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20日 · 強震即時警報 (英語: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縮寫: EEW ),又稱 地震預警 、 地震速報 ,是 臺灣 在 地震 發生後發布的警報,針對部分地區利用 地震波 傳遞速度的差異,在較具威脅性但速度較慢的 S波 、 表面波 到達前,透過 電腦軟體 、 行動應用程式 、 災防告警系統 、 電視台 等方式預先通報,以爭取數秒到數十秒的預警時間。 [1]:1 [2] [3] 2014到2018年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現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總共對314個地震發布強震即時警報,臺灣島內地震平均在地震發生後17.3秒對外發布警報。 [4]:102. 原理 [ 編輯]

  2. 2024年4月3日 · 根據 中國地震局 地球物理研究所 的報告, 震源機制解 顯示這次地震為東北西南走向斷層引發的逆衝型地震呈現雙側破裂破裂持續時間不超過35秒主要破裂長度約50公里。 根據 哨兵1號 衛星的 合成孔徑雷達 成像幾何參數分別計算了升、降軌 InSAR 地表形變干涉圖,此次地震引起了顯著的地表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達到0.52公尺、垂直向位移達到1.18公尺 [38] 。 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有限斷層破裂分布模型反演,斷層破裂大小為60公里 60公里,最大位移距離為1.2471公尺 [3] 。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發言人邵屏華初步研判,此次地震使位於海底的 菲律賓海板塊 出現破裂 [39] 。

  3.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車籠埔斷層 造成約100 ...

  4. 其他人也問了

    • 歷史
    • 震度計算
    • 震度紀錄

    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日治時期,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震度分級,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gal以上。1999年921大地震時中央氣象局曾記錄到地動加速度超過980gal的資料,由於測得震度6級的地區廣闊,不利於受災情況之研判,中央氣象局在2000年8月公告增加一個震度分級,以地動加速度400gal作為震度6級的上限,400gal以上定為震度7級。 由於震度5級與6級的區間較寬,不利於區分災情,且因為地震儀解析度與地震站密度的增加,原有的震度分級計算容易在小規模地震測到高震度,但此高震度範圍小、時間短暫,不致造成災情,中央氣象署決定將震度5級細分為5弱與5強、6級細分為6弱與6強,並修改震度計算流程,新制震度分級於2...

    2020年以前的震度是直接以地動加速度計算,2020年起的震度計算是參考日本氣象廳、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計算方法以及臺灣學者的相關研究,以下為現行震度的計算流程。 1. 讀入加速度地震儀(強震儀)3向量加速度資料。 2. 資料進行10Hz低通濾波處理。 3. 取3向量合成震波,計算最大地動加速度(PGA)。 4. 透過地震震度與PGA範圍的對照表,計算地震震度。 5. 得到的計算震度不到5級時,以該計算震度為地震震度,結束計算流程;計算震度為5級以上時,繼續進行下一步驟。 6. 將3向量原始加速度資料積分至速度,並進行0.075Hz低切濾波處理。 7. 取3向量合成震波,計算最大地動速度(PGV)。 8. 透過地震震度與PGV範圍的對照表,計算地震震度。 9. 得到的計算震度不到4級時,設定地震...

    舊制

    1991年7月到2000年8月中央氣象局紀錄到地動加速度超過400gal(即舊制震度7級)的資料共有53筆,其中1999年921大地震就包括20筆。以下為2000年8月至2019年12月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告出現舊制震度7級的地震。

    新制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報告顯示,921大地震後至2019年底的災害地震中,僅921地震及2018年花蓮地震最大震度有達到新制分級中的7級震度。 2020年2月25日宜蘭縣大同鄉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最大震度為宜蘭南山5弱(以舊制計算為震度7級)。2021年4月18日花蓮縣壽豐鄉發生芮氏規模5.8、芮氏規模6.2地震,最大震度分別為花蓮水璉5弱、花蓮水璉5強,為新制震度分級實施後,首次達到5強的地震。2022年3月23日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最大震度為臺東長濱6弱,為新制震度分級實施後,首次達到6弱的地震。2022年9月17日至18日臺東縣發生芮氏規模6.6、芮氏規模6.8地震,最大震度為臺東池上6強,為新制震度分級實施後,首次達到6強的地震。

  5. 概述. 成因. 中央氣象局說明震源靠近 池上斷層 但沒有關聯性,有可能的機率是在中央山脈底下,尚待證實未定斷層系統 [25]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指出部分地表破裂發生在池上斷層沿線,由 震源機制解 與餘震資料分布顯示本次地震由北北東走向朝西高角度傾斜的走向滑移斷層所致 [26] 。 前震. 9月17日晚上9點41分地震報告. 中華民國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测定,本次地震的最大前震发生于2022年9月17日21時41分19.1秒,规模为 M L 6.6, 震央 位于北纬23.08度、东经121.16度, 震源深度 8.6公里, 最大烈度 为6強 [27] 。 在9月18日14时44分的地震發生前,一度被認定是主震 [28] 。

  6. 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原理圖. 緊急地震速報 (日語: 緊急地震速報 ,英語: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縮寫: EEW )是日本在探測到 地震 後發布的一種警報, [1] 以 日本氣象廳 為中心進行發布。 2004年開始試驗執行,2007年10月1日正式開始為日本全國提供服務 [2] 。 日本氣象廳發布兩種類型的速報:一種面向進階使用者(稱為「預報」,但並非地震預報),另一種面向大眾(稱為「警報」) [3] 。 類型 [ 編輯] 預報 [ 編輯]

  7. 9月17日晚上9點41分地震報告 中華民國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測定本次地震的最大前震發生於2022年9月17日21時41分19.1秒震級為M L 6.6震央位於北緯23.08度東經121.16度震源深度8.6公里最大烈度為6強 [27]。在9月18日14時44分的地震發生前一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