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日 · 和碩宣布將中國大陸 4 個生產基地之一昆山世碩控制權讓與立臻精密昆山僅保留 37.5% 股權外界多認為立臻是立訊集團成員等同於立訊董事長王來春接手和碩昆山廠但其實立訊在 2021 年即透過董事長辦公室秘書公開否認立臻精密是立訊精密

    • 鄧國彥、鄭光志,一路追隨童子賢至今
    • IPhone 組裝代工遭瓜分,轉型在即、瓶頸也要突破
    • 放權讓經理人歷練,子公司營運不多過問

    和碩這兩位新執行長,一位叫鄧國彥,另一位叫鄭光志,兩人都是從老華碩時代、也就是雙碩未分家前,就一路追隨童子賢。如果合併他們在華碩的年資,前者年資達 27 年,後者更達 29 年。 鄧國彥先前是和碩第五事業處、內部簡稱 BU5 的總經理,這個部門的產品是筆電、桌機與消費性電子,對應的最大客戶就是微軟(Microsoft)。事實上,微軟從 2012 年推出首款 Surface 系列筆電後,和碩就一路為它代工至今,過去 8 年來,微軟對和碩的營收占比,也是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客戶。 「Johnson(鄧的英文名)以前就是在負責 Dell、HP 這些大客戶。」一名和碩基層主管說,「他的業務能力、生意手腕不錯,這幾年把微軟的生意維持得很好。」 相對於鄧國彥的業務能力出眾,鄭光志則給人一種較為「研發咖」的...

    營收不進反退,主要原因就是競爭者的增加,尤其占營收超過 5 成的iPhone組裝訂單,在蘋果近年陸續導入緯創、立訊等組裝商之後,分食了和碩的訂單量,「立訊在 2022 年的 iPhone 出貨量將顯著成長到 3 千至 3 千 5 百萬支,並在 2023 年超越和碩。」資深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預估。 不過,令和碩投資人欣慰的是,該公司近年獲利並沒有因營收衰退而下滑:2021 年,稅後淨利達 205.5 億元,為近 6 年新高,「這件事情,就是前執行長廖賜政的功勞,他非常擅長幫公司擠出獲利。」一名和碩子公司的人士說。 只是,業績集中在為蘋果代工製造、用擰毛巾精神榨出獲利,加上近年 30 多歲的中生代 RD(研發工程師)不斷流失,在另一批和碩人的眼中,「以前大家都說和碩設計能力強、比較像廣達,但這幾年...

    其實,選擇雙執行長這種象徵「集體領導」的架構,也頗符合童子賢經營企業的思惟,不少和碩人更認為,這或許跟他創業之初的情況有極大關聯。 1989 年由童子賢創辦的華碩,其實是他與三位在宏碁上班時的好同事:廖敏雄、徐世昌、謝偉琦一起成立的主機板公司。當年,這 4 位不到 30 歲的年輕人,在研發、銷售、生產、營運4人各司其職,像現在華碩的副董事長徐世昌,當年就是在內部帶領研發團隊。 因此,這種講求分工、眾志成城的思惟,早就刻畫在童子賢經營企業的 DNA 裡,而這也是為什麼他在 6 年前、60 歲還不到的年紀,就陸續把和碩集團子公司的董座大位,如景碩、晶碩、鎧勝,「讓」給集團裡的專業經理人歷練。 「其實童先生的思惟一直都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成事不必在某一個人,所以他很少干涉子公司的營運,也很願...

  2. 2023年12月29日 · 電子代工大廠和碩周四28 拋出震撼彈決議旗下全資子公司昆山世碩為優化業務擬透過現金增資的方式將註冊資本額增加人民幣 21.08 億元折合新台幣約 91.1 億元),並全數供策略投資人立訊旗下立臻精密製造認購。. 和碩集團對 ...

  3. 2022年8月18日 ·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了近兩個月版本至少變動過 3 次的人事案為何是這家營收破兆的電子組裝大廠走出愈來愈鴻海化的關鍵決策? 科技業流傳了兩個多月、iPhone 第二大組裝廠和碩的新任執行長,終於在 8 月 11 日揭曉。 當天下午,一封由董事長童子賢署名,同時發給集團內員工、供應商、媒體的公開信,揭示這家營收破兆的企業,未來,也將走向雙執行長制。 巧合的是,2018 年年底,最早由童子賢參與創辦、後來與其分家的華碩,也宣布由許先越、胡書賓擔任共同執行長,接手自從 2008 年華碩與和碩「雙碩」分家後,由沈振來執掌了 10 年的執行長棒子。 為什麼早在 2016 年就已進行過一次執行長交接的和碩,會選擇與華碩一樣的雙執行長制? 這兩個新的執行長到底是誰?

  4. 2020年8月13日 · 若立訊要直接併購鎧勝-KY除需大股東和碩同意還要經投審會點頭並獲鎧勝-KY 董事會同意而若只是買鎧勝-KY 中國工廠則只需要鎧勝-KY 舉行重大訊息即可因此兩公司一起停牌瞬時讓市場高度震驚

  5. 2024年4月9日 · 2023 和碩才將位於昆山的 iPhone 製造基地轉移給中國立訊當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便強調 ,和碩轉讓昆山廠並非退出蘋果供應鏈而是做了調配加速印度越南墨西哥廠區的擴張。 2024 年 1 月和碩也宣布將斥資 12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8 億元成立馬來西亞子公司預計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和碩也持續擴充墨西哥廠產能投資墨西哥子公司 7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4 億),衝刺電動車業務。 參考資料 / 路透社 、 MoneyDJ ;本文初稿由 AI 撰寫,整理.編輯:林柏源. 繼續閱讀 製造業 時事觀點 科技業. 訂閱經理人Google News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

  6. 2021年9月9日 · 沒有完美決策主管只能減少出錯和碩童子賢避免被雜訊誤導領導者該懂的3件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