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文為照護一位有妄想、幻聽症狀干擾之精神分裂症患者之護理經驗,護理照護期間為 2009 年1 月14 日至2009 年2 月3 日。 護理人員先以主動、真誠的態度,與個案建立良好的

  2. 本文係作者對一位長期處於幻聽、妄想症狀干擾而有自傷行爲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個案之照護經經驗,於護理過程中以紐曼系統模式做一整體性評估,結果發現個案有高危險性自殺、思想過程改變、知覺感受改變及社交互動障礙等問題,經運用治療性關係,引導緩和精神症狀的自助技巧,有效改善個案 ...

  3. 摘 要 . 本文乃筆者運用行為修正法於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之護理經驗,筆者透過整體性護理評估,發現個案因疾病慢性化後,雖可與殘餘的思考、知覺障礙共存,但因退化而影響自我照顧能力,導致挑食致體重僅25Kg,隨地解尿、吐口水致人際關係不良,護理期間為96 年2 月26 日至96 年11 月15日,其主要的健康問題為:自我照顧能力缺失-進食方面、自我照顧能力缺失-清潔衛生方面。 由於行為修正法的正性增強原則適切運用,及家屬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使個案之不適當行為,以為人所接受的方式表現,亦減少不適當行為出現次數,用其所喜歡的食物為獎勵,進而改善其體重不足之問題。 結果顯示:有效運用行為修正法,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個案之自我照顧能力,提升生活品質。

  4. 摘 要: 本文探討一位精神分裂合併慮病症患者長期因妄想干擾出現焦慮、害怕而到處求醫,拒絕護理人員訪視的居家照護經驗。 照護期間為2008 年7月. 1 日至2009 年1 月9 日。 筆者藉由16次居家訪視及. 3次電訪,經觀察、會談及查閱病歷等方式收集資料,運用五大層面評估,發現個案主要護理問題包括無效性健康維護能力、焦慮及思考過程改變等。 筆者以循序漸進方式建立治療性的人際關係,以被動友善及不批判的態度,專注傾聽個案描述過去的就醫經驗,以持續關懷的態度,固定時間家訪及電訪,讓個案有陪伴的感覺;提供精神分裂症疾病單張,與個案討論及引導發現問題;陪同個案返診與醫師共同訂定治療計劃,使其接受口服藥及長效針劑的使用。

  5. 本文主要以情境家庭護理治療理念與過程探討精神分裂症個案及其家庭,因此文獻查證包含精神分裂症與社區精神衛生護理、情境家庭護理治療。 分述如下。 一、 精神分裂症之特徵與社區精神衛生護理. 台灣流行病學顯示精神分裂症的終身盛行率為千分之三左右,男性的發病年齡約在15-25歲之間,臨床表徵有正性症狀(positive symptoms)及負向症狀(negative symptoms),其中負性症狀乃指一般正常人應有的情感表達、語言、意志力、社交驅力及興趣動機皆有缺損(劉,2011)。 罹患精神分裂症對病患本身是莫大的衝擊,影響的層面涵蓋甚廣,包含病.

  6. 本文藉由文獻探討介紹精神復健中社交技巧訓練與支持性就業,在矯正慢性精神分裂病患因疾病造成的功能失調之成效,以一位病患的復健歷程做分析比較,除了協助病患在工作中職務再設計外,還針對其焦慮、個人因應能力失調、社交互動障礙等問題,運用 ...

  7.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後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因子。文獻查證 以下針對精神分裂症之特性、生活品質之相關概 念、Lancashir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LQOLP)之相 關概念作文獻查證。㈠ 相同的基本理論所發展的;精神分裂症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