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0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簡稱 氣象署 或 中央氣象署 ,英文簡稱 CWA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的 地球科學 專責機構,負責 氣象 、 氣候 、 海象 、 地震 、 天文 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 氣象預報 、 海象預報 (英語: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 颱風 警報、 豪雨 特報、 強風 特報、 低溫 特報等)發布、以及 中華民國 《 氣象法 》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沿革 [ 編輯] 1941年7月1日, 國民政府 在 重慶 成立「 中央氣象局 」,直屬於 行政院 [1] ,管轄全國的氣象、 地震 觀測業務,並接受 內政部 委託編制 國民曆 。

  2. 2024年4月20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簡稱 氣象署 或 中央氣象署 ,英文簡稱 CWA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的 地球科學 專責機構,負責 氣象 、 氣候 、 海象 、 地震 、 天文 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 氣象預報 、 海象預報 (英语: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 颱風 警報、 豪雨 特報、 強風 特報、 低溫 特報等)發布、以及 中華民國 《 氣象法 》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沿革 [ 编辑] 1941年7月1日, 國民政府 在 重慶 成立「 中央氣象局 」,直屬於 行政院 [1] ,管轄全國的氣象、 地震 觀測業務,並接受 內政部 委託編制 國民曆 。

  3. 短中期天氣預報: 包含天氣概況、今日、今夜、明日、明夜天氣預報、一週天氣、一週旅遊天氣預報、大陸、國際各主要都市天氣預報、舒適度指數預報、降雨機率預報、近海、遠洋漁業氣象預報 災害性天氣特報:

  4. 其他人也問了

    • 名稱
    • 特徵
    • 潮汐的組成
    • 物理學
    • 規律
    • 影響
    • 應用
    • 外部連結

    地球上的海水或江水,受到太陽、月球的重力以及地球自轉的影響,在每天早晚會各有一次水位的漲落,這種現象,早稱之為潮,晚稱之為汐。 1. 海面上升達最高時,稱為滿潮或高潮(High water)﹔ 2. 海面下降至最低時,稱為乾潮或低潮(Low water)。 3. 由乾潮至滿潮的期間,稱為漲潮(Flood)﹔ 4. 而由滿潮至乾潮的期間,則稱為落「退」潮(Ebb)。 5. 自某一次滿潮至下一次滿潮,或由某一次乾潮至下一次乾潮的時間, 稱為潮汐的週期(Period of tide)。 6. 滿潮與乾潮之海面高度差稱為潮差(Tidal range)。

    潮汐是海平面以下面幾個階段變化的重覆週期: 1. 海水經歷幾個小時的上漲或在海灘上進展, 2. 水達到被稱為高潮的最大高度。 3. 經歷幾個小時的海平面降低,或是像瀑布一樣從海灘退出, 4. 水面在所謂的低潮停止降低。 潮汐停止的瞬間稱為死水或憩潮,然後潮水會改變方向,稱為轉向。憩潮通常發生在潮水最高和最低的附近,但是在高低水位的時刻,它們的位置有著顯著的不同。 潮汐可能是半日潮(一天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或一日潮(每天只有一次循環,也稱全日潮)。在大多數的地區,潮汐都是半日潮。每天的分擔是不同的,因此在選定的日子裡,兩次高潮的高度不同(日均差)。在潮汐表內,會有不同的高高潮和低高潮。同樣的,每天的兩次低潮也會有高低潮和低低潮。日均差會隨著時間變化,通常在月球越過赤道的時候最小。

    潮汐的變化是多種不同週期活動最終的結果,這種影響稱為潮汐的組成。 潮汐變化的時間尺度範圍從數小時到一年,所以要在固定的觀測站以潮汐表精確的紀錄水位的高低變化,可以篩選出變化週期短於一分鐘的水位變化。這些資料將會和參考值(或已知數),通常是平均海平面,做比較。

    潮汐物理學的歷史

    漢代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寫到:「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宋代學者余靖也在《海潮圖序》中說:「潮之漲落,海非增減,蓋月之所臨,則之往從之。」他們都指出了潮汐與月亮有所關聯。牛頓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一書中以科學的研究奠定了用數學解釋潮汐發生的基礎力量。牛頓首先應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由太陽和月球吸引造成的潮汐,並且提供了引潮力最初的理論。但是牛頓的理論和他的後繼者是採用之前拉普拉斯的均衡理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近似值描述潮汐即使在覆蓋整個地球的非慣性海洋中也會發生引潮力(或是相當於位能)對潮汐理論依然是有意義的,但做為一個中間的數值,而不是最終的結果;理論已經考慮地球動力學與潮汐的關係,而受到地形、地球自轉和其它因素的影響。 在1740年,在巴黎的法國皇家科學院提供獎金給最佳的潮汐理論,由丹尼爾·白努利、Antoine Cavalleri、歐拉、和柯林·馬克勞林共享這筆獎金。 馬克勞林使用牛頓的理論顯示一個覆蓋了足夠深度海洋的單一平滑球體,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會變形成為扁長的橢球體,而長軸就指向引起變形的天體。馬克勞林也是第一個寫下地球的柯里奧利力(科氏力)對運動的影響。...

    某個天體受外天體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正對外天體和背對外天體的部位外凸,而與外天體垂直的部位內凹。一般固體形變不明顯,流體形變比較明顯。 有關的學術文獻多不勝數,計算潮汐高度的公式已廣為人知。 註:太陽與月球對潮汐的重力貢獻比例約1:2.17

    潮汐的存在使天體之間的相對速度減小,對彼此的自轉起剎車作用。比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潮汐使月球的自轉週期等於它的公轉週期,稱之為潮汐鎖定。 潮汐使天體被拉長,如果是黑洞等質量巨大的天體引起的潮汐,一旦潮汐力超過分子間作用力,會把周圍的物體撕得粉碎。 雖然潮汐對固體形變的影響不大,但是潮汐往往成為地球上地震(星震)的誘因之一。

    水位的漲落形成了水的位能和動能,即潮汐能。潮汐能是一種蘊藏量大、潔淨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人們通常在潮汐能資源豐富的海灣或河口修建潮汐發電站,利用潮汐能發電。 對於以浮潛為玩樂的人士來說,漲潮時比退潮時更適合進行潛水活動。相反地,有些活動如挖蜆,退潮時比漲潮時更適合進行。 澎湖的雙心石滬是利用海水的潮汐來捕魚,當漲潮時,魚會游進石滬裡覓食,退潮後魚就會受困在裡面,這時漁民就可以趁機捕撈漁獲。 錢塘江的涌潮是聞名中外的自然景觀之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觀賞。

    潮汐的成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為甚麼每天有兩次漲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短中期天氣預報: 包含天氣概況、今日、今夜、明日、明夜天氣預報、一週天氣、一週旅遊天氣預報、大陸、國際各主要都市天氣預報、舒適度指數預報、降雨機率預報、近海、遠洋漁業氣象預報 災害性天氣特報:

  6. 為提昇臺灣南部地區氣象服務品質、並加強臺灣南部地區地震及氣象監測能力,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於台南氣象站 臺南市 原址興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南區氣象中心」,台南氣象站觀測業務於民國87年(1998年)5月1日配合暫時搬遷至 臺南縣 永康市 鹽 ...

  7. 潮汐表是用來預報和顯示一個地點每天的潮汐漲落時間和高潮與低潮的潮水高度。 在中間的時間(高潮和低潮的中間)可以概略的使用 12等分規則 預測,或是使用港口已經發布的潮汐曲線精確的預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