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卑南文化 是 台灣東部 新石器時代 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3500前至2300年前 [ 1] ,並以 臺東縣 臺東市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為命名及代表性遺址。 分布範圍. [ 編輯] 主要以臺東縣境之緩坡及 臺地 為分布區域,往北可延伸至 花蓮縣 馬太鞍溪 以南之 縱谷 、 秀姑巒溪 以南之海岸區域 [ 2] 。 遺址包含臺東縣卑南遺址、老番社遺址 [ 3] 、紅葉遺址 [ 4] 、 鯉魚山遺址 、上里遺址 [ 5][ 6] 、花蓮縣 公埔遺址 [ 7] 、富世遺址 [ 8] (其下層文化為卑南文化與 麒麟文化 的混合文化相)等。 文化內涵. [ 編輯] 卑南文化的遺址範圍較臺灣多數史前文化遺址為大,像卑南遺址廣義的範圍約可達100公頃(100萬平方公尺) [ 9][ 10] 。

  2. 卑南文化. 主要分佈於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南段的河階、海階或山區的緩坡地。. 重要遺址有卑南、掃叭、富山、漁場、漁場南、東河Ⅰ、東河Ⅲ等。. 出土大量鐮刀、石刀等農具,而且器型也有大型化的趨勢,可見農耕更形發展,也更重要了。. 至於海岸地區的 ...

  3. 卑南遺址 ,位於 台灣 台東縣 卑南山 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的 新石器時代 卑南文化 的一個代表性 遺址 。. 根據 考古學家 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在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 卑南遺址的廣義面積可達100萬 平 ...

  4. 2023年12月11日 · 卑南文化 是 台湾东部 新石器时代 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续时间约在3500前至2300年前 [ 1] ,并以 台东县 台东市 国定卑南考古遗址 为命名及代表性遗址。 分布范围. [ 编辑] 主要以台东县境之缓坡及 台地 为分布区域,往北可延伸至 花莲县 马太鞍溪 以南之 纵谷 、 秀姑峦溪 以南之海岸区域 [ 2] 。 遗址包含台东县卑南遗址、老番社遗址 [ 3] 、红叶遗址 [ 4] 、 鲤鱼山遗址 、上里遗址 [ 5][ 6] 、花莲县 公埔遗址 [ 7] 、富世遗址 [ 8] (其下层文化为卑南文化与 麒麟文化 的混合文化相)等。 文化内涵. [ 编辑] 卑南文化的遗址范围较台湾多数史前文化遗址为大,像卑南遗址广义的范围约可达100公顷(100万平方米) [ 9][ 10] 。

  5. 歷史起源. 卑南族 (Puyuma) 卑南族歌手張惠妹. 因為有關始祖神話的不同,卑南族又分為南王群與知本群。. 南王群認為他們的始祖出於竹子,知本群則認為他們的始祖出於石頭。. 清朝康熙年間,因南王群卑南人協助清廷平定朱一貴之亂的餘黨,而被清廷冊封為 ...

    • 卑南文化的歷史1
    • 卑南文化的歷史2
    • 卑南文化的歷史3
    • 卑南文化的歷史4
    • 卑南文化的歷史5
  6. 遺址內涵簡介. 從歷次卑南遺址的發掘資料中,可以發現卑南遺址主要的自然層位有三層,由上而下分別是陸相沖積的表土層、河流沖積的黃土層及舊河床底礫石層, 其中黃土層與礫石層上緣是產生史前文化層的層位。 而史前文化層又可依形成的先後區分為「繩紋陶文化層」、「卑南文化層」、及「三和文化層」, 主要描述如下: 一、 卑南文化層. 「表土層之下的淡褐色土層包含很密的陶片、石器殘片,以及主要以板岩、礫石為材的建築殘跡。 其厚度變化頗大,由30~100公分不等; 發掘區的南部此層更厚:一般有100公分,有『灰坑』之處更厚達160公分(王強1984:33)。 這一層是卑南文化人在現地佔居時所形成的各種日常生活活動與行為相關的遺留,亦即主要是考古學上所稱的『遺物』以及房屋遺跡或火燒區等『現象』的遺存堆積。

  7.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傳說,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石生起源說的知本系統,發源地為 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