賽題目與官方解答。 而「傳奇的第 6 題」是 1988 年的題目,是由西德數學家提供的。 西德曾獲 1982 和 1983 年的奧數冠軍,後來被美國、蘇聯、羅馬尼亞等國奪去冠軍頭銜,西德數學家就在 1988 年,精心設計超難的「傳奇的第 6 題」。 當年主辦國是澳洲,結果擬題委員會的 6 個成員都無法解開這道難題,他們向國內最強的 4 位數論專家求助,他們也無法解題。 但是擬題委員會仍然把這道題目列為候選題,結果各國商議過後,竟然真的採用這道題目,成為第 29 屆奧數的第 6 題。

  5. 2020年2月6日 · 數據顯示造成台灣「社會不平等」的 2 關鍵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階級差距可能在學校拉大】階級打得破嗎?. 數據顯示造成台灣「社會不平等」的 2 關鍵.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生活品質不佳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嗎?. 有國外學者 認為 ,真相是 ...

  6. 2016年5月6日 · 報橘 【新營系是你?】連台南人都不知道的新營歷史,別再把新營跟左營柳營搞混了! 文 / ccheihw 我台中人,但搬來新營也有二十多年了。談到新營,就必須從 地理及歷史 談起,大台南地區凡是地名有「營」這個字的(EX: 柳營新營林鳳營中營後營舊營),多半與鄭成功時期的屯營開墾有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