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亞榮隆‧撒可努 (排灣語: Sakinu Yalonglong,1972年1月28日 —),臺灣臺東縣 太麻里鄉 香蘭部落拉勞蘭(Lalauran) 排灣族 人,臺灣作家及森林警察。 生平. [編輯] 以作品《山豬.飛鼠.撒可努》一書為大眾所知,亞榮隆‧撒可努因該書獲頒「2000年巫永福文學獎首獎」、「文建會2000年十大文學人」等獎項。 該書曾獲教育部指定為國中必讀課外優良讀物,並曾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係指定必讀作品之一。 其中〈飛鼠大學〉一文於2002年編入南一版國中一年級國文教材。 此外,他的作品《走風的人》亦獲得2000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散文首獎 。
亞榮隆·撒可努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榮隆‧撒可努 (排灣語: Sakinu Yalonglong,1972年1月28日 —),臺灣臺東縣 太麻里鄉 香蘭部落拉勞蘭(Lalauran) 排灣族 人,臺灣作家及森林警察。 生平. 以作品《山豬.飛鼠.撒可努》一書為大眾所知,亞榮隆‧撒可努因該書獲頒「2000年巫永福文學獎首獎」、「文建會2000年十大文學人」等獎項。 該書曾獲教育部指定為國中必讀課外優良讀物,並曾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系指定必讀作品之一。 其中〈飛鼠大學〉一文於2002年編入南一版國中一年級國文教材。 此外,他的作品《走風的人》亦獲得2000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散文首獎 。
亞榮隆.撒可努出生在太陽升起第一道光芒照射的台東牢勞蘭部落,原本在臺北任職於保一總隊,二十多年前回鄉擔任森林警察,同時寫作演講帶領部落年輕人重塑文化,2002年成立「獵人學校」,2020成立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他希望透過山林教育找回人與自然
2003年2月1日 · 亞榮隆.撒可努,來自台東太麻里香蘭部落的獵人家族。家鄉的人稱他為「夢想實現的人」。 在台北,他叫戴志強,石牌保一總隊的保安警察。人們認識他,多半是因為4年前他寫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山豬、飛鼠、撒可努》,質樸地寫出部落的生活與記憶。
2022年12月19日 · 亞榮隆‧撒可努(排灣語:Sakinu Yalonglong,1972年1月28日 — ),是一位出身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部落拉勞蘭(Lalauran)的排灣族作家及森林警察。
2020年8月1日 · 台東太麻里的香蘭部落,住著一位叫亞榮隆·撒可努的排灣族男子。 男子有著黝黑的皮膚,健壯的身子,還有一雙會發亮的眼睛。 撒可努是他的名,意味著動物奔馳與植物的成長,象徵為萬物的生生不息,亞榮隆則是他的族名,意味著「雷聲」,部落裡的人都稱他為「撒可努」。 但更早之前,他用漢名「戴自強」在都市過生活,直到回到部落,才把自己的名給找回來。 過去20年來,更有一群從山下搬到山上住的漢人們,稱撒可努為「大哥」,他們多數人都參加過撒可努創辦的「獵人學校」,有男有女,漢人居多,在山裡學習如何和大自然相處。
亞榮隆‧撒可努 (排灣語: Sakinu Yalonglong,1972年1月28日 —),臺灣臺東縣 太麻里鄉 香蘭部落拉勞蘭(Lalauran) 排灣族 人,臺灣作家及森林警察。 Quick Facts 亞榮隆·撒可努, 出生 ... Close. 生平. 以作品《山豬.飛鼠.撒可努》一書為大眾所知,亞榮隆‧撒可努因該書獲頒「2000年巫永福文學獎首獎」、「文建會2000年十大文學人」等獎項。 該書曾獲教育部指定為國中必讀課外優良讀物,並曾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係指定必讀作品之一。 其中〈飛鼠大學〉一文於2002年編入南一版國中一年級國文教材。 此外,他的作品《走風的人》亦獲得2000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散文首獎 。
亞榮隆.撒可努在《走風的人》書寫與獵人父親出獵的過程,以山林中的動物、植物現身,建構了排灣族生態知識與獵人哲學。 他運用「空間」的敘述手法,以說故事的方式將時空擴展到過去的空間,建立排灣族文化的主體性;藉著獵人的移動腳步,描繪排灣族部落的社會生態,呈現地方空間的原漢差異共生;在森林的獵場,以動植物的生活空間,記錄原住民的山林生態智慧。 瓜達希(Félix Guatarri)曾在《三維生態學》(The Three Ecologies)提出「生態智慧」(ecosophy)的生態觀,適合討論臺灣原住民自然書寫的文學生態批評。 由於生態批評與自然書寫往往涉及空間議題,以致於當代文學理論的生態批評常與空間研究產生關聯。
亞榮隆.撒可努創作文類以散文、小說為主。 作者以部落生活與族老口傳文學為素材寫作。 有意識引用排灣族語彙,寫部落生活,並藉族人如何由山林而至都市探索原住民種種問題。
臺東太麻里的香蘭部落,住著一位叫亞榮隆.撒可努的排灣族男子。 撒可努是他的名,意味著動物奔馳與植物蓬勃,象徵萬物生生不息;亞榮隆是他的族名,意思是「雷聲」。 人們都叫他「撒可努」──他一定也很歡迎你這麼喚他。 見到你真好,撒可努! 那一天,撒可努走出山林,驅車駛向知本,再走進兒文所某間教室。 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坐在講桌前,桌上擺著一杯水、兩罐伯朗咖啡,據說這是他最愛的飲料。 關注原住民文學的同學親熱地喊他的名;對原住民文學不怎麼了解的同學,像目睹一個活生生的作家從語文教科書蹦出來,神采奕奕地來到眼前。 黃雅淳教授坐在另一張講桌,臉上始終掛著笑容。 她高興地介紹她昔日的學生,也就是講桌前這名黝黑健壯、眼神明亮的男子。 於是,同學們知道了── 撒可努曾經讀過兒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