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色鳥 (學名: Psilopogon nuchalis,中國大陸、香港作 台灣擬啄木鳥, 臺灣話: 花仔和尚[註 1] 、 花褂鳥[註 2]),又作 臺灣擬啄木 、 台灣擬啄木,是 鴷形目 鬚鴷科 擬啄木屬 下的一種鳥類。 [2][3][4] 這個物種是 臺灣特有 的 鳥類,主要以果實為食,曾一度被視為 黑眉擬啄木 的亞種,但在2006年後拆分為獨立物種。 這個物種的體長約20—22公分,其身體大部分為翠綠色,而頭部則有藍、黃、紅、黑四色,故得名「五色鳥」。 其叫聲為單調而響亮的「嘓嘓嘓……」,因類似敲 木魚 的聲音,而另得「花和尚」一名。 五色鳥的繁殖季在4—8月之間,期間會啄樹洞為巢,每窩產3枚卵,13至15天孵化,幼鳥會在23至29天後離巢,是臺灣四種一級洞巢者鳥類之一。

  2. 五色鳥又名「台灣擬啄木」,因宣告領域及求偶時會發出敲木魚般「嘓、嘓、嘓」的聲音,加上其五彩繽紛(紅、黃、藍、綠、黑)的羽色,因此也被冠上「花和尚」的稱號。 屬樹棲性鳥類,喜歡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的中上層,通常不會至地面活動。 常出現於郊山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茂密處也可見到;而對身處公園的五色鳥來說,鳳頭蒼鷹和松鼠是牠們的天敵,因為鳳頭蒼鷹會獵食,而松鼠會破壞巢洞、攻擊幼雛! 五色鳥是一夫一妻制,喜歡住在乾燥而通風的地方;在大安森林公園,繁殖期為每年的4~8月、6~7月是高峰期。 五色鳥夫婦 (親鳥)會在木質較軟且乾燥的枯枝或樹幹上,啄出一個直徑約5公分的圓洞,因其含水量較低,較不易滋生寄生蟲。

  3. 五色鳥,又名花和尚,分佈於中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國家公園常見。 五色鳥擁有良好的保護色,要是牠不發出「郭、郭、郭」單調渾厚的叫聲,根本很難發現牠們的身影。正因為這樣的叫聲,像極了和尚敲打木魚的聲音,所以五色鳥又稱「花和尚」。

  4. 台湾拟啄木鸟 (學名: Psilopogon nuchalis,台湾作 五色鳥, 臺灣話: 花仔和尚[註 1] 、 花褂鳥[註 2]),又作 台湾拟啄木,是 鴷形目 鬚鴷科 拟啄木鸟属 下的一種鳥類。 [2][3][4] 這個物種是 臺灣特有 的 鳥類,主要以果實為食,曾一度被視為 马来拟啄木鸟 的亞種,但在2006年後拆分為獨立物種。 這個物種的體長約20—22公分,其身體大部分為翠綠色,而頭部則有藍、黃、紅、黑四色,故得名「五色鸟」。 其叫聲為單調而響亮的「嘓嘓嘓……」,因類似敲 木魚 的聲音,而另得「花和尚」一名。 五色鳥的繁殖季在4—8月之間,期間會啄樹洞為巢,每窩產3枚卵,13至15天孵化,幼鳥會在23至29天後離巢,是臺灣四種一級洞巢者鳥類之一。

  5. ebird.org › species › taibar2五色鳥 - eBird

    身體亮綠色和彩虹色的臉,這種極獨特的不僅是臺灣唯一的擬啄木,也是特有種。 棲息在從低地到山地的森林,公園和花園中。 對於擬啄木來說相對大膽;常停在樹頂上。

  6. 五色鳥(學名: Megalaima nuchalis)為體型壯碩之鳥類,除了綠色身體外,頭頸間有黃、藍、紅、黑、綠等色彩,故名為五色鳥。 眼部畫有一道黑粗的眉,依照全身比例來看,頭部顯得較大,嘴粗厚且短,上嘴略長於下嘴,嘴鬚髮達。 尾部及 羽翼 略為短小,不善飛行。 羽色翠綠艷麗,除頭頸的五色彩妝,全身翠綠,在綠葉叢中為極佳保護色。 該種為中國 台灣 的特有種。 原被認為是 黑眉擬啄木鳥 (Megalaima oorti)的5個亞種之一, Feinstein et al. (2008)以分子生物學技術分析各亞種的遺傳物質後,判斷其為台灣特有種,並恢復 Gould (1863)原來的種名。 雌雄鳥外形相同。 前額金黃色, 眼先 紅色,眼睛上方有黑色眉線,喙粗厚,黑色。

  7. 2001年3月5日 · 五色鳥是台灣的特有亞種鳥類,主要是生活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樹林中,平常以果實、昆蟲和蜘蛛為食。 牠們是啄木鳥的親戚,也會以粗大有力的嘴在樹幹上挖洞築巢,尤其是偏好大樹或枯木,有時一根高度、位置適當的枯樹,還可以同時發現好幾個 ...

  8. 五色鳥是 臺 灣特有種鳥類,顧名思義共有5種羽色:嘴及眼後呈黑色,額與喉為黃色,眼先與上胸有紅色羽毛,臉部及頭頂呈藍色,全身則為綠色;依照全身比例來看,頭部顯得較大,嘴粗厚且短,上嘴較下嘴長,嘴鬚發達;雌雄鳥外形相同。 由於會啄樹洞,常被民眾誤認為啄木鳥,且身著五色彩衣,有「森林中的花和尚」之封號。 羽色翠綠艷麗,除頭頸的彩妝,全身翠綠,在綠葉叢中為極佳保護色。 生物習性: 五色鳥食性主要以果實為主,亦食用昆蟲;較不善於飛行,不好動,大多為單獨行動之鳥種;繁殖期約為四至八月;五色鳥雖顏色鮮豔,但保護色極好,人們常常只能聽到其急促的「郭、郭、郭」叫聲從樹上傳出,要見其身影通常可得有些耐心觀察。 棲地分佈: 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中上層,常以枯木之樹洞為棲所。 保育現況:

  9. 形態特徵 : 前額金黃色,眼先紅色,眼睛上方有黑色眉線。 頭頂由黃色逐漸轉成天藍色,耳羽及頸部上方天藍色,頸後有紅色區塊,身體背面鮮綠色,尾羽蒼綠色,胸部上方有紅斑,胸以下鮮黃綠色. 繁殖與生活史: 繁殖季為3至8月,以6、7月為高峰。 會在樹上自行鑿洞繁殖。 台灣南部的數量原來較北部多,但近年北部的數量已相當普遍。 會將「咯、咯、咯」等單音組成約四種不同節奏與高低變化的鳴叫聲。 另外在驚嚇或警戒時會發出連續的咕咕聲。

  10. mscloud.nmmst.gov.tw › chhtml › opencontenttab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屬於鬚鴷科(Megalaimidae),舊稱五色鳥科,俗稱花和尚、臺灣擬啄木,英名Muller's Barbet。 全長約17至20公分,嘴及眼後黑色,額與下喉黃色,眼前與上胸有紅色羽毛,臉部其他地方藍色,全身則為綠色,全身上下一共有五種顏色,因此稱為五色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