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吶喊》(挪威語: Skrik),或譯稱《尖叫》,通常是指 挪威 畫家 愛德華·孟克 在1893年的作品,是 表現主義 繪畫風格的代表作,表達了強烈的「存在性焦慮」 [1]。 內容. [編輯] 《吶喊》為挪威表現派畫家 愛德華·孟克 的代表作之一。 畫面的主體是在血紅色映襯下一個極其痛苦的表情,紅色的背景源於1883年印尼 喀拉喀托火山 爆發,火山灰把天空染紅了。 畫中的地點是從 厄克貝里山 (英語:Ekeberg) 上俯視的 奧斯陸峽灣,有人認為該作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 1890年, 愛德華·孟克 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 這套組畫題材範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
2016年3月10日 · 名畫《吶喊》究竟蘊含著什麼意義?. 2012年,1895年創作的板上粉彩版《吶喊》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出近1.2億美元 (7500萬英鎊)的天價 (圖片來源 ...
《吶喊》(挪威語: Skrik ),或譯稱《尖叫》,通常是指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在1893年的作品,是表現主義繪畫風格的代表作,表達了強烈的“存在性焦慮” [1]。
2020年1月14日 · (Tom Churchill) 2020年1月14日. 大多數藝術巨作都因美麗而聞名於世——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筆下掛著微笑的《蒙娜麗莎》(Mona Lisa),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創作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還有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那赤裸著身體的女神維納斯。...
《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是孟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認為是表現主義中表現人類苦悶的代表性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慣例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
孟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組作品是以吟誦生命、愛情和死亡為題材的組畫,其中又以「吶喊」這幅畫最具代表性。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象物體暗示正在發出尖叫聲,只見中央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孤獨人形,似乎正從我們 身邊走過。
2017年4月29日 · 今天我們來聊一幅畫作,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 這一幅畫作從最原始的直覺看上去,畫面上的主角你幾乎看不出性別、年齡、階級,以及最重要的個性。
2020年12月12日 · 孟克給予《吶喊》的德文標題是《自然的吶喊》(德文:Der Schrei der Natur;英文:The Scream of Nature)的成畫背景出自孟克的親身經驗,一天日落時分他走在奧斯陸的路上,來到一個峽灣時,他感到疲累與不適,看到天空的雲突然被落日染成血紅色,同時
2019年10月22日 · 《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是蒙克的代表作,表現人類苦悶的偶像級作品。 像蒙克的許多其它作品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 令人震顫的、色彩混淆的天與河、漫延到天際的無止境的道路,一個骷髏一般的人,雙手放在耳朵上,聲嘶力竭地大聲尖叫,好像一個人的夢魘。 1893年創作的《吶喊》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幅表現主義畫作,也是蒙克「靈魂作畫」這一概念最極端的體現。 表現情緒的途徑更多依賴了繪畫時的力度,顏色與線條大膽的運用令人震撼。 畫中強烈失真變形的人物形象,血紅的背景、動盪的線條是不可能取自於現實世界的——它來自於蒙克自己的「心裡的地獄」,表達的是人類心靈深處那種無可救贖的絕望和不安,主題的深刻永恆強烈刺激著觀眾的視覺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