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因果論(梵語: hetu-phala ),在佛教中,是論述因緣 業報(因hetu,緣paccaya,業kamma,報vipaka或果phala)運作規律的學說,佛教認為因果法則是天然存在的,不會因為人認為不存在就不作用於此人。

  2. 佛教因果論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它隨著佛教的若干教義中國化,而變成了中國佛教的因果論,為中國佛教的特色之一。 多年前冉雲華教授曾撰有〈中國人對業報的理解與吸納〉一文,對此問題曾稍作討論, [1] 他以明代小說家馮夢龍(1574∼1648? )在「三言」裡所說的故事, [2] 闡明故事裡所表達的中國因果報應觀。 在文章的結論中,他表示「三言」之故事,充分表現佛教教義深入中國人心,而多數中國人所理解之佛教因果,是佛教教義與古代中國天道觀及報應思想相結合後之產物。 他認為透過中國人對佛教這種特殊理解與吸納的模式,佛教變成了中國文化之內部構成要素,而這種過程之模式有其更大之意義,因為它顯示中國人對外來思想的吸收(absorption)與變用(appropriation)。

  3. 今天我想用兩個名詞的四個字,將佛學作一個概要性的介紹,那便是「因果 與因緣」。因果和因緣的意義,可以作淺顯的說明,也可以作深廣的發揮。如能 掌握了因果及因緣的精義,便是掌握了整個佛教的教義。所以,我要沿著兩個方

  4. 2015年6月17日 · 貳、何謂因果論. 一、什麼是因果. 什麼是因果的道理呢? 舉一個例子,拿一粒瓜菓的種子播種入土地裡,經過澆水、日曬、施肥等照顧,就會發芽長大,開花結果。 瓜果的種子是因,播種是緣,澆水、日曬、施肥是助緣,瓜菓成熟是果。 這樣看起來因果是很明顯的,見到果就知道因。 好比看到瓜,就知道瓜是由瓜的種子生長出來的。 現在所以得到惡的果,就是過去造了惡的因。 但是一些人是不相信因果的,因為他沒有研究過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 他會說得不好的果報,是巧合,是或然率等因素所造成。 二、因果通三世. 所謂「三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現在世」是指現在這一生。 「過去世」是指從前世起,逆推到無窮久遠的過去,都屬於過去世的範圍。

  5. 2021年6月3日 · 亞里士多德在著作「形上學」探討事物的因(cause),並提出「四因論」:質料因(material cause)、形式因(formal cause)、動力因(efficient cause)、目的因(final cause)。千百年來宗教或哲學探索的因果論反映了人類對因果的好奇,是一種天性也是

  6. 2011年3月24日 · 在佛教教義體系中,因果是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是闡明‘緣起’法則,使明白易懂的一種道理。 一切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將這種因果關係表現得最明顯,最易為人所知的,莫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 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 所以,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得了因果的關係。 因為,因果律是事物生滅變化的法則。 貳·外道的因果觀. 自古以來,無論是宗教界、思想界或學術界,對於萬有的生滅現象多有探討,對於因果關係,也各有不同的論點。 一般而言,可分為下列四類: 1.邪因邪果:主張萬物是由神所創造出來的。

  7. 祇不過佛法裏面的「因果律」特別著重於倫理道德的 關係上。 (1) 佛家鼓勵人要種善「因」,可以得善「果」。 使人有不怕死的念頭,如果你今生遭受到苦難,或許是你前 生曾經種下惡「因」所致。 換句話說,為了求得來生能獲得 善「果」,那麼你今生非種善「因」不可。 利用這種觀念的 互相推演,對於促進善良風氣的養成以及社會的安定,至關 重要。 最主要的是因為佛法強調人類思想行為所產生的業力 ( Karma ),張澄基教授在「佛學今詮」業力論中說: 業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現象之因果律 也。 (2) ─────────────────── 1 參閱演培法師著「佛教之緣起觀」,頁 206 ~ 207。 2 參閱張澄基教授著「佛學今註」(上)頁74。 慧炬出版社 印行。

  8. 認識因果|了解因緣果報意思及法則:明因果,改命運. 因果論是佛教最重要的思想理論,因果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並不是佛陀所創造,而是由佛陀發現並為大眾揭示出來。. 所以,不論人們相不相信佛教,都在被動接受著因果規律的約束。. 那麼到底因果意思該 ...

  9. 因果论 (梵语: hetu-phala),在 佛教 中,是论述 因缘 业报 (因hetu,缘paccaya,业kamma,报vipaka或果phala)运作规律的学说,佛教认为 因果法则 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为人认为不存在就不作用于此人。. 所造之业为因 (?. 来源请求?. 业指行为,未必就是因或果 ...

  10. 因果論(梵語: hetu-phala ),在佛教中,是論述因緣 業報(因hetu,緣paccaya,業kamma,報vipaka或果phala)運作規律的學說,佛教認為因果法則是天然存在的,不會因為人認為不存在就不作用於此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