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儒家中所講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主要是教導大眾如何知進退,如何老老實實地成就完整的人格;但是,尚未進一步探討如何將這念心提升到佛、菩薩的境界。

  2. 2017年3月15日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 ...

  3. 2010年3月3日 · 【原文】: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註解】:喜怒哀樂之未發:喜怒哀樂是人的情感,在七情六慾尚未發動之時,是人的本來真面目。

  4.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 ...

  5.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樂,音洛。中節之中,去聲。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發皆中節,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

  6. 喜怒哀樂之未發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

  7. 本文旨在對朱子詮釋《中庸》首章之「喜怒哀樂未發」義,作深入的析論,特別是針對中和新說後,朱子「未發」理論中的「知覺」意涵,有所釐清,而指出朱子於中和新說後,對於《中庸》所謂「未發」,並不只就喜怒哀樂情緒來立論,還以「思慮未萌,事物未至」與「知覺不昧」來詮解,但皆扣緊「喜怒哀樂」為「未發」之判準,以此自成完整的理路,也豐富了《中庸》「未發」的義蘊。 對於當時學子由《中庸》「不睹、不聞」之語所引發的「未發時耳目見聞問題」,亦有清楚的辨析與獨特的見解。 此外,本文亦由朱子所用以詮解「未發」之「知覺不昧」語,析解其「心之虛靈明覺的動能」義,並由此延申出朱子心性理論與涵養工夫型態的討論。 關鍵詞: 朱子、中庸、喜怒哀樂、未發、知覺、涵養、思. *

  8. 喜怒哀樂的情感沒有發生,可以稱之為“”;喜怒哀樂的感情發生了,但都能適中且有節度,可以稱之為“和”。 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

  9. 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 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 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注释. 中: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 和: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 简析. 这篇文章深刻阐述了“中”与“和”的哲学内涵及其对于宇宙万物的重要性,展现了儒家思想对于人性修养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文中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揭示出儒学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猜您喜欢.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10.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