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生活用具的陶器以夾砂素面紅陶為主,墓葬內有特別製作的陪用豎把罐。 很可能有人專門從事玉石飾品製作,並以玉製器物來交易。 有數以千計的石板棺埋在建築物底部,成帶狀分布,而且與地上建築物的座向相同,顯然意義非比尋常。 棺內更有豐富又精美的陪玉器、陶器,可見當時人已有靈魂觀念,相信死後另有世界,並且有相沿成俗的喪葬儀禮。
      twstudy.iis.sinica.edu.tw/preHistory/ba_nan.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卑南文化 是 台灣東部 新石器時代 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3500前至2300年前 [1],並以 臺東縣 臺東市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為命名及代表性遺址。 分布範圍. [編輯] 主要以臺東縣境之緩坡及 臺地 為分布區域,往北可延伸至 花蓮縣 馬太鞍溪 以南之 縱谷 、 秀姑巒溪 以南之海岸區域 [2]。 遺址包含臺東縣卑南遺址、老番社遺址 [3] 、紅葉遺址 [4] 、 鯉魚山遺址 、上里遺址 [5][6] 、花蓮縣 公埔遺址 [7] 、富世遺址 [8] (其下層文化為卑南文化與 麒麟文化 的混合文化相)等。 文化內涵. [編輯] 卑南文化的遺址範圍較臺灣多數史前文化遺址為大,像卑南遺址廣義的範圍約可達100公頃(100萬平方公尺) [9][10]。

  3. 卑南遺址出土的石板棺群並不僅限於展廳中的12具,考古資料顯示墓葬數量超過2,000具,為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墓葬遺址。 這些墓葬是曾經生活在這裏的卑南文化人最終的歸所,證明他們都曾有過真實的生命書寫。

  4. 卑南遺址,位於 台灣 台東縣 卑南山 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的 新石器時代 卑南文化 的一個代表性 遺址。 根據 考古學家 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在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 卑南遺址的廣義面積可達100萬 平方公尺 (約100公頃),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 聚落。 此外,卑南遺址也出土了許多 石板棺 以及棺內精美的 陪葬品,是環太平洋地區規模最大的 石板棺 墓葬 群遺址。 目前,卑南遺址不但是 中華民國 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 所指定的 國定遺址,同時在該處也設有 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 考古 遺址公園,園區面積約30公頃 (30萬平方公尺)。 [1] 遺址挖掘簡史. [編輯]

  5.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02 › c0235950131卑南文化人的石板棺葬

    卑南遺址最常見的是卑南式石板棺,其中有一些短邊側板有特別的扣榫,可以扣著長邊側板,另外也有在長邊側板中央附近放「橫板」,使整個石板棺更加堅固而不易倒掉。

  6. 1980年7月,現今南迴鐵路臺東新站(原稱東線鐵路卑南站)及調車場進行興建工程時,大規模的施工揭開蘊藏豐富史前文物的卑南遺址。 許多石板棺及棺內精美陪葬品紛紛被掀露地表,引起民眾的注意並爭相盜掘。

  7. 考古學家從卑南遺址發掘出土的墓葬約1600座,其中99%以上都是石板棺墓葬,非石板棺墓葬只有零星幾座。. 在卑南遺址使用石板棺墓葬的時間大約從5000年前延續到2300年前。. 出土的石板棺都使用中央山脈的板岩製成。. 當時人群把採集到的石板打剝成厚度約3公分 ...

  8. 遺址內涵簡介. 從歷次卑南遺址的發掘資料中,可以發現卑南遺址主要的自然層位有三層,由上而下分別是陸相沖積的表土層、河流沖積的黃土層及舊河床底礫石層, 其中黃土層與礫石層上緣是產生史前文化層的層位。 而史前文化層又可依形成的先後區分為「繩紋陶文化層」、「卑南文化層」、及「三和文化層」, 主要描述如下: 一、 卑南文化層. 「表土層之下的淡褐色土層包含很密的陶片、石器殘片,以及主要以板岩、礫石為材的建築殘跡。 其厚度變化頗大,由30~100公分不等; 發掘區的南部此層更厚:一般有100公分,有『灰坑』之處更厚達160公分(王強1984:33)。 這一層是卑南文化人在現地佔居時所形成的各種日常生活活動與行為相關的遺留,亦即主要是考古學上所稱的『遺物』以及房屋遺跡或火燒區等『現象』的遺存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