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因梁元帝與西魏交惡,555年,西魏攻克江陵,迫使梁元帝父子投降,然後殺之,在江陵立蕭詧為帝;元帝諸子僅晉安王蕭方智倖存,大將王僧辯等不承認蕭詧,在建康擁立蕭方智為梁王,以太宰承制,準備擁立為帝,卻因被北齊所敗,被迫同意北齊所請,改立蕭
梁(502年5月1日-557年11月12日),又稱南梁、蕭梁、前梁、南朝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 宗室 蕭衍 称帝,改國號為梁,首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
2017年12月26日 · 蕭梁是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總共有五十五年的歷史,有九人稱帝,蕭衍之後短短七年就出現了八名皇帝,充分說明了南朝政權更替之混亂。 有一個王朝,所有皇帝不得善終
2018年1月14日 ·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取代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 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 他稱帝之前 ...
- 生平
- 學術成就
- 宗教信仰
- 評價
- 家庭
- 延伸閱讀
- 影視形象
才能
蕭衍年輕時多才多藝,學識廣博。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不在另三位開國皇帝之下。在南齊武帝永明年間,他經常在當時的文化中心、竟陵王蕭子良的西邸出入,與沈約、謝脁等人合稱「竟陵八友」,在這期間發表了許多詩作,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皆有所成就。《梁書》紀載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他很好學,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
建國
齊武帝駕崩時,蕭衍沒有參與王融意圖擁立蕭子良的政變,反支持皇太孫蕭昭業登基。後又助權臣蕭鸞篡位,是為齊明帝。齊明帝的皇叔荊州刺史隨郡王蕭子隆性溫和、有文才,明帝欲徵之回朝,恐其不從。蕭衍說:「隨王雖有美名,其實能力庸劣,手下沒有智謀之士,爪牙只有司馬垣歷生、武陵太守卞白龍,而且二人唯利是從,若以顯職相誘,都會來;隨王只需要折簡就能召來了。」齊明帝從之,徵垣歷生為太子左衛率、卞白龍為游擊將軍,二人果然都到任。明帝再召蕭子隆為侍中、撫軍將軍,後殺之。 齊明帝死後,繼任的東昏侯蕭寶卷暴虐無道,爆發的亂事在各地將帥們的努力下皆被平息,當中最為得力的是蕭衍的兄長、時任豫州刺史的蕭懿。永元二年(500年),蕭懿被誣告謀反,遭東昏侯賜死。喜好樂府詩的蕭衍上任後派人搜集當地的民歌,恢復自晉朝以來就已停止的民歌搜集工作。同時他積極招兵,暗中尋找機會推翻東昏侯。他秘密的派人在襄陽大伐竹木,沉於湖底,直到一年後舉兵之時,馬上派人去湖中打撈起事先砍伐好的竹木,並讓早已召集好的數千工匠在最短時間內建造戰船,此即後世成語「伐竹沉木」(意略同於「未雨綢繆」)的典故。 蕭衍寫信給荊州行府事蕭穎胄,勸他同舉義旗。...
多次出家還俗
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這一年被中國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在這年開始,梁武帝開始篤信佛法,多次捨身出家。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梁武帝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還俗返宮,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是為大通元年(527年)。同年,隸領軍曹仲宗伐渦陽(今安徽蒙城),在關中侯陳慶之的奮鬥下梁軍大敗北魏軍、俘斬甚眾,又乘勝進擊至城父。梁武帝詔下令渦陽之地設置西徐州,並以手詔嘉勉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梁武帝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龍袍,換上袈裟,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涅槃經》。當月二十五日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祈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 梁武帝的太史奏稱「熒惑侵斗」,讓梁武帝感到緊張,當時童謠:「熒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就赤腳下殿跑步,希望能化解災厄,以應天意。之後傳來北魏孝武帝西奔的消息,得知此事的武帝羞慚地以華夷之辨的理論說:「綁著辮子的胡虜(索虜)也配符應天象嗎?」,由於天象應於北魏,意味北魏孝武帝...
梁武帝除了帝王的身分,也身為學者在經文、史、詩詞、佛學等領域留下大量著述而出名的「和尚皇帝」。 1. 在經學方面,他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天監十一年(512年),又製成吉、凶、軍、賓、嘉五禮,共一千餘卷,八千零十九條,頒布施行。 2. 在史學方面,他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因而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並「躬制贊序」。命殷芸將無法入史的剩餘材料(主要是異聞雜談),編入小說。但這些著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 3. 在文學方面,梁武帝也非常喜歡詩賦創作,現存古詩、樂府詩等詩歌有80多首。蕭衍和王融、謝朓、任昉、沈約、范雲、蕭琛、陸倕七人共稱竟陵八友,在齊永明時代的文學界頗負盛名。 4. 在宗教方面,今日漢傳佛教的素食主義即以梁武帝為首。佛教的梁皇寶懺是他編製成...
梁武帝的學問路線,是先習儒,再奉道,後入佛。少年時代是習儒階段,「少時學周孔,弱冠窮六經」。二十歲以後,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為帝後,仍未捨道。《隋書·經籍志》載,「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猶自上章」。稱帝後的蕭衍和道士陶弘景的關係極善,他每當遇到國家大事,經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請教,以致於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稱。不過,在即位後的第二個年頭,即天監三年(504),蕭衍就頒布了《捨事道法詔》,宣布捨道歸佛。而據其《述三教詩》,則稱「晚年開釋卷,猶月映眾星」。到晚年才開始研讀佛經。這也許說明,他雖然已經頒布了事佛詔,實際上還未真正徹底放棄道教。但總的來說,頒詔以後,他是以事佛為主的。有關《捨事道法詔》的真實性在學術界存疑,但無論其真偽,蕭衍的奉佛則是事實。 梁武帝對佛教的支持,表現為...
《梁書》評價其晚年「及乎耄年,委事群幸。」錢穆於《國史大綱》云:「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王夫之於《讀通鑑論》亦云:「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父母
1. 父:蕭順之,臨湘懿侯,追尊太祖文皇帝 2. 母:張尚柔,追尊文獻皇后
兄弟
1. 長兄:蕭懿,字元達,襲封臨湘縣侯,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長沙宣武王 2. 第二兄:蕭敷,字仲達,早卒,梁朝追贈永陽昭王 3. 第四弟:蕭暢,字季達,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衡陽宣王 4. 第五弟:蕭融,字幼達,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桂陽簡王 5. 第六弟:蕭宏,字宣達,臨川靖惠王 6. 第七弟:蕭偉,字彥達,南平元襄王 7. 第八弟:蕭秀,字文達,安成康王 8. 第九弟:早卒 9. 第十弟:蕭恢,字弘達,鄱陽忠烈王 10. 第十一弟:蕭憺,字僧達,始興忠武王
[在維基數據編輯] 1. 在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在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2. 《梁書·卷01》,出自姚思廉《梁書》 3. 《梁書/卷02》,出自姚思廉《梁書》 4. 《梁書/卷03》,出自姚思廉《梁書》 5. 《魏書·卷98》,出自魏收《魏書》 6. 《南史·卷06》,出自李延壽《南史》 7. 《南史·卷07》,出自李延壽《南史》
2015年電視劇《琅琊榜》:丁勇岱飾2020年電視紀錄片《中國》第一季:秦楚明飾南朝梁(502年-557年 [1]),是 中国 南北朝 时期的 南朝 第三个朝代,由 雍州 刺史 萧衍 取代 南齐 称帝,定都 建康 (今江苏省 南京市)。 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 国号 为梁。 因 皇室 姓萧,又称萧梁。 梁武帝 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 励精图治 的皇帝。 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一些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 故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大都对梁的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有益。 [2] 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 侯景之乱,战火使 南朝 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随后南梁 皇室 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 北齐 和 西魏 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
梁(502年5月1日-557年11月12日),又称南梁、萧梁、前梁、南朝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改国号为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