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0日 · 如今只要出席公共場所、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都需要配戴口罩,大家包包裡攜帶多個口罩替換已經是日常,而基於健康衛生原則,通常口罩戴個一、兩天就會選擇拋棄,但這樣頻繁汰換口罩,也進一步衍伸出口罩回收的問題,且看各國都怎樣處理用 ...

  2. 2021年5月20日 · 文/林立青. 讓我們來談談街友. 這兩天有一個新聞出現,是有人通報疑似街友在宮廟前路倒,謠傳說這名街友染疫後逃離原居住病發而死,造成了當地恐慌,議員和當地里長表示最近街友越來越多要求消毒,恐慌之下要政府控管,街友不要來等言論。 過了幾個小時以後,發現他只是附近的居民,並非街友,是身體不適,採檢後為陰性而非染疫。 趁這個時候,我覺得可以來談談街友,畢竟連議員和里長都無法確定這個人是不是街友了,這些媒體的報導可信嗎? 到底街友有什麼樣子,到底誰的臉上會寫我是街友? 昨天我和一個前街友看了電視媒體的記者攝影,他指給我看,說 3 家媒體記者拍出來的,10 多個人裡面只有 3 個是街友,其他都不是街友為什麼他知道? 因為他認得出來誰是「真街友」誰是「準街友」。

  3. 2020年3月11日 ·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2 月 6 日起實施購買口罩實名制,民眾須持健保卡至藥局購買口罩;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拍板「口罩實名制 2.0」,新增網路預購、線上付款、超商取貨方式,要讓更多沒時間排隊買口罩的上班族或學生,有機會買到口罩,3 月 12 日起 ...

    • 「你沒有主張的內容、我不能承認」
    • 當事人沒主張自己是國家,其他國際成員又從何承認[7]?
    • 你接受我們以選舉作為自決,並且選擇了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嗎?
    • 〈延伸閱讀〉

    要討論什麼是國家,以及為什麼台灣不被承認之前,必須先知道一個關於承認的前提:「一個政府只能在它自己主張的範圍內得到承認」。聽起來有點抝口,簡單講就是「你沒有主張的內容、我不能承認」。 進一步,要知道的是「國家」是一個在國際場域上的主體,一如民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需待法律詳述其意義與權利義務,透過國際法的運作和實踐,在合於一定的要素的情況下,某個政治實體可以被認為取得法律上的國家身份,並非是「我覺得我們是,則我們就是一個國家」。 至於這些要素又是什麼呢? 不少人都能朗朗上口說出「國家四要素」,確實這四個要素也就是人民、領土、政府和對外交往能力,是一般在政治學和國際法上討論到國家定義時會深究的條件,但同樣的,在討論這四個要素之前,還有幾個基本觀念必須理解。 其一,並非具備常見的國家要素即成國家,而...

    正是因為未曾透過一個正式的法律程序去向世界提出作為主權國家的主張,各國與法學者只能從今天台灣當局的體制去觀察。而Crawford教授從1949年一直到1996年總統直選,乃至憲法的多次增修、兩岸條例的規定、對外政策的聲明以及幾位總統的談話,發現台灣即便是民主化後,體制上也沒有切斷與中國在法統上的延續性、未曾明示與中國的區隔,更沒有主張成為一個有別於中國的國家 ,這套憲法一再否定台灣想成為國家的意願。 也就是說,除了「根本未曾提出主張、因而得不到承認」之外,更甚者,台灣人透過支持這個體制的運作,反而讓各國看見了我們最不想說出的主張:「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灣是中國的自由地區」以及「中華民國主張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於是乎,既然任一個國家只能從我們提出所主張的範圍,去決定要給予台灣什麼樣的承認...

    在扁政府執政的期間,「台灣是主權國家、國名叫中華民國」的政治主張被廣為接受,然而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知道,不論是中華民國這個政權或者台灣這塊領土,都難以被觀察到一個新的國家法人被建立的過程,他們都仍不是國家。 更危險的情況,在支持接受中國併吞比例低於一成,而超過六成五認為台灣是國家的今天,多數的我們都不清楚中華民國在法律上的意義是代表中國(這個國家),甚至是向全世界主張「台灣是中國的自由地區」,更不要談作為政府實踐,我們以地區對地區的架構和北京簽了幾十個兩岸協議。如果心中要的是「台灣這個國家」,卻接受中華民國的運作,那我們真的認錯祖國了。 這個近來常被稱為「華獨」的主張,是由陳隆志教授所建構的「有效自決說」,認為台灣地位過去雖未定,但最終透過民主化「完成自決」而確定了。然而,聯合國大會關於自決的...

    《為什麼是住民自決?──讓台灣成為主權國家無庸質疑,或許你需要更多細節》(上) 《丹麥只比台灣稍大,為什麼擁有世界最大島格陵蘭?──總統對外講了什麼,你最好放在心上》 《聽過「加拿大模式」嗎?──世界上多數國家並不承認中國的台灣屬中論,爭取國家地位的建立,台灣應該要更有信心》 《超乎國際現實的國家鍊成術──國家成立理論上極端少數說的集合,在台灣》 (本文經原作者獨立這邊請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為什麼得不到承認?──關於「國家」,你應該知道這些事〉。首圖來源:Mike Wang, CC Licensed)

  4. 2021年3月8日 · 台灣也加入此行列,在 2019 年 7 月 禁止 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 4 類對象,內食餐飲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 從海龜拉出的吸管,是星巴克的,而星巴克也在 2020 年起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全世界 1 年將減少 10 億支吸管! 但你知道嗎? 星巴克當時找到取代的生物可分解吸管,是台灣製造的! (責任編輯:連柏翰) 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說,以生物可分解材料製造技術,透過製程,添加可分解材料、提高結晶度,製作出各式產品;「用我們的杯子、用我們的吸管,海龜也能喝珍珠奶茶! 」圖片來源: 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海洋生物學家從海龜鼻子緩慢夾出一根長達 15 公分的吸管,海龜顫顫巍巍、張嘴哀號模樣,讓人怵目驚心。

    • 土地公口罩1
    • 土地公口罩2
    • 土地公口罩3
    • 土地公口罩4
    • 土地公口罩5
  5. 2020年3月16日 · 這個防疫措施建立於幾個前提,第一,邊境好守,能守住大部份的入侵;第二,民眾願意配合,普通醫療普及;第三,假設疫苗能做出來,不必永久防守,希望一年能有疫苗。 再來提英國,英國是海島國家,照理也有本錢跟台灣一樣,打邊境防守戰。 英國公衛體系也發達,像是 BBC 做的 BBC 大流行手機 APP 模擬新型流感病毒傳播,找出節點加以防禦的社會實驗,可以大幅減少防疫成本。 我覺得台灣可以學來做一次。 英國跟台灣有許多相似,不過他們選擇不切斷隧道、照常生活,這會是跟台灣最好的對比。 歐陸會選城市戰,是因為他們沒得選,因為歐陸邊境相連,完全沒有邊境防守的可能性,所以被迫選擇城市戰,以減災為主。 英國選擇了經濟,而非邊境防疫,這很明顯就是賽局下的考量,他們不是做不到台灣的全面防堵,只是不願意做。

  6. 2017年8月8日 · 從這點來說,農會,一個由威權部門輔導改組,由上而下發起,功能覆蓋地方政治經濟,在保守政治體制下受到特權呵護的「合作社」,帶著重重缺陷,進入自由市場經濟的當下,它,及圍繞它產生的混亂與爭論,也許正是當下台灣政治的縮影。

  1. 相關搜尋

    福德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