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廣凱 (1914年7月13日—1991年5月8日), 遼寧 海城縣 人,曾任 中華民國海軍 總司令,但由於1965年8月6日爆發的 八六海戰 慘敗,直接導致中華民國為 反攻大陸 進行的 國光計畫 徹底失敗而引咎辭職,只短暫任職七個月,屬於中華民國海軍青島系。. 歷 ...

  2. 劉廣凱 (1914年7月13日—1991年5月8日), 遼寧 海城縣 人,曾任 中華民國海軍 總司令,但由於1965年8月6日爆發的 八六海戰 慘敗,直接導致中華民國為 反攻大陸 進行的 國光計畫 徹底失敗而引咎辭職,只短暫任職七個月,屬於中華民國海軍青島系。. 歷任艦隊 ...

  3. 2024年5月16日 · 劉廣凱,遼寧海城縣人,生於民國3年。 18年,我國東北邊疆發生中俄之戰,我軍旅長韓光第、梁忠甲等皆壯烈殉職,值此國難當頭,劉廣凱懷著報國之心,先後考取東北商船學校、入學青島海軍官校,23年畢業於青島海軍官校,33年奉派赴英國,於 ...

  4. 2023年5月16日 · 民國18年,東北邊疆發生中俄之戰,我軍旅長韓光第、梁忠甲等皆壯烈殉職,值此劉廣凱懷著報國之心,先後考取東北商船學校、入學青島海軍官校,民國23年畢業於青島海軍官校、民國33年奉派赴英國,於格林威治之皇家海軍大學深造,並登英艦隊見習。

  5. 聯勤總司令劉廣凱上將暨夫人(右),一日下午在該部營區大樓接待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全體院生和他共渡中秋佳節,並致贈慰問禮品給先照子弟代表接受。

  6. 其他人也問了

  7.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 中提到,軍人武德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亦是軍隊的無形統帥, 將領指揮不到的地方就必須靠軍人武德來補足。 在我國傳統兵學思想中 ,品格與志節也始終列於首位,諸如《孫子兵法》:「德者,兵之首也」 ,《曾胡治兵語錄》:「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 我國軍人武德源於歷史文化、良相名將嘉言懿行,以及歷代戰爭經 驗教訓,這三者構成武德理論與實際的全部,並將之展現在「智、信、 仁、勇、嚴」之上,主要著眼在發揮軍人「智者不惑、信者不貳、仁者 不憂、勇者不懼、嚴者不私」的精神。 國軍官兵唯有陶冶正直、誠實的. 第 2 頁,共 5 頁. 品格,方能彰顯高尚的武德涵養,這不僅是軍隊所應建立的組織文化, 也是維繫部隊戰力、左右戰局勝敗的關鍵。

  8. 軍人也是公民,因此,以武德「智、信、仁、勇、嚴」【註4】定義軍中倫理人我 關係的核心價值,當然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效忠國家的原則下而成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