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3月1日 · 曾文水庫山豬島套裝行程. 第一個點就是來山豬島餵山豬,曾文水庫山豬島所野生放牧的山豬,是全台灣最有氣質而且會聽歌劇的山豬,遊艇抵達山豬島碼頭,船長就會播放音樂,然後在山豬就會有如部隊集合般前往岸邊,大小山豬圍繞在碼頭,這時候就把飼料灑到岸上餵食山豬,而山豬們有黑有白有花色,不論大小花色通通都沒在客氣開始大快朵頤. 一般想要看到山豬可不簡單,來到山豬島則是過足當野豬騎士的癮,輕鬆招喚野豬然後看要怎麼拍照請自便,餵食過程中還有山豬搶著吃,我們還擔心小山豬吃不到,就來個調豬離山之計,成功讓小山豬吃到非常有趣. 曾文水庫飛鷹峽谷. 餵完山豬再來前往的飛鷹峽谷,沿途經過不少風景導覽員會都會介紹,像是馬頭山還要有點慧根才能認出來.

    • 嘉義住宿

      承億文旅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旅店,從淡水吹風、台中鳥日子到 ...

    • 嘉義東區

      123到台灣嘉義有個阿里山~這次來到嘉義趴趴造沒想到嘉義不 ...

    • 嘉義西區

      嘉義西區 - 嘉義|曾文水庫山豬島老鷹谷一日遊行程/曾文水庫 ...

  3. 行程方案 1 ( 假日固定航班 ) : 曾文水庫乘船處. 觀景樓登船碼頭 → 山豬島 → 飛鷹峽谷 ( 視水位狀況 ) → 觀景樓登船碼頭 ( 航程約 1 小時 ) 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早上 10:00、下午 15:00 準時開航 ( 其該航班額滿,會加開其他時段航班,請留意 ) 船票價 : 300 元 ( 平日 ) / 350 元 ( 假日 ) 行程方案 2 ( 只開放團體預訂,20 位成人以上即可預訂 ) 嘉義大埔乘船處. 湖濱公園碼頭 → 山豬島 → 飛鷹峽谷 ( 視水位狀況 ) → 湖濱公園碼頭 ( 航程約 1 小時 ) 船票價 : 300 元 ( 平日 ) / 350 元 ( 假日 ) 行程方案 3 ( 每日固定半日遊航班 ) 曾文水庫乘船處.

  4. 2021年12月21日 · 果真,快到山豬島,只要播放起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的經典歌劇,大批山豬們馬上奔到岸邊迎接大家, 山豬島的小豬豬真是超可愛,這一群喜愛聽歌劇的野豬好有品味,萌翻啦!

    • 山豬島行程1
    • 山豬島行程2
    • 山豬島行程3
    • 山豬島行程4
    • 山豬島行程5
  5. 2022年9月23日 · 行程內容: 觀景樓登船碼頭 -> 山豬島->秘境峽谷視水位狀況)->釣魚平台 1 小時)->觀景樓登船碼頭. 曾文水庫觀光遊艇的半日遊行程大約是2小時. 當天抵達先至曾文水庫遊艇報到處(曾文水庫景觀餐廳),天氣好的話,可以走樓梯上去,這裡是網美們喜歡拍照取景的地方, 或是搭乘透明電梯,從電梯出來,就能俯瞰公路及曾文水庫美景. 過橋之後就是曾文水庫的景觀餐廳, 有販售山豬島跟釣魚平台的馬克杯,還有周邊伴手禮,像是果乾, 如果提早來的話,可以在這邊用餐等開船,欣賞曾文水庫美景, 從這個角度欣賞吊橋也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有山豬島飼料,但其實停留時間很短,而且通常都會有人買,建議只要在一旁拍照就好。

    • 山豬島行程1
    • 山豬島行程2
    • 山豬島行程3
    • 山豬島行程4
    • 山豬島行程5
  6. 來到曾文水庫,很推薦一定要來一場遊湖體驗,飽覽峽谷岩壁風光,細數曾文水庫的經典故事,遊訪聽古典樂的山豬的豬島,以及黑鳶盤旋的飛鷹峽谷,在全台唯一合法的水庫釣魚體驗姜太公式釣魚相當有趣,是曾文水庫相當豐富的環湖旅程。

  7. 行程方案 1 ( 假日固定航班 ) 曾文水庫乘船處. 觀景樓登船碼頭 → 山豬島 → 飛鷹峽谷 ( 視水位狀況 ) → 觀景樓登船碼頭 ( 航程約 1小時 ) 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早上10:00、下午 15:00 準時開航 ( 其該航班額滿,會加開其他時段航班,請留意 ) 船票價 : 300 元 ( 平日 ) / 350 元 ( 假日 ) 行程方案 2 ( 只開放團體預訂,20 位成人以上即可預訂 ) 嘉義大埔乘船處. 湖濱公園碼頭 → 山豬島 → 飛鷹峽谷 ( 視水位狀況 ) → 湖濱公園碼頭 ( 航程約 1 小時 ) 船票價 : 300 元 ( 平日 ) / 350 元 ( 假日 ) 行程方案 3 ( 每日固定半日遊航班 ) 曾文水庫乘船處.

  8. 2021年1月30日 · 整個行程從乘風破浪前往山豬島到釣魚、賞鷹獵食、欣賞水庫美景,可以說是最佳戶外教學,也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愛。 最後抵達乘船處的上方有座觀景樓,站在觀景樓可以360度俯瞰曾文水庫的風光美景,裡頭還有提供一些輕食餐點咖啡供民眾休憩。 結束後回程沿途導覽員都會講解水庫相關作業,就以台灣水庫來說,泥沙淤積相當嚴重,像眼前這一台就是水庫抽沙船正在努力的抽取淤泥沙。 (記者李惠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