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貝塚
- ㄅㄟˋ ㄓㄨㄥˇ
- 釋義:
- 人類在新石器文化階段所遺留的遺跡,常包含骨角器、石器、貝殼、陶器或獸骨等。藉這些遺物,可推測當時文化進展的程度與人種分布、遷徙情形,作為重建史前人類生活的重要依據,臺灣的圓山貝塚即是一例。
貝塚,也稱作貝丘,指的是由貝殼堆積形成的考古現象,其存在也顯示著人群利用水生資源的生業模式。 貝塚(蜆塚遺跡) 作為棄置垃圾的現象,貝塚除了大量的貝殼之外,也常常發現棄置的陶片、石器、獸骨、魚骨等。
2009年9月9日 · 貝塚是考古學中一種特殊的現象遺留,雖然說是「塚」,但他並不是指用貝殼來把人埋起來當成墳墓的意思,而是指在考古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貝殼堆積在一起的現象。. 由於貝類常常是古代人類的飲食項目之一,而且吃完貝肉之後都會留下數量相當可觀的 ...
貝塚,也稱作貝丘,指的是由貝殼堆積形成的考古現象,其存在也顯示著人群利用水生資源的生業模式。 貝塚(蜆塚遺跡) 作為棄置垃圾的現象,貝塚除了大量的貝殼之外,也常常發現棄置的陶片、石器、獸骨、魚骨等。
其他人也問了
貝塚是什麼?
貝克漢是誰?
斯貝克是什麼?
什麼是貝塔繫數?
平貝與川貝有何不同?
為什麼叫貝果?
依照國際通行辦法,從圓山遺址發現的 新石器時代 人類活動紀錄統稱 圓山文化,也稱 貝塚文化,該文化存在時間則約在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2,800年前的人造砥石,約兩個人高. 經1897年、1953年陸續出現的考古證據顯示,該遺址主要有兩個 文化層,上層為 圓山文化,下層則為 粗繩紋陶文化,1990年代之後,該遺址更辨認出 大坌坑文化 、 植物園文化 、 十三行文化 等不同時期的史前文化內涵。 圓山遺址的意義(碑文) 1988年4月25日, 中華民國內政部 宣告圓山遺址為國家第一級 古蹟,並積極規劃 圓山史蹟公園。 2006年5月1日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重新指定圓山遺址為 國定遺址 [1]。 遺址發掘過程. [編輯] 圓山遺址碑. 圓山遺址時空定位.
貝塚,也稱作貝丘,指的是由貝殼堆積形成的考古現象,其存在也顯示著人群利用水生資源的生業模式。 貝塚(蜆塚遺跡) 亮島島尾遺址貝塚 圓山貝塚
經研究得知,十三行人生活在距今1,800~500年前,屬於臺灣史前的鐵器時代,是目前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之一。. 至於十三行人為什麼在這裡生活了一千多年後突然消失,仍然是個謎,只是從一些證據看來,十三行人很有可能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 ...
貝塚是生活在海岸或是河畔的居民的史前人類食用貝類後,將貝殼丟棄所堆積起來的垃圾場遺跡。 因為居民也會將食用過的獸骨、食器的破片以及其他東西與貝殼一同丟棄,是非常重要的史前時代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