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2日 · 這時就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 水飲多,可再加「生薑」,食欲不振,脾胃虛弱甚,則可加大「甘草」的量。 若患者有「便秘傾向」呢,就別再用「半夏瀉心湯」了,可以朝「大柴胡」的方向考慮。... 附:大家可以結合下面我的這些文章一起看:

  2. 半夏瀉心湯適應症、處方、處方、功效、禁忌與懷孕授乳注意事項,本方調和胃腸功能、健胃、抑菌消炎、增強免疫功能。 用於急/慢性胃炎、腸炎、痢疾、胃|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3. 半夏瀉心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心煩嘔逆,口渴腹痛泄瀉等症,黃芩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降逆止嘔: 黃芩善於清心火,並能降逆止嘔,與半夏、生薑等藥物配伍,能有效緩解因濕熱內蘊、心火上炎引起的嘔吐。 黃芩在半夏瀉心湯中起着清熱燥濕、瀉心火、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扶正祛邪: 半夏瀉心湯以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為主要功效,但藥性偏寒涼,容易傷及脾胃陽氣。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功,可補脾胃之陽氣,防止藥性過寒,避免損傷正氣。 平衡藥性: 半夏、黃芩、乾薑等藥材性寒,人參性溫,加入人參可平衡藥性,使其寒熱相濟,更利於藥效發揮,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半夏瀉心湯也是現代人在網路搜尋非常熱門的方劑,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個中藥方劑很有效,尤其是台灣人最愛搜尋此中藥。

  4. 方中,黃連、黃芩苦寒熱和陽;乾薑、半夏開痞散結,降逆止嘔,溫胃和中,並散濕以和陰;人參、甘草、大棗補益中氣,以復脾胃升降之職,以助消痞之力。

  5. 半夏瀉心湯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 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 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錯雜者。 原文如下: 1.《傷寒論》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2.《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十) 半夏半升(洗)、黃芩三兩、乾薑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6. traditional-worldmedicine.com › ban-xia-xie-xin-tang半夏瀉心湯 - | 中醫道

    2021年2月20日 · 擬半夏瀉心湯,處方: 清半夏 15g, 黃連 3g, 黃芩 10g, 乾薑 10g, 黨參 10g, 炙甘草 6g, 大棗 6枚。 水煎服。 服4劑,胃脘部脹滿明顯減輕。 繼以前藥又服6劑,所有症狀均消退。 (《經方治病經驗錄》) 對於慢性胃炎而胃痛明顯者,常加入檀木丹參飲 (檀香、 砂仁 、 丹參),通過行氣活血而緩解疼痛。 對於消化性潰瘍病而胃脘冷痛喜按者,則配用黃芪建中湯。 對於胃神經官能症,胃痛連及胸脅,則配用柴胡四逆散 (柴胡 、 枳殼 、 白芍 、 炙甘草),由於此類病人常有虛煩不眠,又宜配用酸棗仁湯。 黏膜病,特點是 複發性口腔潰瘍,可以說 甘草瀉心湯 是複發性口腔潰瘍的專方。 甘草三兩加至四兩. 半夏瀉心黃連芩,甘草乾薑棗人參,心下痞滿或嘔利,中虛寒熱痞證審。

  7. 2024年2月29日 · 半夏瀉心湯為例,若此患者表現為胃酸逆流至胸口及咽喉處,此時可以提高半夏、黃連的劑量,另外加上栝蔞實,組成小陷胸湯; 若患者久病 (病以年記),可以提高乾薑、人參的劑量,中和胃酸並且溫補中焦脾胃,但要注意乾薑抑制腺體分泌的同時也會抑制口腔分泌唾液,所以患者易有口乾口渴的副作用; 在重建消化機能的部分,也可以按照患者的不同體質來挑選人參的種類,大補元氣的粉光蔘、性涼滋陰液的石柱蔘、較平補的太子蔘或是西洋蔘等,都是可以再深入探討的課題; 若患者有嚴重的賁門鬆弛,單純使用半夏瀉心湯的想法,可能連癢處都搔不到,勢必要跳脫舊有思維及框架才有可能處理好,看似簡單的「胃食道逆流」,其實病因複雜,且變化多端,中醫師需辨別病患真正的病因,才能從根本治療。

  8. 2021年6月22日 · 中醫治療GERD的處方首推半夏瀉心湯,因胃病求診中醫的患者應該多少都吃過,見症為「心下痞」也就是「胃悶嘈雜」,但究竟為什麼半夏瀉心湯對GERD會如此有效呢?

  9. 2024年6月3日 · 過量服用半夏瀉心湯可能導致上火產生中毒反應。 如出現用藥過量,請及時諮詢醫生並採取對應治療措施,詳情請遵醫囑。 不良反應

  10. 【方訣】 半夏瀉心參 芩連,乾薑草棗一併添; 寒熱 互結 心下痞, 和胃降逆 病自痊。 【功用】 寒熱平調, 消痞散結。 【主治】 寒熱錯雜 之 痞證。 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 嘔吐,腸雞下利,舌苔膩而微黃。 (本方常用於急慢性 胃腸炎 、 慢性結腸炎 、 慢性肝炎 、早期 肝硬化 等屬中氣虛弱,寒熱互結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溫服 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證病人中氣受傷,脾胃、大小腸功能失調,因為寒熱互結其中, 清濁 升降失常。 其 症状 為 心下痞滿 、 乾嘔 、 腸鳴下利。 本方是由 小柴胡湯 化裁得到,即去 柴胡 、 生薑,而加 川連 、乾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