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功效】 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 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方義】 本方係 小柴胡湯 去 柴胡 、 生薑,加 黃連 、 乾薑 而成。 原主治 小柴胡湯 證因誤下傷中,以致病邪內陷,侵犯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常,氣機痞塞,寒熱夾雜,形成痞證。 方中, 黃連 、 黃芩 苦寒瀉熱和陽; 乾薑 、 半夏 開痞散結,降逆止嘔,溫胃和中,並散濕以和陰; 人參 、 甘草 、 大棗 補益中氣,以復脾胃升降之職,以助消痞之力。 諸藥合用,溫清並用,以調和陰陽,辛苦並進,以順其升降,補瀉兼施,以扶正祛邪,共成瀉心消痞之功。 【辨證要點】 心下痞滿不痛。 苔黃薄而膩。 腸鳴下利。 【加減】 心脅痞悶:加 枳實 、 桔梗。 瀉利腹痛:加 木香 、 白芍。

  2. 《傷寒論》中除了提到半夏瀉心湯之外,還有生薑、甘草瀉心湯之變方。 半夏瀉心湯主要重在胃痛、乾嘔及腸鳴。 甘草瀉心湯對於口腔潰瘍(嘴破)、陰部潰爛具有奇效。

  3. 2018年5月19日 · 半夏瀉心湯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 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 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錯雜者。 原文如下: 1.《傷寒論》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2.《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十) 半夏半升(洗)、黃芩三兩、乾薑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4. traditional-worldmedicine.com › ban-xia-xie-xin-tang半夏瀉心湯 - | 中醫道

    2021年2月20日 · 擬半夏瀉心湯,處方:清半夏15g,黃連3g,黃芩10g,乾薑10g,黨參10g,炙甘草6g,大棗6枚。 水煎服。 服4劑,胃脘部脹滿明顯減輕。

  5. 2023年5月10日 · 半夏瀉心湯」以半夏為君藥,其性辛滑走散,和胃而降逆氣,止煩嘔,合乾薑之辛溫,能溫中散寒,消痞結。 又用黃芩、黃連之苦寒瀉降,清熱和胃,佐以人參、大棗、甘草之甘溫補中,助脾胃運化以復其升降之職,全方寒溫並用,辛開苦降,佐以甘溫,故能雙解寒熱之邪,令脾胃功能復常。 「生薑瀉心湯」重用生薑為君藥,因為體內水飲食滯較嚴重,運用生薑辛溫善散,宣洩水飲。 「甘草瀉心湯」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其甘溫補中,健脾和胃,以緩客氣之上逆,使脾胃健而陰陽調而升降協調。 半夏 (生薑、甘草)瀉心湯證之《傷寒論》原文主要內容與解釋.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6. 半夏瀉心湯適應症、處方、處方、功效、禁忌與懷孕授乳注意事項,本方調和胃腸功能、健胃、抑菌消炎、增強免疫功能。 用於急/慢性胃炎、腸炎、痢疾、胃|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7. 半夏瀉心湯,中醫方劑名。 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 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 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錯雜者。 基本介紹. 功用: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 分類:和解劑-調和肝脾. 出處:《傷寒論》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半夏瀉心黃連芩,乾薑草棗人參行,辛開苦降消痞滿,治在調陽又和陰。 組成. 半夏、黃連、黃芩、乾薑、甘草、大棗、人參。 用量. 半夏15g,黃芩、乾薑、 人參 、炙甘草各9g,黃連3g,大棗4枚。 用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