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1日 · 2021-12-21. 分享本文. 台灣地形陡峭、坡陡流急,只能利用水庫將水攔截,以便未來使用。 但是台灣這樣的半導體王國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且還要是「超純水」;例如今年夏天台灣面臨缺水問題, 台積電甚至日砸 8500 萬 就為了買水運水! 水資源既然這麼重要台灣有哪些公司在解決這樣缺水的問題這些水資源概念股的技術又有什麼區別? 水資源概念股及其趨勢. 由於現在晶圓的線路越來越精細,半導體產業無論是製程中使用的化學原料或晶圓本身製造加工到封裝測試,其實都需要 使用比自來水還要乾淨 1000 倍的超純水。 大概要使用 5000 至 6000 公升的自來水,才可能轉化為 4000 公升的超純水。 而全球知名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在報告中指出,他們 一年要用掉 340 億公升的自來水!

  2. 2021年9月28日 · water positive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將其譯為水資源正效益」,指的是企業從環境獲取水資源使用之後不但將這些水復原還復育更多的水資源讓它們回到環境中水資源正效益是許多企業的目標FacebookGoogle微軟等科技巨頭都訂下相關的計畫為了維繫數據中心的運作除了要消耗電能也必須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讓機房保持一定的溫度與濕度。 例如在 2018 年,Google 就 消耗 了 158 億公升的水,微軟則 消耗 了 36 億公升。 至於 Facebook,光是一間位於美國 Albuquerque 的數據中心,一年就 消耗 5 億公升的水,對當地的農業與其他企業造成壓力。 近期,科技公司積極制定水資源正效益的目標。

  3. 2021年10月26日 · 中研院環變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認為, 依據氣候變遷推估的情境雖然本次為號稱百年一遇的大旱但未來類似的旱象極可能更加頻繁今年的旱象應該視為水資源管理的重要警訊提醒臺灣全體及早為了氣候變遷做出適當的因應規劃因應對策之前首先當然需要了解在氣候變遷的情境下臺灣的氣候將面臨哪些變異與變遷。 自 2010 年起,以中央研究院環變中心為核心,在科技部的支助與中研院的支援下,聚集臺灣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了「氣候變遷研究聯盟」,以建立臺灣氣候變遷模擬與詮釋所需的關鍵能力。 除了自行研發改進「氣候模式系統」,也利用此模式研判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未來將帶來的衝擊。 科學家如何「算計」氣候系統? 氣候模式是什麼? 又如何估算未來氣候狀況呢?

  4. 2021年3月30日 · SDGs 要求到 2030 年,全球所有人都能有水可用,但目前聯合國數據卻顯示,全球有 40 億人每年至少有 1 個月面臨缺水而且水資源短缺現象正在加劇 2050 將有半數人口面臨缺水。 面對水資源日漸匱乏,目前適合台灣的長期調適對策可能有哪些?

  5. 2020年12月30日 · 2020-12-30.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近期雨連日不下,氣溫越來越高,歐美、台灣都發生缺水問題,甚至更近一步導致缺電。 歐美屢傳因水位過低,造成核能、水力發電失利。 隨著製程精密度愈來愈高,先進製程的耗電及耗水量也不斷提高,以下是英特爾面對自家的「吃水電怪物」,提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洪郁萱) 文/劉煥彥. 台積電(2330)於 5 月宣布,準備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設立 5 奈米製程的晶圓廠,消息一出震撼業界。 有趣的是,外傳台積電最可能落腳的大城鳳凰城,已是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的製造重鎮,在當地有四座晶圓廠,包括耗資 70 億美元(約合 2100 億元台幣)、今年才投產、技術最先進的 Fab 42。

  6. 2022年4月19日 · 吳欣修稱為強化高雄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並穩定產業用水需求中央已補助高雄市政府 505 億元建設汙水下水道系統截至今年 2 月底接管普及率已達 47.98%吳欣修也說為發揮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益未來高雄 4 座再生水廠鳳山臨海橋頭與楠梓),全數擴充完工後每日再生水總供水量估達 20.5 萬噸 ,可穩定提供在地產業用水。 ♦ TO 延伸閱讀: 【工業用水大戶注意! 】「耗水費」最快明年開徵,已經夠缺水的半導體、光電廠怎麼辦? 老水手! 入股市僅一年「本金30萬玩成1100萬」 他曝2心法:海運股其實真的很好賺. 多年前買一張台積電放到忘記! 8萬→120萬、1張變2張 律師:傻乎乎的人在股市會賺錢.

  7. 2021年4月8日 · 台電蘭陽電廠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今天正式啟用台電表示測試平台讓蘭陽電廠在既有發電微水力民生用水之外可再利用1次水等於說 1 滴水能用 4 次,不僅提升發電效率,也促進綠能發展。 編按 :依據世界銀行與聯合國的標準細分,容量在 10,000 瓩至 1,000 瓩間視為小型水力,1,000 瓩至 100 瓩間為迷你型水力,100 瓩以下為微型水力,早期以開發大型水力發電為主,但現在技術已經開始更加重視小水力、微水力發電。 (資料來源:台電月刊) 蘭陽電廠一年發電逾 4000 萬度,發電後的水流入安農溪供下游三星、羅東、冬山、五結等地區民生、農田灌溉用水,如今再增設「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重複使用這些發電後的水來產生電力,等於一滴水可用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