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注釋. ⑴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 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 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 殤之言傷也。 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 ⑵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著吳國的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制作的甲。 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 被,通“披”,穿著。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特別堅硬。 ⑶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 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里泛指戰車的輪軸。 錯:交錯。 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敵兵像云一樣涌上來。
《國殤》現代文全文翻譯: 手拿吳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雲,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九歌》中的《國殤》,是一首追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輓歌。 據說,詩人是為楚懷王十七年(前312),秦大敗楚軍於丹陽、藍田一役而寫(當然,不同的說法也很多)。
國殤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國殤的討論及參考資料。 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楚辭 : 九歌 : 國殤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於二者之殤也。
《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 原蓋深悲而極痛之”。 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
《九歌·國殤》取民間「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讚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