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本表紀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開國至今的國家元首,在不同時期分別為建國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集體)、《五四憲法》和《八二憲法》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集體)。
      www.wikiwand.com/zh-h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列表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本表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1949年開國至今的 國家元首 ,在不同時期分別為建國初期的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 集體 )、《 五四憲法 》和《 八二憲法 》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廢除國家主席時期 的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集體 )。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職權由 國家主席 與全國人大常委會聯合行使,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決策,國家主席負責公佈。 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列表 [ 編輯] 中國共產黨 多黨聯合代行職權. 時間軸 [ 編輯] 在世前任國家元首 [ 編輯] 截至2024年5月,在世的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有1位: 最近 去世 的一位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是 江澤民 ,他於2022年11月30日在 上海 去世,享耆壽96歲 [7] 。 注釋 [ 編輯]

  3. 本表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1949年開國至今的 國家元首 ,在不同時期分別為建國初期的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 集體 )、《 五四憲法 》和《 八二憲法 》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廢除國家主席時期 的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集體 )。. 現時 ...

  4.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列出中華民國自1912年開國 [註 1] 以來之歷任國家元首;包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體制下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洋政府(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政府)體制下之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體制下之國民政府主席,以及行憲後 ...

    • 大清內閣總理大臣
    •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 參考文獻

    內閣總理大臣是清朝末期內閣的首長,設置於1911年5月,清廷將軍機處與大學士內閣廢除,不再以軍機大臣執掌政事,效法明治維新的日本改設內閣總理大臣(首相),與諸大臣組織責任內閣。唯多半為皇族或滿洲人士,不得民望。 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清廷不得已,只好在11月命袁世凱為總理大臣,以便討伐革命黨人。袁世凱一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換取利益,而革命黨人亦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有力領導人,遂行謀定,是為南北議和。不久,袁與北洋諸將領通電支持共和,宣統帝宣布退位,大清被中華民國取代,原內閣總理大臣的功能則被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取代。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是中華民國國務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政府首腦。有些國務總理名義上曾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在實權卻握在民國軍閥手上。此外,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曾將國務總理改設為「國務卿」,此處亦一併收錄。1928年,國民政府於名義上統一中國,國務總理一職被行政院院長取代。

    行政院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領導者,由中華民國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似於其他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和君主制國家的首相。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院長是擔任代總統順位第二位,僅次於第一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卓榮泰。

    陳錫璋,《細說北洋》上下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年5月1日。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
    武月星等(2000),《中國現代史地圖集 1919-1949》,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第六頁《北洋政府歷屆總統國務總理簡表》 ISBN 7-5031-1877-6
    劉壽林(1966),《辛亥以後十七年職官年表》,中華書局。
  5. 2024年5月3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第八(增補)、九屆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任內逝世),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增補),第一、二、三屆 國務院副總理 (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 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

  6. 以下以姓氏的漢語拼音首字母順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正、副國家級官員)的姓名(正國級領導人加粗)、軍階(若有)、性別(預設為男性)、民族(預設為漢族)、政治面貌(預設為中共黨員)、正副國家級

  7. 第一批器物為總統府移轉蔣經國個人物品,而在1996年編目入藏,包含簽名章、青天白日勳章證書、各類隨身物件與文具;第二批係來自總統府第三局,以及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等機構,於2005至2009年與2016年間根據「總統總統文物管理條例」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