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北齊歷史人物 相關

    廣告
  2. 參考當地餐廳評價,探索活動盡情度假。 把握套票行程優惠,慳錢慳時間,預訂無煩惱。

搜尋結果

      • 北齊歷經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幼主 高恆 六帝,577年被 北周 攻滅,共享國二十七年。
      www.wikiwand.com/zh-hant/北齐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北齊歷經文宣帝 高洋廢帝 高殷孝昭帝 高演武成帝 高湛後主 高緯幼主 高恆 六帝,577年被 北周 攻滅,共享國二十七年。 北齊國勢本來頗為強盛,但由於北齊帝王多為殘暴昏庸之主,導致政治情勢混亂,國勢也日漸衰落。 後主時期, 北周 在 周武帝 的統治下日漸興盛,而北齊則衰落,更枉殺大將 斛律光 、 高長恭。 577年 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 北齊滅亡後,境內的士族大多遷到 關中 [6],成為北周臣民。 范陽王 高紹義 逃奔突厥投靠 他缽可汗。 北齊 營州 刺史 高寶寧 不降周,奉高紹義為主繼續抵抗。 後來北周與突厥關係改善,580年,高紹義遭他缽可汗出賣被交給北周。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國號
    • 歷史
    • 疆域
    • 政治
    • 軍事
    • 經濟
    • 教育
    • 藝術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由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鄴城。因皇室姓氏為高氏,故又稱高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於577年被宿敵北周攻滅,享國二十八年。

    東魏權臣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於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今河南安陽北),史稱北齊。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陳(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領土)等。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齊國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後主高緯繼立。高緯同其父昏庸好色,國政混亂,還誅殺名將斛律光。之後北齊被陳攻下淮南,並在577年亡於北周。

    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以及統治者為鮮卑化漢人的原因,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

    •中文名:北齊

    •外文名:kingdom Of  Qi

    •別稱:齊

    •時間:公元550年 ~ 公元577年

    •帝王: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緯等

    •都城:鄴(今河南安陽北)

    北齊的國號本是“齊”,起源於高洋的爵位名。高洋所建的北齊,原來是屬於齊地,代魏稱帝後,便以“齊”作為國號。又因為北齊,地處北方,有與“南朝齊”同名,為區別“南朝齊”,故稱“北齊”。同時還有後齊、高齊的稱呼。

    高氏擅魏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東魏的建立,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高歡為人深沉,富於機謀。善用人,唯才是舉。治軍嚴明,將士樂為效死。滅控制魏政的爾朱氏後,擁立北魏孝武帝,但孝武帝不甘為其所制,想依靠據有關隴的宇文泰以消滅高歡,計畫不成,於永熙三年(534年)逃奔長安。高歡在洛陽立孝靜帝元善見,並遷都於鄴城,是為東魏。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文帝元寶炬,是為西魏。東西魏的皇帝,實際是高歡、宇文泰分別操縱的傀儡。 高澄是高歡的長子,公元531年高歡攻下鄴城後,將他立為世子。高澄到鄴城後,孝靜帝任命他為尚書令兼領軍、京畿大都督。 高澄處事果斷,人們為之震驚。在鄴城朝中打掉了孫騰等人的威風,官場風氣為之改善。 高歡逝,高澄被孝靜帝元善見任命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承襲其父渤海王位。高澄回鄴城,平定元善見和保皇派的“叛亂”,軟禁元善見。 高澄一直不把孝靜帝放在眼裡。授意崔季舒負責監視魏帝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他報告。 東魏武定七年(549年)4月,高澄受殊禮,封齊王,相國,參拜不名劍履上殿。 549年8月,高澄再次來到鄴城,邀請死黨密謀篡奪皇位的勾當。八月初八日,高澄與心腹密議受禪之事,為防機密泄露,侍衛大半遣出。其廚師蘭京抓住這個機會,伺機下手,將高澄亂刀砍死。

    建立北齊

    高洋是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澄同母弟。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雖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親欣賞。東魏武定七年(549年),高澄被蘭京刺殺以後,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權。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只好封他為丞相、齊王。打算代魏立國 次年五月,高洋禪魏稱帝,國號齊,改元天保,史稱北齊。高洋統治時期,北齊與北周關係比較平穩,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財力向北方和南方擴張。天保三年(552年)以後連年出塞,伐庫莫奚,俘獲甚眾。天保四年大敗契丹,虜獲10餘萬口,雜畜數百萬頭。天保五年擊敗山胡。天保五至六年連續大敗柔然,築長城自幽州至恆州900餘里。大量人口、牲畜的虜獲有助於北齊國力的增強。南朝梁正當侯景之亂後,國勢驟衰。天保三年,北齊兵鋒南抵長江。以後曾兩度兵臨建康城下,都被陳霸先擊退,但其疆土已擴展至淮南,終與陳朝以長江為界。 高洋初即帝位時,比較謹慎,以法馭下,雖勛貴外戚也不寬容,政治清明,人得盡力。軍國大政多獨自決斷,每臨戰陣身當矢石,所向有功。此時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西魏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幾年以後,他就腐敗起來,整日不理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鄴修築三台宮殿,十分豪華,動用了十萬民夫,簡直是奢侈至極。高洋在位後期對人民的壓迫更重。朝政的腐敗,國勢的衰落,使軍隊也日益削弱。北齊一代出現對魏孝文帝以來漢化政策的反動,鮮卑化占優勢,與高洋很有關係。但他雖昏虐而尚能任用漢人士族,如楊愔為宰輔,“維持匡救,實有賴焉”。所以時有“主昏於上,政清於下”的說法。 腐化的生活縮短了高洋的壽命。在位後期,生活荒淫,草菅人命。幸宰臣等主持朝政,“主昏於上,政清在下”才不至於亡國。北齊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時年僅31歲。廟號顯祖,諡文宣皇帝。

    帝位更迭

    北齊廢帝高殷(545年—561年),北齊文宣帝長子。生母為李皇后。文宣帝臨終前委託六弟高演照顧他,使高演位高權重,令他產生了覬覦皇位之心。終於在560年,高演發動政變,高殷被廢為濟南王,次年被殺,時年十七歲。 北齊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性格深沉聰敏。高歡六子,母婁昭君。文宣帝同母弟。高演長於政術,善於理解事情的細節;天保時期起開始參預朝政,政治經驗逐漸成熟豐富,眼見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趨炎附勢,高演滿臉憂愁,不時直諫。他素來受兄皇寵信,文宣帝臨終時,命高演照顧新君高殷。廢帝即位,他獨攬朝政。560年,高演發動政變,廢殺高殷登上皇帝寶座,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奔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傳位給九弟長廣王高湛。 北齊武成帝高湛(537年—568年),性格優柔荒淫。是高歡第九子,母婁昭君。孝昭帝高演同母弟。幼時亦得父親喜愛。北齊建國後,被文宣帝封為長廣王。孝昭帝高演繼位後,甚為寵信他,權傾朝野。不久高演患得重病,臨死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勸他莫學自己將侄子殺死繼位。決定傳位於弟,但高百年還是被殺。561年,高湛繼位,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武成帝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不思國事,北齊岌岌可危。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任太上皇,最後也因為酒色過度而死,時年三十二歲。諡號武成皇帝,廟號世祖。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陳等。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東逐契丹、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北破柔然與庫莫奚、南取淮南,將疆域延伸至長江邊,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

    統治黑暗

    北齊前後共二十八年,凡六帝,特立獨行的統治者們,除了高歡以外,沒有人能活過四十歲。從暴政兇狠淫亂而言,素有禽獸王朝之稱。其中北齊統治有一半的時間無法可依,全憑個人喜惡或當天的心情判案,叫你死就犯死刑,叫你活就殺人無罪。大量派遣奴僕擔任縣長,而不是因為有能或有才。 在北齊六帝之中,只有孝昭帝高演稱得上是德才兼備,可惜他在位時間不長,即位翌年,高演便因墜馬事故重傷而死,在位僅兩年,年僅27歲。

    北齊律

    北齊王朝留給後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殘暴的皇帝以及著名的《北齊律》。高洋一向喜怒無常,荒淫殘暴,對於法律似乎興趣很大,在他執政期間制定了著名的《北齊律》。 高洋的大哥高澄在東魏掌權時,曾經主持東魏法典《麟趾格》的修撰。高洋稱帝後,認為《麟趾格》為“未精”,命令群臣討論制定齊律。在編寫齊律過程中,高洋重用了冀州封氏家族著名律學家封述以及崔暹、李洋、魏收等數人,讓他們全面總結了漢魏以來歷代王朝的立法經驗,簡化法典結構、提煉篇名,銳意創新,最後制定了《北齊律》12篇,949條。北齊律篇目依次為:名例、禁衛、婚戶、擅興、違制、詐偽、斗訟、賊盜、捕斷、毀損、廄牧、雜律等篇。 《北齊律》在中國法制史上實現了多個創新:首先是將法典結構科學化,將《刑名》和《法例》合併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作為總則。其次是確立了“重罪十條”,成為後世“十惡”的起源;再次規範了刑罰,確定了死、流、徒、杖、鞭等五刑體系,細化了其中的執行標準。這是一部承上啟下的重要法典,以“法令明審,科條簡要”著稱;它吸收了前代的立法成就,是隋唐律典的藍本。 這部由高洋主導制定的法典,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對後世中華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表格來源】

    東魏和齊初創之際,兵制繼承北魏,兵民分離,鮮卑人為兵。在齊文宣帝時改革,軍人出現漢人勇夫,但沒有改變兵民、漢胡之分。

    後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現一種新的兵制,將當兵與種田結合起來,成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北齊最早脫離軍鎮制度,實現了兵農分離,而北周則比北齊晚了十年。北齊實行均田制,但實際執行情況很不好,士族地主占地廣,並占有大量奴婢。577年北齊亡於北周時,北周得五十五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八十五縣、3302528戶、20006886人,學者考慮到逃避沉重賦役的人口而認為北齊河清三年(564年)人口峰值達2200多萬,後因北齊後主的殘暴統治及齊末戰亂,齊亡時人口銳減回兩千萬。

    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

    北齊時期還出現了“禁燒”保護草原和地表植被的規定。《北齊書·文宣帝紀》記載,北齊天保九年(558年)春,皇帝高洋下詔規定:“限仲冬一月燎原,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只能在仲冬(十一月)一個月內燒荒,其它季節一律禁止。

    北齊特別是其後期的統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相對統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一個名叫李鉉的神童,當年便是冬天上學。

    石窟

    北齊時期佛教石窟以響堂山石窟為代表,北響堂山石窟開鑿於邯鄲峰峰鼓山西麓,南響堂山石窟開鑿於邯鄲峰峰鼓山南麓,與元寶山隔河(河北滏陽河)相望。兩座石窟現存洞窟眾多,有很多石刻雕像、彩繪壁畫,具有非常高的藝術研究價值。除了響堂山石窟,北齊文宣帝高洋還修建了媧皇宮,作為往來北齊都城鄴城與晉陽的休憩行宮,位於邯鄲涉縣中皇山上,分山下與山上兩部分建築群,山上部分俗稱“吊廟”,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宛如鑲嵌于山體峭壁之上。

    建築

    天津薊縣“野長城”有一個烽火台樣式很奇特,裡面壘放的是岩石,外面則是青磚,內外兩層不是一個朝代修建的!初步判定該烽火台為明代長城包裹原北齊古長城而建。北齊古長城。這段古長城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比薊縣黃崖關的明代長城早800多年,也是天津市內歷史最久的長城。北齊古長城在薊縣境內全長達40餘公里,全部隨山就勢,連綿起伏,陡峭險絕。當年建造時就地取材,用塊石壘砌,中間不加漿灰,戚繼光在原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再築城磚、敵樓等建築,形成了北齊與明長城共存的現象。因這些烽火台所處的位置非常險要,全部在懸崖峭壁之上,一般人很難攀登到此。已知的"混搭"烽火台共有5座。

    瓷器

    北齊的陶瓷器包括單色瓷,雙色釉白胎陶器亦在當時得到迅猛發展,雖然瓷器傳世、出土、館藏不多,卻少而精。一般釉色較好,存世的大部分是青瓷,青白瓷數量少,幾乎未見完整器皿。河南洛陽一帶出土的北齊相州窯青瓷牛,被藏界奉為北方青瓷的瓷祖。

  3. 北齊并州刺史、平原王段韶從晉陽前往戰場,十二月壬戌(565年1月25日),段韶到達洛陽,與北齊將軍們登上邙阪,觀察周軍形勢。 齊軍在太和谷與周軍遭遇,齊軍結為戰陣嚴陣以待,段韶統帥左軍,高長恭統帥中軍, 斛律光 統帥右軍 [ 13 ] [ 14 ] [ 15 ] 。

  4. 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攻滅,共享國二十七年。 北齊國勢本來頗為強盛,但由於北齊帝王多為殘暴昏庸之主,導致政治情勢混亂,國勢也日漸衰落。

  5. 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以及統治者為鮮卑化漢人的原因,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

  6.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北齐北齊 - Wikiwand

    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攻滅,共享國二十七年。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北朝之鮮卑化漢人政權。

  7.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北朝之鮮卑化漢人政權。 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 東魏 建立,建國號 齊 ,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

  1. 北齊歷史人物 相關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