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1日 · Facebook 廣告會顯示在幾個地方,包括:桌面版動態信息欄、流動版動態信息欄、頁面右欄、搜尋結果右欄和流動廣告聯盟的應用程式裏。 在廣告設置過程中, Facebook 系統會直接讓您選擇版位。 系統一般會自動勾選頭三個選項(桌面、流動版動態信息和頁面右欄),你也可以因應自己的廣告目標而改變選擇。 圖片來源: Facebook. 根據 Adobe Media 的調查顯示, 動態信息廣告往往會有更好的表現,跟頁面右邊的版位對比下有超過 14 倍的點擊率。 建議如果剛剛開始付費行銷的店主們預算有限,第一次下廣告可以先選擇桌面版動態信息和流動版動態信息作為嘗試,之後再慢慢挑選其他版位的效果。 大家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選擇流動版動態信息的版位,你的網店必須支援行動版裝置。

  2. 2020年9月24日 · 藍立晴. 2020-09-24. 分享本文. 許多行銷人一定都知道 Facebook 的 20% Rule,也就是文字必須佔廣告圖像低於 20% 的比例,如果超出,Facebook 就會降低該廣告的成效,網路上也因此誕生了許多測試 20% Rule 的工具,就連 Facebook 也出了一套官方版工具,不過 Facebook 現在更動了這項 20% Rule。 著名的社群媒體評論家 Matt Navarra 近日在推特發文指出,Facebook 全面撤回了 20% Rule。 BIG news for Facebook advertisers: Facebook is killing its '<20% text in image' rule for ads.

    • 別跟演算法作對!浪費了好貼文
    • 不要用平均法下廣告,加碼擴散才會好
    • 廣告的受眾設定要精準,把錢花在刀口上
    • 小型或個人粉絲專頁的廣告策略
    • 小編們該奉為圭臬的「互動率公式」

    演算法其實就是一種類似競價的模式,我們以使用者的角色而來看,每位使用者的時間軸上一天最多可以看到 300 則貼文,若是這位使用者有六、七百位朋友,加上從使用臉書以來就訂閱或按讚追蹤的粉絲專頁,這些人全部都在競爭這 300 則的曝光機會。 這時臉書的後台就產生一種競價的機制,根據使用者跟哪個朋友或粉絲專頁互動得多,這些貼文的權重就會高。也就是說,每一位使用者的時間軸都會是不一樣的,根據使用者跟誰比較熟而定,下廣告的用意就在於臉書會把該貼文的權值加重,在面對 300 則限量的競爭時力道更強,用此方式來擴增貼文的觸及率。 做為粉絲專頁團主,在下廣告之前,得先搞清楚互動率與演算法之間的機制,假設發文的互動率不好,在 300 則競爭機制的原則下,觸及率是會越來越差的。想要維持一個健康的粉絲專頁運作,就...

    臉書廣告怎麼下的第一課,就是先分辨什麼是值得下廣告的貼文。 通常廣告主預算都是有限的,預算必須用在力道夠強的內容裡,才會有最好的效果,而不是每則貼文都平均下廣告。對粉絲專頁團主來說,一定是先發現某些貼文互動率極高,或用小額廣告測試發現有效,再加碼投入,成效才會最好。 當然有些例外的狀況,例如說企業粉絲專頁碰到推出新產品的期間,就算貼文不是很強,也必須投入大的廣告提高觸及率,這時就要佐以一些下廣告的小手段。

    除了上述的大原則「不要用平均法下廣告」,下廣告時受眾(TA)的設定也非常重要,像是性別年齡興趣等,臉書的廣告有不同的計價方式,根據點擊或擴散有不同的計算。 但如果你在大企業裡當小編,TA 設定的條件是不是越多越好,就值得商榷了。前陣子寶僑家品(P&G)公開說臉書在興趣篩選這項功能上做得不好,並表示以後不會再使用此功能來鎖定受眾。 我們現在說大數據,受眾要越來越精準,但在精準的同時,無形中也限制了廣告擴散的效果,大型企業常需要創造新的需求與新的客戶,有時廣告的受眾條件設定太多,反而無法達到目的。 另外在條件設定有一個小撇步,可以將受眾設定為競爭對手的粉絲專頁,這樣對手的粉絲也可以看到你想分享的內容。但臉書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廣告的投放資訊基本上是公開的, 所以若是你將競爭對手粉絲專頁設為 TA,...

    1. 時間拿捏是關鍵 通常小型(或個人)粉絲專頁常常會有商業性的貼文,面對客戶的需要,有下廣告的需求。操作上的心法是,如果這則商業性貼文自身的力道不夠強,就可以下多一點預算來補足曝光量,若貼文本身有力道,廣告費用不用多,一天 600 元就夠了。 廣告費也不是多多益善,通常我都會趁機教育客戶,一則廣告貼文消費者看到第 1 次、第 2 次還可以接受,但到第 3 次、第 4 次就可能產生反感,進而可能取消追蹤這個粉絲專頁。 現在數位廣告都強調一種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的美感,消費者通常不希望被廣告騷擾,而且容忍的限度很低。下廣告的時間不要超過 1 週,如果有到 2 週以上的需求,在頻率上要盡量錯開,例如說這個月的第 1 週跟第 3 週,避免連續 2 週的曝光,千萬別迷失在一則貼文按讚數很高的迷思裡,搞...

    但互動率怎麼算?有兩種算法,一種是把粉絲專頁的總粉絲數當分母,分子是按讚、留言、分享與點擊的總數,得出來的數字就是互動率。 第二種互動率算法是「近幾天有談論過這個粉絲專頁」的數字,也可以用這個數字當分子,粉絲人數當分母來算出互動率,但這個數字會比較不準,因為有可能粉絲專頁前幾天剛下過廣告,導致人氣突然的飆升,可以當作長期觀察使用,以及第一種互動率數字的參考。 互動率應該是每一位小編在發文前要奉為圭臬的數字,常常檢核自己的互動率,在發文前就會多想一下,這則貼文到底力量夠不夠?網友會不會喜歡?還有什麼地方需要加強? 心裡隨時有一個數字在提醒,自然會少掉很多無效貼文,「廢文」減少,互動率提升,自然在演算法的機制下,也會增加觸及率,對整個粉絲專頁帶來正向的發展。 ——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小編開講:...

  3. 2015年11月19日 · 臉書天天在用,但是你敢自詡臉書小達人嗎? 其實,有許多小工具,是可以幫助用戶體驗更順暢、便利的社交生活。 以下 33 招,學會了你就成為~很會用臉書的人(欸! 1. 在動態列上看到有趣的消息,但是沒時間閱讀嗎? 你可以把它存下來。 每篇貼文右上角都會有個小箭頭,裡面就會有個儲存按鈕,讓你先將連結保存,不用事後回到動態牆上滑滑滑。 2. 不用再收到遊戲的動態邀請. 想要避免收到煩人的遊戲邀請,請點手機版臉書 app 右下方的「更多」>「設定」>「帳號設定」>「通知」>「手機」> 滑到最後一項,將「應用程式邀請」點掉。 3. 把大頭貼換成 GIF 檔. 從書手機 app 上,選擇更換大頭貼,可以看到「個人檔案影片」,其實就是 GIF 啦。

  4. 2016年12月21日 · 根據 Facebook 的介紹,彩色背景將在幾天內發布的 Android App 版本中出現,iOS 和 Web 版暫時只能看不能發。同時 Facebook 表示,這是為了鼓勵大家發布更多與自己、本地、生活相關的文字消息,而不是大量轉發外站新聞和病毒傳播的影片。

  5. 2017年7月6日 · 關於 Facebook 廣告的 A/B 測試,目的是為了篩選出最佳的圖像和標題,除此之外還有 「取得目標受眾最佳化」和「獲得轉換率」 這 2 個目的。 目標受眾最佳化是依照 Facebook 用戶所必須登錄的「性別」和「年齡」的來設定目標定位。 想要知道男性、女性中或者哪個年齡層最容易對廣告產生反應,就可以透過 A/B 測試來鎖定目標。 因此,A/B 測試不僅是選擇圖像和標題就結束了, 還可以確實的執行並找出明確的目標受眾 。 在最佳化轉換動作中,「實際獲得轉換率」的累計成績可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實際獲得這個成績在 A/B 測試階段中也是必須達成的目標。 首先再次確認預算. 在準備實際投放廣告,開始驗證 A/B 測試的圖像或標題前,還有一個需要注意地方就是「實際產生的費用」。

  6. 2022年7月22日 · 鉅亨網. 2022-07-22.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臉書長期以來受到詬病,動態消息以演算法為基礎,有助於假新聞散佈且利用用戶個資吸引廣告投放等爭議,許多用戶為表抗議,因此出走抵制。 這次臉書改制,能夠有效減少假新聞並且挽回其企業形象嗎? (責任編輯:洪郁萱) 臉書Facebook) 周四 (21 日) 推出一項新功能, 讓用戶可以按時間順序查看貼文 ,而不再按演算法排名。 該工具名為「Feeds」,是臉書應用程式中的一個專用選項,顯示用戶朋友的所有最新貼文。 原來的「動態消息」(news feed)現在將被改稱為「主頁」(Home),並將作為更多基於人們線上習慣的「發現引擎」。 臉書更改演算法機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