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能緩和烈性或減輕毒副作用,又可調和脾胃。. 如 調胃承氣湯 用甘草以緩和硝、黃之性,使瀉下不致太猛,并避免其刺激大腸而產生腹痛, 半夏瀉心湯,甘草與 半夏 、 乾薑 、 黃芩 、 黃連 同用,又能在其中協和寒熱,平調升降,起到和的作用。. 用於熱毒 ...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為主藥,輔以黨參、大棗補氣益胃,為生脈之本;阿膠、生地、麥冬、麻仁,補心血、養心陰以充養血脈;桂枝、生薑和酒辛溫走散,可通心陽,以暢利心脈。
調和氣血,鎮攣止痛。. 【主治】. 肝陰不足,剋犯脾土,腹拘急而痛。. 陰液不足,筋脈失養,手足攣急。. 【方義】. 本方雖僅兩味所組成,臨床應用甚為廣泛,凡屬拘急引起之疼痛,不拘痛處,皆可酌予使用。. 方中 芍藥,酸苦微寒,益陰養血; 炙甘草,甘 ...
溫經除濕,祛風和營。. 【主治】. 風濕相搏、骨節疼痛、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 【方義】. 本方係 桂枝附子湯,去薑、棗、加入 白朮 而成。. 用於似 桂枝附子湯 證,而濕氣較偏重者。. 方中 附子 溫經 ...
久服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現代藥理】 甘草根和根莖含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尚含多種黃酮成分。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甘草通過作用於中樞神經而產生鎮咳作用,通過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而祛痰,也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甘草有抗腫瘤、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甘草對某些藥物、食物、體內代謝產物及其細菌毒素所致的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同時還有解毒增效作用。
甘草. 【內容】. 【性味】. 甘平,無毒。. 【功效】. 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金瘡腫,解毒。. 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久服輕身延年。. 【集注】. 陳修園曰:.
甘草. 【內容】. (有補有瀉、能表能裏、可升可降) 味甘,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 (1) 。. 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 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 (2) ,入涼劑則瀉邪熱 (3) ,入峻劑則緩正氣 (4) ,入潤劑則養陰血 (5) 。. 能協和諸藥,使之不 ...
利濕退黃. 【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或濱蒿 (A.scoparia Waldst. et kit) 等的全草。.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主產於陝西山西、安徽等地。. 春季幼苗高約三寸時採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採割。. 除去根及雜質,曬乾。. 生 ...
方名. 芍藥甘草附子湯. 來源. 傷寒卒病論. 【製法用量】. 芍藥 9克 (3兩) 甘草 炙9克 (3兩) 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3克 (1枚) 上三味,用水五升 (1升),煮取一升五合 (300毫升),去滓,分溫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