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6日 · 郭家宏. 2020-03-06. 分享本文. 「傳奇第 6 題」的題目內容, 截圖自 MATHEMATICS. 在數學界中,有一道很經典的難題叫「傳奇的第 6 題」(The Legend of Question Six)。 它是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當中,公認史上最困難的題目。 這道題目是這樣的: 假設正整數 a、b,滿足 ab + 1 可以整除 a^2 + b^2,證明 (a^2 + b^2) / (ab + 1) 是某個整數的平方。 Let a and b be positive integers such that ab + 1 divides a^2 + b^2. Show that (a^2 + b^2) / (ab + 1) is the square of an integer.

    • 真正的數學能力:即使無法解答,也要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向
    • 以數學為邏輯思考,最重要的是「耐心」
    • 擅長數學的人,大多具備「邏輯性的勇氣」
    • 我們需要的不是直覺,而是用「邏輯」解決難題的能力

    雖然聽起來很像在找藉口,不過數學能力其實並不等於計算能力。我知道在極為優秀的數學家或科學家之中,也有不擅長計算的人。甚至在我印象中,這樣的人反而不在少數。當然我並不打算對我低落的計算能力置之不理,畢竟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理當持續鍛鍊計算能力以減少授課時計算錯誤的情形。不過我認為計算能力並不是必備的能力,尤其對大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現在連百元商店都買得到計算機了,而且只要有智慧型手機的語音辨識功能,就算光靠一張嘴也能知道計算的結果。 那麼「快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又如何呢?其實這也不足以構成一個人是否具備數學力的證據。因為只要多接觸各種題型,懂得將問題分門別類,然後套用既定的解法,就能夠快速解答應用題……啊,我這樣說好像有點太武斷了。對不起啊。但數學本來就不是一門講求「速度」的學問。比如說著名的費...

    在現在這個資訊化社會,任何事情都講求速度。人們很容易認為能夠立刻解答問題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把世界上存在的各種可能性都納入考量的話,應該有些問題是無法立即解答的才對。 實際站上教學第一線以後,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孩子們在答題時向來被要求速度,我發現大家愈來愈不習慣思考了。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我認為比起快速作答,深思熟慮應該值得獲得更多的鼓勵。 我有一位朋友 T 君,當年以「筑駒(筑波大學附屬駒場高等學校)有史以來最頂尖的天才」之稱進入東大。我和他相識於以「東大歌劇團」為名的歌劇社團,一年級的時候共同擔任公關的職務。這位 T 君在我和他共同執行社團業務的過程中,真的非常地「深思熟慮」。比如說,當我們要寄送明信片至各大學,通知演奏會的消息時,我只會直接提議: 「反正只要有...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第三點「能夠快速解答數學謎題的能力」吧。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數學教師之一的安田亨老師,在《東大數學多拿一分的方法:理組篇》一書中提到: 「頭腦能夠放入數學性事實的容量大小,是『數學好不好』的要因之一。優秀的人腦中都有抽屜,可以整齊地排列順序,即使情況稍微複雜也不至於造成混亂。數學性的一步,步伐是很大的。但不擅長數學的人,容量通常很小。因此習慣一味地把眼前的事物化為公式,無視於整體的面貌,只計算眼前的問題。」 這和我在教授數學時實際感受到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舉例來說,擅長數學的人即使在操作一台無法靠直覺理解的機器時,也會靠著說明書徹底瞭解其功能;相對地,不擅長數學的人大多下意識地排斥沒有說明書就無法理解的機器,寧可選擇像是 iPhone 或 iPad 等產品。當然,擁有優秀的...

    能夠以驚人的速度解開智力測驗或數獨的人,不管任誰看了都會覺得「頭腦真好」吧。事實上,那些人應該具備了靈活的想像力和直覺力(我就沒有這種天賦……)。而許多人似即會因此以為: 「擁有直覺的人就是擅長數學的人,沒有直覺的人就是不擅長數學的人。」 但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來自上天啟示般的突發奇想、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的「直覺」,和數學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這種東西就叫做數學力的話,那我只能說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必要學數學了。至少,要在大學的入學考試中合格,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需要靠數學式思考來解決問題時,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直覺」,所以各位可以放心了。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藉由「直覺」比別人早一步找出解答的能力,而是無論碰到多麼困難的問題,都能夠一步一步以邏輯性方式邁向正確解答的能力。 「滴水穿石...

  2. 2021年3月16日 · 最近,這組解終於被找到了。 警告一下,千萬別嘗試用窮舉法編程! 因為這 3 個數遠遠超出了長整型的範圍,但數學家還是動用了 40 萬台電腦把答案找出來了。 另外,這兩位數學家還把程式碼開源了。 開源碼 GitHub 傳送門. 當然他們並非暴力搜索這時候數學的作用就來了它能為你提供算法告訴你搜索範圍大大縮小搜索空間。 一個關於正整數表示成三整數立方和的假設. 一個正整數能否表示成三個整數的立方之和(x³+y³+z³=k),關於它的每次發現都能引起不小的轟動。 這個看似沒技術含量的問題,其實困擾了數學界很久。

  3. 2019年5月27日 · 2019-05-27.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AI 應用越發奇葩過去寫數學一支筆一顆腦現在連腦都不用帶個 AI 就行。 中國 GitHub 大神研發數學 AI,透過深度學習與影像識別打造最強解題神器每個學生都夢寐以求的數學 AI 究竟怎麼下載? 怎麼用? 接著看下去。 (責任編輯:陳伯安)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曉查 銅靈. 一位叫 Roger 的中國學霸小哥的拍照做題程式 mathAI 一下子火了,這個 AI ,堪稱數學解題神器。 輸入一張包含手寫數學題的圖片, AI 就能辨識出輸入的數學公式,然後給出計算結果。 不僅加減乘除基本運算,就連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都不在話下。

  4. 2021年3月8日 · 課程名叫 Mathematics for the Liberal Arts,它以「線上書」為主要形式,整合了文字、影音、測驗等多種學習形式。 並且,該課程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計稅、算利息、買彩券等問題結合起來,側重於展現數學的適用性,讓我們更直接地感受和應用數學,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 不一樣的數學課,一起來瞭解一下! 課程 傳送門. 課程、習題、解答通通有. 這個課程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擁有豐富的輔助功能。 透過下面的具體課程來感受一下! 在學習過程中,透過嵌入式影片進行講解: 可以下載練習所需的表格、文件: 並且,提供線上計算機、相關數據的查詢連結: 在課程中設置了實踐問題,被問題難住也不用擔心,可以查看答案提示: 還有課後作業(支持線上和下載查看): 最後,還可以查看成績記錄:

  5. 2016年12月23日 · 2016-12-23.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學數學對許多人來說就像外星語言絞盡腦汁就是沒辦法理解這篇文章就介紹了如何用作筆記來練習邏輯藉由圖解方式不但能協助理解內容也能同時增進邏輯思考數學自然也變好! (責任編輯黃筱雯學數學就像一門外語對許多人來說更像是外星球的語言小時候開始學數學老師會用簡單的圖解幫助孩子理解其中的邏輯就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 但是長大後上數學課,學習更難的公式、定義,上課作筆記卻只是一條又一條的抄寫、硬背,感到無趣又無法理解,進而對數學卻步了嗎? 「圖解」是理解數學最好的思考過程。 在 【圖解範例版】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中,有一則七天之內克服不拿手的數學科,學年排名一口氣進步到百名內的例子。

  6. 2020年9月25日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完全數」(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的概念最早由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其定義為所有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因數的和恰好等於它本身好幾世紀以來有關偶數完全數已有公式可推論但對於奇數完全數的假設仍然沒有明確的說明近日一位美國數學家提出了新的推論方向。 (責任編輯:賴佩萱) 尤拉、歐幾里得、笛卡爾、尼科馬修斯都沒能解決的千年數學問題,還有破解的可能嗎? 還真有可能。 最近,一位名為佩斯‧尼爾森 (Pace Nielsen)的數學家開闢了一種新方法,給這個「千年難題」提供了別樣的解決思路。 這個數學問題是奇數完美猜想,事實上,它的定義非常簡單: 是否存在一個奇數,使得它是完美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