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梁(502年5月1日-557年11月12日),又稱南梁、蕭梁、前梁、南朝梁,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 宗室 蕭衍 稱帝,改國號為梁,首都建康(今江蘇 南京)。
梁(502年5月1日-557年11月12日),又稱南梁、蕭梁、前梁、南朝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 宗室 蕭衍 称帝,改國號為梁,首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
- 概览
- 国号
- 历史
- 疆域
- 政治
- 经济
- 科技
- 文化
- 民族
- 军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朝代
南朝梁(502年-557年 ),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一些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故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大都对梁的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有益。 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南朝梁享国五十五年。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攻灭了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残余。西魏扶植萧衍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隋灭陈之战前取消其帝号。 (概述图来源资料 )
梁天监元年(502年)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所建,改国号为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国号为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
梁朝初立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本属于南朝齐的皇室。其父萧顺之在萧道成代宋自立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在齐明帝萧鸾大杀宗室的过程中,萧顺之的一家没有被杀。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时期,“内难九兴,外寇三作” 。萧衍看到齐朝统治已不会很久,已有意取而代之。他在襄阳暗中大作准备“潜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为舟装之备” 。永元二年(501年)冬,萧衍于襄阳举兵,“是日建牙,出檀溪竹木装舸舰,旬日大办”。因当时齐朝的统治已腐朽之至,完全丧失了民心,故萧衍起兵后“百姓愿从者,得铁马五千匹,甲士三万人”,一时声势大振。萧衍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梁天监元年(502年),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齐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 梁武帝萧衍统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上台伊始,除了将宫女二千赐与将士外,又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妇女全部放遣。又废止东昏侯设立的淫刑乱役,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费,提倡节俭。他身体力行,经常只穿布衣,食菜蔬。又虚己待下,采纳众议。他诏令公东府置木、石函各一,规定如果对在位者所未注意的政事欲加议论,可投谤木函;如果以功劳、才能、冤枉未为人所知,投石函。他曾以东昏侯的余妃为后宫,颇妨政事。 自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方从东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却自从孝文帝拓跋宏死后,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梁实行进攻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的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
日渐骄奢
当萧梁的统治已经稳固,国力开始成上升势头之后,萧衍已经渐渐变得好大喜功、喜谀恨谏起来。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相信佞佛起来。 不仅他一个人喜欢佛教,他还在统治区域内极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周围的王公贵族也信佛。搞的举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 政治上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军事上的无能,加上当时北方政权虽然已经分裂,可从东、西魏分裂出来的北齐和北周经过各方面改革和整顿实力得到相当发展。 梁武帝时,鉴于宋、齐朝的典签权重,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造成皇室骨肉相残,政权为素族所夺取的情况,为此,梁武帝废除了典签制度。这样一来,诸王不再受制于典签,成为有实权的藩镇。 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就是抗衡中央,闹出乱子,也不过是受梁武帝一番家教了事。梁武帝的一片苦心,后来竟导致了皇室内乱,这是他所没有料到的。 梁武帝还认为,东晋是凭借世族大家的支持和维系,国运才延续到百余年,所以他特别重视恢复和提高世族大家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族大家和公卿大臣,一律加以优待、宽容,甚至放纵。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不受法律制裁。史书记载梁武帝“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在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 。梁武帝也深知这些弊端,但并未加以禁止。 梁武帝后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风气浮华奢侈,人民流移逃亡,都极严重。贺琛给武帝上疏指出:“天下户口减落,诚今之急务,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衷削。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今天下宰守,皆尚贪残,罕有廉美者。 ”这些中肯的意见,梁武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样,梁武帝造就了一个以皇室、世家大族为中心的腐朽没落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受到皇帝的宽纵,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姬妾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 。可是人民却在他们的盘剥下流离失所,以至“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这就是梁朝末年走向动乱和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侯景乱梁
梁武帝执政末年不仅在内政上失误百出,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 天监十三年(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信北魏降人王足的建议,想筑堰,以淮水灌魏寿阳城。梁派去勘测地形的水利工程家都说,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坚实,不可筑堰。梁武帝听不进去,在徐、扬两州大发民工及将士二十万人日夜施工,历时二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双方连年交战,对南边的进攻趋向平缓;而梁朝也开始走向衰落,大规模对北朝的军事行动停止了。 但是梁武帝总想寻找时机,对北朝进行攻击。中大同二年(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求降于梁。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 侯景与高澄矛盾激发,遂投奔他国。梁武帝接纳侯景是出于扩大梁疆域来考虑的。但他缺乏慎重地对待此事,未充分估计到侯景的实际状况,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失误。侯景降梁后,梁武帝在太清元年(547年)冬,派侄儿萧渊明进攻鼓城,想与侯景互相呼应。萧渊明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人。据历史记载:“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 ”结果梁军被东魏高澄打得大败,萧渊明和几个重要将领胡贵孙、赵伯超都被东魏俘虏,梁死亡士卒数万人。梁武帝听到前方失败萧渊明被俘的战报,只得开始与东魏议和。 太清二年(548年)春天,侯景被东魏击败,逃到梁朝的寿阳。这次战斗,梁朝的衰弱无能,给了侯景一个很大刺激。高澄见他求和心切,提出以侯景换萧渊明的要求。梁武帝不考虑后果,竟满口答应。侯景知道梁武帝将用他换回萧渊明时,便在寿阳起兵进攻建康,造成梁末一场空前动乱。 史称这次动乱为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太清二年(548年)十月,侯景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县),梁武帝命侄子萧正德防守长江。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诈称截获,暗中接济侯景渡江。梁武帝命太子萧纲筹划防务,萧纲把防守宣阳门的任务交给萧正德。萧正德率众于张建桥迎接侯景入宜阳门。十一月,萧正德自称帝,以侯景为丞相。侯景军攻台城(宫城),将台城重重包围。 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台城内的文德殿。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被饿死在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告诉诸将,要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威名。建康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穿着罗绮,抱着金玉,伏在床边等死。颜之推曾这样描述,“梁世士大夫……及侯景之乱,肤肥骨柔,不能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卒者,往往而然” 。南朝士大夫受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全城饿死者超过半数。曾经多年繁荣鼎盛的建康,经过这次战乱,几乎荡然无存了。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与萧正德发生矛盾。萧正德密召鄱阳王萧范,要他带兵讨侯景。侯景获得消息,杀萧正德,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杀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不到三个月,又废萧栋,将他锁在密室里面。这次索性自己当起皇帝来,称汉皇帝。
萧梁时州郡大都沿袭萧齐之旧,天监中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一千二百二十二,其后多有折置,大同中增到一百零七州。其中广州治所番禺。梁与北魏交战于淮河南北,境界颇有出入。中大通年间,梁人大举北伐,一度收复淮北若干城镇,继而又收得汉中,侯景降梁,梁又得河南之地,但为时甚短。至侯景乱后,江北全陷于北齐,蜀地则陷于西魏,不久而梁亡。
选官
梁武帝重视统治阶级内部门阀大族与寒门素族之间的矛盾,在用人上采取调和政策。他一方面采取重用门阀中人,维护和扩大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使这部分人成为稳定政权的支持力量。同时,也注重寒门才学之士,起用他们担任机要之职。例如,他十分宠信的朱异,“遍览五经,尤明礼、易” ,就出自寒门。门阀大族和寒门并重,是梁武帝选拔官吏的基本政策。
法律
梁武帝还令蔡法度为尚书删定郎,制定出《梁律》。以后又令尚书令王亮、吏部尚书范云、尚书仆射沈约等加以修订。宋齐只沿用晋律,无所创制,至此开始有了比较完备的刑律。但《梁律》“急于黎庶,缓于权贵’ ,对官吏犯罪几乎没有约束。 人民犯了罪,如该从坐,不论老幼都不得免:一人逃亡,全家都要被囚禁,罚作苦工。对于梁武帝推行的“罔恤民之不存,而忧士之不禄”的政策,普通老百姓是感觉最深切的。有一次,梁武帝到南郊祭天,一个老人挡住御驾,指责皇帝使用的法律,对老百姓太严,对权贵则太宽,这不是长久之计 。
士族
梁武帝在位期间信用一批原来的低级士族进入秘书咨询机构,以至宰相机构。梁武帝的主要着眼点在于这批低级士族儒学修养、文化素质和统治经验已经或正在超过原来的高级士族,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他们巩固统治。因此,他虽然没有象宋、齐君主那样信用寒人掌机要,但其政策精神从一开始可以说就在鼓励寒微士人和寒人提高儒学修养、文化素质,并把达到标准的吸收入各级政权。除了寒人地位的变化外,梁、陈高级士族的状况也发生极大变化。梁武帝天监初总结宋、齐两代经验教训,面对现实,实行了官制改革,特别是天监七年,更进一步将魏晋以来的官品九品改为十八班。
农业
中大通二年(530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州刺史,“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郢州的序溪(今湖南淑浦),“最为沃壤”,江北如寿春,“地方千余里,有陂田之饶”。雍州“襄阳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 。淮南郡,“姑熟饶旷……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字高薨,阡陌如绣” 。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南方的粮食充盈。同时,南朝政权的粮储也大为充实,国家的仓库,仅首都一地就有龙首仓(即石头津仓),台城年仓,南塘仓,常平仓,东、西太仓,东宫仓等,首都之外的大粮仓有豫章仓、钩矶仓、钱塘仓等,“并是大贮备之处”,此外,国家及诸州郡,各有仓库。 梁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横征暴敛,阶级矛盾尖锐。太清二年(548年)的侯景之乱,使各种矛盾更加激化。战乱长达四年之久,对江南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成为六朝经济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江南农业也就走上了下坡路。
手工业
南朝纺织手工业发展迅速,宋时“丝绵布帛之饶,衣复天下” 。梁时镶嵌金箔的罗,已织得十分精美。《吴越钱币志》提到织文图案,有“天、人、鬼、神、龙、象、宫殿之属,穷极巧妙,不可言状”。锦的产量很大,梁侯景据寿将反,“启求锦万匹,为军人袍” 。
商业
梁时商业尤盛。输入货物多是象牙、犀角、珠玑、琉璃、吉贝(又写作古贝、木棉布)、香料等,中国输出货物多是绫绢丝锦等。《宋书·夷蛮传论》里说外国珍货,为富贵人所喜爱,所以“舟舶继路,商(商人)使(使官)交属(往来)”。梁时,外国商船有时一年到来十几批。当时北魏贵族已经腐化,也需要南货(南海货)供消费,梁就多输入南货在边镇与魏互市,交换北方产品。做交广二州官,很快就致巨富。宋时垣闳作交州刺史,任满回来,带资财值钱一万万。凡作广州刺史,无不暴富,俗话有“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钱)”的说法。从官吏贪污的钱数来看,当时中外交易的货物,数量并不小。
历法
《大明历》采用的其他一些数据也都是当时最好的数据。祖冲之于大明六年(462年)上书刘宋政府献上《大明历》,但因遭到宠臣戴法兴的反对而未能颁行。他逝世后,他的儿子祖暅又于梁天监三年(504年)和天监八年、九年三次上书,要求采用《大明历》。经实测检验新历为密,这部当时最好的历法终于在天监九年(510年)正式颁用,实现了祖冲之的遗愿。
地理学
南齐陆澄(425-494年)搜集了一百六十家地记著作,按地区编成《地理书》149卷,目录1卷。梁人任昉(460-508年)又在陆澄《地理书》的基础上,增加八十四家著作,编成《地记》252卷。可惜这些著作都失传了。
矿物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地质、矿物学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梁代出现了新的探矿理论著作《地镜图》,原书已佚,只能从后人的引文中看到部分内容。主要观点是把地表植物与地下矿藏联系起来,开创了地植物找矿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如“山有葱,下有银”,“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器”等。它的理论是现代指示植物找矿或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肇端。 梁代陶弘景(452-536年)对某些矿物的鉴别方法很科学,如硝石和朴消,他用观察燃烧时冒不冒紫青烟来区别。硝石即KNO3,染火焰成呈紫色,所以陶弘景说:“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朴消即芒硝(Na2SO4·10H2O),火烧无紫色。
文学
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里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比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相比肩了。 降及齐梁,山水的题材扩展而及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象。梁代又出现了宫体诗,在艺术上更加讲究调声选色、数典属对,加之诗歌格律逐渐成型,所以作品就更加规整工丽。比较突出的作家有沈约、江淹、何逊、吴均,他们的优秀作品,虽然不脱藻绘,却给人以新鲜明丽的感受。骈文和赋的发展与诗歌相应,但由于文的应用范围比诗歌广大,除了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以外,还可以看到家国之悲、穷通之感和对世态的讽刺。梁代后期以迄陈代,文风中的不良倾向变本加厉,诗文作家仅徐陵和阴铿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在南朝时代有充分的发展。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对于文学体制的辨析和文学性质的探讨更加系统和深入。文笔之辨反映了当时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和要求,永明声律论总结了汉语声韵在韵文中构成美感的运用规律,对当时的新体诗和后世律诗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系统完整,论述严密,全面地讨论了文学创作中各方面的问题。钟嵘的《诗品》则是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对五言诗的思想艺术标准、作家的流派和具体评价,都有许多精辟的意见。
宗教
南朝佛教到梁武帝萧衍时达到全盛。武帝起初崇奉道教,即位的第三年(504年)四月八日,率僧俗二万人,在重云殿重阁,亲制文发愿,舍道归佛,对佛教表示信仰。建有爱敬、光宅、开善、同泰等诸大寺。所造佛像,有光宅寺的丈八弥陀铜像,爱敬寺的丈八旃檀像、铜像,同泰寺的十方佛银像等。所举办的斋会,有水陆大斋、盂兰盆斋等。又以僧旻等为家僧。还在四部(即比丘等四众)无遮大会中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寺奴,由群臣以一亿万钱奉赎回宫,这样充实了寺院的经济。 梁武帝并重视译事,天监二年(503年)命扶南沙门曼陀罗(仙)、僧伽婆罗共同译经。著名的译师真谛从扶南应武帝的邀请而东来。他特别尊敬禅师宝志。任《十诵》名家法超为都邑僧正,并欲自为白衣僧正。又以律部繁广,命法超撰《出要律仪》十四卷,分发境内,通令照行。此外,武帝极力倡导《涅盘》等大乘经的断禁肉食,影响及于后世者很大,改变了汉代以来僧徒食三净肉的习惯。 由于武帝笃好佛教,他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简文帝萧纲(550-551年)、第七子元帝萧绎(552-554年),也都好佛。但在这方面滋生的流弊,亦不一而足。不久即有侯景的事变,寺塔被毁,僧徒被杀,建康佛教顿告衰微。 在佛教宗派中,长芦寺属于“禅宗”。相传梁普通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传播禅法,后为武帝闻知,于普通八年(527年)迎来建康。但达摩与南朝梁武帝萧衍语多不,乃一苇渡江,来到江北的长芦寺,长芦寺很早即是佛教禅宗著名的寺院之一。千百年来,南京长芦寺风雨沧桑,几度兴废。据史料记载,初建的寺址紧临江岸但这段长江河道很不稳定,堤岸经常塌陷,因而长芦寺建筑群也不断遭到破坏。
汉末晋末,北方汉人大量南移。东晋南朝时期,汉族文化才逐渐传播开来,沿着原来汉人已到的上述点线地区向外发展。南朝梁时,南方广大地区居住的民族,主要的是“蛮”、傒、俚和僚等。汉文化传到他们居住的地区,与他们便发生冲突,又通过冲突而逐渐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蛮”,是南方诸民族中人数最多的,常用作南方各少数民族的通称。蛮族中有两大支:一支是长沙、武陵蛮,一支是巴郡、南郡蛮。长沙、武陵蛮,自称是槃瓠之后。他们的居住地区是长沙、武陵(今湖南省)一带。他们原居在武陵一带的,又分为椎谿、樠谿、辰谿、酉谿、舞谿,谓之五谿蛮;一部分居住在宜都、天门、巴东、建平、江北诸郡(今湖北省西部)。
随着自耕农经济的继续衰颓,国家控制的编户数日减,征兵制衰微之势已不可免;萧衍起兵,就是以募兵为主力。 萧衍即以此召募所得的万余精勇为主力,建牙誓师,讨伐东晋。侯景作乱,主要依靠募兵。萧梁勤王之师数十万,几乎也全是募兵 。
朝廷和将帅滥行募兵,反过来又加重了对小农经济的摧残。如此众多的人口以投募为名,行逃役之实,他们应负担的摇役就转嫁到其他小农户身上。《梁典·高祖事论》:“梁氏有国,少汉之一大郡。太半之人并为部曲。不耕而食,不蚕而衣,或事王侯,或依将帅。携带妻累,随逐东西。与藩镇共侵渔,助守宰为蝥贼。收缚无罪,逼迫善人,民盖(疑为“尽”字)流离,邑皆毁荒。” 大族豪强却利用募兵的机会,扩充私人武力,大大加强了他们对抗中央政权的力量。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國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取代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 國號 為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朝代中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為梁。
其他人也問了
梁朝是什麼朝代?
南朝梁時,南方廣大地區居住的民族有哪些?
大梁國真的存在嗎?
2017年12月26日 ·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取代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子姓萧国后代)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