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0日 · 近日以色列名模KarinBauman 傳出病逝消息。 因職業壓力大造成她在22歲罹患厭食症生前體重只剩23公斤令人不勝唏噓。 或許因媒體過度渲染「瘦即是美」的觀念,厭食症近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此病九成發生於女性,病患常極度害怕變胖,以致拒絕維持正常體重。

  2. 2022年5月3日 · Q各族群最新COVID-19疫苗接種時間? (一) 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 : 第4劑 COVID-19疫苗可於接種第3劑後的5個月接種。 不論前面接種的廠牌,第4劑可接種半劑Moderna(50微克)、BNT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如高端、Novavax)全劑量。 (二) 12-17歲青少年 :接種完兩劑且沒有嚴重不良反應者, 追加劑(第3劑) 建議於施打第二劑疫苗後滿5個月再接種。 (延伸閱讀: 新冠疫苗第三劑選哪種? 疫苗混打效力最好是BNT+BNT+莫德納? ) . (三) 6-11歲兒童 :5/5開始接種 第一劑 Moderna疫苗,另外BNT疫苗5/25開始施打。 建議兒童需接種2劑Moderna基礎劑 、間隔12週,每劑接種50微克 (0.25ml)。

  3. 2017年4月16日 · 醫學證實,荷爾蒙補充療法有助緩解更年期症狀,但補充前需經醫師整體評估,若有以下症狀,不宜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 1.患有子宮內膜癌: 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細胞增生,不適合使用。. 2.患有乳癌者: 乳癌患者的癌細胞,需要靠雌激素生長,一樣不適合 ...

  4. 2023年3月3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免疫疾病人數增 這些症狀超過3個月應警覺. 截至2022年底,台灣有重大傷病卡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已超過13萬人,且每月新增數百位病患。. 什麼是免疫疾病?. 和過敏有何差異?. 哪些症狀頻出現,該警覺自己可能是類 ...

    • Q1:打covid-19疫苗,就不會得新冠肺炎嗎?
    • Q2:打covid-19疫苗,效力可維持多久?每年都要再打嗎?
    • Q3:哪些人可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
    • Q4:Covid-19疫苗和其他疫苗,最好間隔多久再打?
    • Q5:以下幾個族群不應接種covid-19疫苗,為什麼?
    • Q6:接種covid-19疫苗真的安全嗎?
    • Q8: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人,還需要再接種疫苗嗎?
    • Q9:打covid-19疫苗後便可出國,且回國後不用隔離?對於病毒的傳染力可以完全放心嗎?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當前研究顯示疫苗對於防止人們因感染病毒而生病,能發揮有效防護作用約90~95%(以目前台灣已取得的AZ疫苗而言,完成兩劑接種後的保護力平均約81%),但即使是已接種疫苗,仍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黃景泰醫師說明,無法保證打了COVID-19疫苗,就不會得到新冠肺炎。不過,與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相比,目前研究已證實多數接種疫苗者的病狀較輕。所以,在有足夠證據可表明疫苗能讓人不被感染,或讓病毒不會傳給其他人之前,持續佩戴口罩、勤洗雙手、避免人群聚集與保持社交距離,仍有其必要性。(延伸閱讀:安全進出醫院必做7重點保護自己和家人)

    儘管各種疫苗針對效力都有相關的試驗數據,但新冠肺炎從剛開始發現至今僅一年多,免疫效力能持續多久,目前尚未清楚。美國CDC也說,需待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出現,才能知道新冠肺炎疫苗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作用的時間有多長。 黃景泰醫師表示,是否每年都要施打,可從兩點來看:一是疫苗可能因效力消失,所以需每年補打;再來是新冠肺炎會不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因不斷出現新變種病毒而使打疫苗變成常態。由於目前COVID-19疫苗才剛問世不久,並無先例可循,都需要再觀察。(延伸閱讀:預防新冠肺炎「社區感染」,這10種人快加強呼吸道防禦力,避免肺炎重症)

    台灣疫苗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分配,疫苗優先接種對象隨著台灣防疫需求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19日表示,全國約有887萬人進行第三輪的「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其中約495萬人有意願接種AZ疫苗。第六、八、九、十類及197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民眾,約170萬人會陸續收到簡訊,預約接種期程至7月22日中午12時截止;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Z疫苗,施打期間為7月23日至7月29日。 該系統自7月19日以後將先暫停意願登記,後續視疫苗新到貨量後重開意願登記。重新開啟後,增勾或改勾AZ疫苗者,將於第三輪意願登記接種AZ疫苗之495萬人優先處理後,再接續處理。 至於莫德納疫苗,經統計自6月9日至7月9日為止,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之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及孕婦,共計18萬9,788人可...

    依疾管署資料顯示,現在已取得且開始施打的AZ疫苗,不得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和其他不活化疫苗,包括流感疫苗、B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白喉破傷風性百日咳混合疫苗、注射式小兒麻痺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狂犬病疫苗等,應至少間隔兩週;與其他活性減毒疫苗,如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水痘疫苗及帶狀皰疹疫苗等,則間隔至少四週(28天)。 至於其他普遍獲得各國使用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和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同樣不得和其他疫苗同時間接種,並應間隔至少14天。(延伸閱讀:新冠肺炎最多無症狀感染,鼻過敏等危險群6招避免肺炎重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AZ疫苗施打建議,不可施打疫苗者包含: 1. 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者 所謂成分指的是AZ疫苗製造時所加入的賦形劑,包括L-Histidine、L-Histidine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Magnesium chloride hexahydrate、Polysorbate 80、Ethanol、Sucrose、Sodium chloride、Disodium edeate(dihydrate)、Water for injection 2. 施打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急性嚴重過敏反應者 3. 18歲以下青少年 黃景泰醫師說明,前兩項是目前已知可能會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族群,因此無論在注射第一劑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或對該疫苗的任一成分會出現嚴...

    就現在的測試結果顯示,疫苗對18歲以上成人,不論人種、性別等背景,都是安全且具有效用的。黃景泰醫師說,個別疫苗還是會有不同狀況,在AZ疫苗開始接種後陸續傳出血栓案例,歐美各國也會展開研究來幫助釐清。 根據3月19日最新報導指出,歐盟藥品管理局針對30個罕見血栓個案進行調查後,說明AZ疫苗與血栓形成事件或增加血栓總體風險無關,認為雖無法非常明確地排除少數「罕見和不尋常但非常嚴重的凝血障礙」與疫苗間的關聯性,但接種疫苗的好處仍大於風險。(延伸閱讀:當新冠疫情進入社區,如何調適心情,讓隔離不焦慮或慌亂?)

    黃景泰醫師解釋,被病毒感染過的人,理論上再受到感染的機率較低,但仍不乏有二度感染的個案發生,因此不代表已有感染經驗者無須再次施打疫苗。 美國CDC也說,依目前情況判斷,已感染者再受到感染的情況確實較為少見,但新型冠狀病毒仍屬於新近發現的病原體,當前無法確知曾患新冠肺炎並已康復的人,未來不受感染的時間會是多久;且經由感染後所得到的自然免疫力,也會因人而異。 再加上許多證據都表明,初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再次感染的風險,幾個月內會較低,但隨著時間增加、可能免疫力下降而有染病風險。因此建議民眾即使曾感染過新冠肺炎,仍應接種COVID-19疫苗。(延伸閱讀:該打新冠肺炎疫苗嗎?一表掌握主流3類疫苗副作用、過敏反應與保護力!)

    在多國陸續接種疫苗後,大陸與以色列都已推出疫苗護照,包含歐洲多國也在研擬「疫苗護照」的可行性,讓接種過疫苗的族群直接持護照通關,期間不需做篩檢,回國後也不需要隔離。歐盟則在3月17日公布「數位綠色認證」疫苗護照計畫,對已接種Covid-19疫苗或檢測為陰性的人放寬出入境措施。 不過,現階段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持保守看法,一來是疫苗對減少病毒傳播的影響尚未全然明確,二來是目前疫苗供應實在有限。至於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也曾表示,目前疫苗成效的科學證據尚顯不足,不考慮跟進。 施打疫苗後,病毒是否就不會再被傳播給他人?黃景泰醫師說,理論上完整接受疫苗注射會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然而,保護力又分為幾種不同層次,最理想的狀態是阻斷感染病毒的機會,這樣傳播病毒的機率自然很低;相反的,則是打完疫苗後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