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6日 · 十家國小公立國中有新東及南新辦學都不錯)、私立中學有興國及南光公立高中有新營高中這三家高中部程度都不錯)、公立高職有新營高工及新營高中 (高職部)、私立高職有育德甚至鄰近區域還有鳳和新榮敏惠後壁白商明達 ...

  2. 2017年11月3日 · 為什麼身分證字號這個字母被廢除了?. 原來又是以前老師沒教給我的歷史. 【為什麼我們要挑這本書:《 臺灣沒說你不知道 》】. 身分證字母「Y」當時因為蔣中正官邸位置以及當時陽明山管理局擁有行政權限的關係,被單獨拉出來代表「在陽明山擁有戶籍」的 ...

    • 台灣青少年對「我是台灣人」的認同感上升
    • 影響青少年的4大因素:教育、兩岸交流、新住民與社會運動
    • 推薦閱讀

    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作了一個台灣高中職學生國族認同調查,台灣高中職生如何思考台灣的未來,調查的結果可以看這個網站。製作單位請我寫一小段分析,大致了推論青年世代了國族認同轉變的因素,也給各位參考。理由主要是來自最近幾年我跟高中公民、歷史老師的交流,以及多次到中學演講與學生接觸的經驗,比較是長期的觀察。 不過,這份問卷的調查期間是在2019年6月21日至7月14日,也正是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相信,這場運動的發展也影響了台灣年輕人的國家認同,只是目前沒有進一步的分析。 問卷的結果顯示出高中職學生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及政治參與遠高於以往,雖然從文化的角度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略有增加,前世代也不斷強調,「台灣、中國同文同種、血脈相連」、「關公、媽祖也是來自中國」的情感訴求,即使如此,新世代認為自己是台...

    首先,近年來的中、小學教育有兩個主要的影響,一是,過去台灣基礎教育偏重中國觀點,高比例內容介紹中國的地理、歷史及文化;而現行的教育內容強調本土與世界接軌,認識台灣的文化歷史,逐步擴大到中國、亞洲及全球;其二則是公民教育不像過去偏重個人「道德」與社會「倫理」,而是將個人連結於社會,了解現代社會制度,以及公民應有角色及責任,甚至在公民課程中包含了社會運動、公民不服從等章節。 其次,相較威權時代,兩岸互動更為頻繁,不論出自什麼交流原因?對中國的印象為何?都讓人更了解到兩岸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以及民主、自由及法治的區別。而中國近年來的擴張,嚴重影響多國內政,也讓人與中國保持距離。 再者,台灣本是移民社會,除了原住民、早期渡台的閩南與客家人,以及1949年隨國府來台的「外省」新住民。此外,90年...

    「2014我們挺柯文哲都沒錯,錯的是後來改變的人」一一柯文哲和民進黨分手,到底是誰的錯? 【18 歲的台灣人經歷了什麼】見證學運開花、中共打壓等 78 個政治事件,「天然獨」成青世代的核心價值 當一個人說出「我是台灣人」時,我們如何知道他心中是怎樣的「台灣人」? 「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能夠獨佔」──蔡總統國慶演說跳脫民進黨論述,也解構國民黨意識形態 (本文經原作者 管中祥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台灣青少年國家認同為何轉變?》。首圖來源:擷取自公視青春發言人網站。)

  3. 2014年11月13日 · 新營、柳營、林鳳營:一段無關鮮奶的地名史. 遠足文化 2014-11-13. 三十多年前,一個暑假,筆者和台南同學結伴旅遊,忘了是搭乘台南客運、還是興南客運,一同在台南東面的淺山地帶,漫無目的的遊蕩了數日。. 鄉間純樸、清新的風土民情,不在話下,但令我 ...

  4. 2020年2月6日 · PISA 和 TIMSS 涵蓋數十個國家的中學、小學學生學習評量與調查,這些資料的蒐集是由跨國教育評量組織推動,建立收集資料的標準程序與作法,再由各國的大學研究團隊收集學生資料。 資料定期釋出,提供研究者使用。 過去我是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這項資料收集計畫的協同主持人,主要負責學生學習評量測驗的設計,以測量學生從國一到高三的學習成長。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 是針對 2001 年的國中一年級與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做調查,各約兩萬個樣本,約兩年做一次追蹤調查,直到高三下學期。 問卷內容包含許多面向的問題,有學生、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等不同問卷。 除了調查問卷之外,學生還接受一組約 75 題的學習評量,測驗時間約 90 分鐘。

  5. 2015年3月19日 · 台灣的學生,國中到高中這六年,一切身不由己,並且被嚴格控管。在排課制之下,課程或老師都是學校排定,沒得選擇。無論喜不喜歡這個科目,服不服氣這個老師,都得上這門課,接受老師的評價和指揮。

  6. 2016年12月9日 · 1683年(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鄭克塽降清,鄭成為歷史。 翌年,清廷改承天府為台灣府,轄台灣、鳳山及諸羅三縣。 治台初期,清廷對移民台灣採消極政策,一則海禁,一則山禁,但是人民仍用盡各種方式,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希望能渡海到台灣這片新天地來開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