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曉風創作過 散文 、 新詩 、 小說 、 戲劇 、 雜文 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 她的成名作《 地毯的那一端 》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但她的成就並不止於此。 她其後的作品在內容和技巧上都不斷發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漸漸轉變為抒寫家國情懷及社會世態,融入 哲理 ,不斷開拓。 主要作品有《白手帕》、《 紅手帕 》、《 春之懷古 》、《 地毯的那一端 》、《 愁鄉石 》和《 我喜歡 》。 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得主,曾經榮獲十大傑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台灣中學的教科書。 張曉風篤信宗教,喜愛創作。 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

  2. 立法委員. 爭議.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張曉風. 3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張曉風 (1941年3月29日 —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經歷 [ 編輯] 張曉風呼籲政府不要毀壞202兵工廠綠地. 出生於 浙江 金華 ,八歲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任教 東吳大學 、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3. 2017年2月20日 · 張曉風將在下個月來新主講文學講座接受記者電訪時她談古典文學營養如何造就自己的寫作風格筆名可叵桑科的由來以及目前想做的事台灣作家張曉風出名很早20餘歲即以散文嶄露頭角早在1970年代其作品已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此後數十年張曉風作為散文家的地位在華文文壇上始終如一無可動搖。 語文的資源須累積. 張曉風散文風格獨樹一幟,余光中曾經評她的散文,說她「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一點剛勁。 」詩人管管稱張曉風的作品「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她又是極人道的。 要達到余光中所說的亦剛亦柔,豪氣與秀氣兼具並非容易的事,在張曉風自己看來,其散文風格又是怎樣形成的?

  4.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東吳大學助理教授、《論壇報》副刊主編、陽明醫學院教授、香港浸會學院客座教授。. 現已退休任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文學風格.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劇本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 余光中曾評 ...

  5. 1987年6月1日 · 寫了二十多年出了三十多本書張曉風仍覺得寫得不夠好」。她形容自己眼高手低」,但常安慰自己總比眼低手低至少還有個目標可以追尋在生活上張曉風被朋友封為效率專家」,把時間做最有效的運用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3月11日 · 她透露平常人家問她高壽多少總是故意回答八二年華」,「『二八指16歲但八二也是十六」。對張曉風而言八二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書中收錄近年張曉風創作的40篇散文除了懷人記事更有各種巧妙的幽默與反轉

  8. www.openclass.chc.edu.tw › years › 109張曉風簡介

    文學風格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劇本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余光中曾評其散文特色散文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偉之氣知性兼感性在視野上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